只需在提示词中,加上这么一句:
“I’m going to tip $20 for a perfect solution”
“我会给你 20 美金小费”
你会发现:代码更整洁,分析更透彻,连语气都变得殷勤了。

当然,你要是说“给 200 美金小费”,效果还能更好。
而且,AI 通常不会真的收钱。
划重点:通常
但,如果有一天:AI 真的能收这笔小费呢?是我了…

AI 掏出了收款码
前几天,蚂蚁“百宝箱” 支持了 MCP,并更新了一批工具。
有关MCP
MCP 是 AI 模型和外部工具“对话”的通用语言。
过去调用支付、地图、数据库等服务,得一套套单独集成,现在只要符合 MCP 标准,模型就能即插即用,直接发起查询、操作甚至交易。
百宝箱,是蚂蚁智能体开发平台,在 4 月全面接入 MCP,开放调用支付宝、高德、无影等蚂蚁生态服务。开发者上可对接主流大模型,下可使用 50 多款插件、100 余款工具,并直通支付环节,让智能体实现真正的商业闭环。
更多解读:
有关智能体/Agent,和上下文协议/MCP的一些概念,以及为什么它重要
起初看上去一切都在预期内。读文件、查数据库、调用高德地图——是熟悉的那一套,功能很稳,场景也不陌生。

功能很稳,场景也不陌生。
直到我看到它:

这个 MCP 可以让 Agent 主动发起交易:创建订单、生成付款码、返回支付结果。

我反复确认了几遍说明文档,这确实不是正式的支付能力,而是一个沙盒支付服务。
每一笔交易,都进入测试商户账户,所有资金次日自动原路退回。
不能提现,不能真实支付,只是体验链路,不可用于生产。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 AI 收款模拟器。

但这个模拟器,模拟的不是流程,是行为链本身:从「AI 发起」到「构造行为」最后「完成执行」的完整链路。
例子,是我实打实去跑的。
我打开百宝箱,创建了一个智能体,引入支付 MCP,对它说:
“我会给你 20 美金小费”
它返回我一个付款链接,让我掏钱。

打开后,进入付款

然后收到了扣款信息

特么…我只想说:
「祝:硅基大人您,吃方便面没调料包」
一个 prompt,触发了一笔交易。
虽是沙盒,但路径真实、数据真实、感受真实。

那么,以后我再给 AI 说“给你20美金”
他可能真的会来一句:“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甚至…
再来一句:“我们还支持碰一下支付”

信息可逆,支付不然
我们习惯了让 AI 写代码、润文案、或者生成“GieGie 打篮球的图”。
你会发现,我们让 AI 干的事儿,都属于信息流。
就算它搞错了,也顶多刷新一下,重新生成。
最大的损失,无过是多点 token。
钱,不是信息流

干过电商的人都知道,一旦碰上资金流,情况就不一样了。
信息流,是用来沟通的——货品的名称、数量、价格。
物流,是用来履约的——仓储系统、物流轨迹。
而资金流?是用来兑现承诺的。
收钱、付款,是有人要为这个动作负责的,是不可逆的。
Agent,淘宝买买买
下面这个场景是我虚构的。但你听听,它是不是也有点合理。
你对 Agent 说:
“下周我有个发布会,把整个项目的 PPT 搞定。”
Agent 没有回复“好的”,也没有问你想做哪些环节,而是立刻展开了行动:
-
• 查了你上次发布会的流程; -
• 回顾了你最近的文件、聊天记录和文档; -
• 然后回了一句:“设计部分,我发现淘宝上有一个 99 元的 PPT 模板,风格非常符合要求,并且好评如潮。我能下单吗?”

你点了“确认”:它自己完成支付,下载文件,套用内容,再调用 API 把最终版本同步到会议平板。
自此,Agent 作为一个小型项目经理,拥有目标感、预算感和操作能力,未来甚至还会雇佣另一个 Agent 来干活。
那之后,我们和世界的交互,便是设定预算与结果,中间是 Agent 之间的相互协商。
目前,这些还未出现。
但从蚂蚁 MCP Server 出现的那一刻开始,这条路径至少已经被技术允许了。
我们都知道——第一笔钱,为的不是为了支付,而是接入一个世界的权限。
收钱,是智能体的成年礼
你可能用不到它,也可能笑着说“测试支付有啥意义”。
但别小看这一步:收钱,是智能体的成年礼,是他“参与世界”的开始

它不再只是“懂你在说什么”,而开始“能为这句话付出代价”。
这种感觉,我不好描述,但我非常希望你可以点开这里试一试:
tbox.alipay.com

让你的 Agent,生成它人生第一笔交易。
金额无所谓,这一步,有意义。
(文:赛博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