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个月,Meta狂挖OpenAI墙脚抢人的操作引发硅谷AI圈震动,至少8名OpenAI核心项目组研究员陆续被扎克伯格抢走。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在发给员工的内部备忘录中表示,公司正在“重新校准薪酬福利”,并承诺将采取“创造性方式来认可和奖励顶尖人才”,以防止人才继续流失。
今天,扎克伯格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官宣已组建成一个由近二十名研究人员组成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简称MSL),从公开资料看,许多人来自OpenAI、Anthropic和谷歌等竞争对手,有趣的是,目前公开的11位研发人才和2位管理人员阵容,8人为华人或华裔。
扎克伯克在备忘录中表示,超级智能正越来越近,这将是人类新纪元的开始,其本人将全力以赴确保Meta引领AI行业发展,新的MSL团队将包括所有的AI基础研究、产品和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FAIR)团队,以及一个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模型的新实验室。
谁来领导这个MSL?一个是Alexandr Wang,中文名汪滔,前Scale AI创始人兼CEO,1997年生,华人移民后裔,父母均是物理学家,2016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MIT)辍学创立Scale AI,24岁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Meta在6月份刚完成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的巨额交易。
Alexandr Wang在前段时间的内部公开信中提到,将与其他几位Scale员工一起投身Meta人工智能发展工作,并与董事会达成一致,暂由杰森・德罗格(Jason Droge)接任Scale AI临时首席执行官职务。
与Alexandr Wang搭档的另一位MSL负责人是前GitHub首席执行官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
2018 年,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后,Friedman曾被任命为GitHub的CEO,在任期间,他带领团队推出了GitHub Copilot、GitHub Codespaces等多项新功能,将GitHub的估值提升至约165亿美元,是微软收购时的两倍多,在开源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均有着深厚的背景。
目前公开的其他新成员还包括:
Trapit Bansal: 在思维链强化学习(RL on Chain of Thought)领域开创先河,曾为OpenAI联合创建o系列模型;
Shuchao Bi(毕树超):GPT-4o语音模式与o4-mini模型的联合创造者,此前在 OpenAI 主导多模态后训练工作;
Huiwen Chang:GPT-4o图像生成功能的联合创造者,曾在谷歌研究院发明MaskIT和Muse文本生成图像架构;
Ji Lin:参与构建O3/o4-mini、GPT-4o、GPT-4.1、GPT-4.5、4O-imagegen模型,以及Operator推理框架;
Joel Pobar:曾在Anthropic负责推理技术,此前在Meta工作11年,参与HHVM、Hack、Flow、Redex等项目及性能工具开发与机器学习研究;
Jack Rae:Gemini预训练技术负责人,主导Gemini 2.5的推理模块,曾在DeepMind牵头Gopher和Chinchilla等早期大语言模型项目;
Hongyu Ren(任泓宇):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和o4-mini模型的联合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后训练团队;
Johan Schalkwyk:前谷歌研究员(Google Fellow部门),Sesame项目早期贡献者,Maya模型技术负责人;
Pei Sun:在谷歌DeepMind负责Gemini的后训练、编码及推理工作,此前创建了两代Waymo感知模型;
Jiahui Yu(余家辉):O3、04-mini、GPT-4.1和GPT-4o模型的联合创造者,曾在OpenAI领导感知团队,并在Gemini项目中共同主导多模态模块;
Shengjia Zhao(赵晟佳):ChatGPT、GPT-4全系列mini模型、GPT -4.1和O3的联合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合成数据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名单并不包括Meta从OpenAI欧洲苏黎世办公室挖到的员工,此前公开出来的三名研究员还包括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翟晓华)。
其中翟晓华在谷歌 DeepMind 担任高级研究员兼技术负责人,在苏黎世领导OpenAI多模态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数据(WebLI)、开放权重模型以及AI包容性技术。
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扎克伯格表示,他预计Meta的全新超级智能实验室团队将“在未来一年左右”达到超级智能的前沿水平。
从学术背景来看,扎克伯格新挖到的AI人才出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等。
其中清华背景的占多数,例如Huiwen Chang、Ji Lin、Shengjia Zhao(赵晟佳)、Pei Sun等,其余是出自北京大学的Hongyu Ren(任泓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Jiahui Yu(余家辉)以及浙江大学的Shuchao Bi(毕树超)。
这也侧面印证了国内高校近年来对于全球AI人才的培养输出能力。
CSRankings是一个基于全球顶级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发表数量,对高校在各计算机子领域科研实力进行客观量化排名的权威数据库,被视为是国际最透明、最客观的计算机科学高校排名体系。
在2025年最新的排行中,处于AI第一梯队(前20)的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是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跑者,紧接着的第二梯队(20-50)中国高校阵容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据统计,在全球CSRanking Top 200的高校中,中国内地就有35所高校上榜。
通过狂挖OpenAI、谷歌和Anthropic的核心人才,小扎的赶超决心显而易见,不仅给硅谷AI竞争格局注入了更多变量,也引发了不少外界推测。
尤其是OpenAI的人才流失最为严重,可能导致其下一代先进内部模型的发布推迟,OpenAI在过去半年里的领先地位逐渐被同行赶上,加上近期团队人心动荡可能会丧失领导地位。
而Meta一举拥有了最热门的明星首席AI官Alexandr Wang和资深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并肩坐镇,以及多位业内一流AI研究员,算是同时补齐了商业拓展和技术改进的短板。
在过去半年时间里,Meta旗舰模型Llama 4发布后遭遇了大翻车,还被质疑排行数据作假,整体性能排名和口碑都被排挤到了行业倒数。
在开源模型领域,Meta的Llama系列模型起步时间仅次于OpenAI,从刚开始领跑开源赛道,到如今逐渐沦落到与DeepSeek、阿里Qwen等模型出现性能代际上的差距以及被质疑诚信度,更是被OpenAI、谷歌等封闭模型远远甩在身后。
AI模型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这波华人主导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天团能否助力Meta打好翻身仗,或将在2025年下半年见分晓。
-END-
(文:头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