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鸟64480元半价购!限量100台!强调美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终究还是用了中国零部件!

美国时间7月1日,K-Scale Labs发布最新一代低成本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K-Bot,该机器人特别强调美国本土制造,采用全栈开源设计,其中包括开源硬件、Rust OS、Python SDK、RL训练库等。K-Bot原价为16000美元(约合114644元人民币),早鸟预定价为8999美元(约合64480元),仅限前100台预购订单,最早发货时间为2025年11月。



此前,K-Scale Labs曾公开表示,要让全世界拥有10亿个人形机器人,并通过开源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普及,降低行业参与门槛,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到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据悉本次发售的K-Bot是K-Scale Labs成立一年时间打造的第六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K-Scale Labs一年时间打造6款人形机器人


Kscale Labs是美国的一家小型初创公司,在外界没有太多声量,与谷歌、苹果、亚马逊一样,团队从一间车库大小的工作室开始。一年之间打造了六款人形机器人模型,此前具身智能大讲堂曾报道过Zeroth 01 Bot开源人形机器人皆是出自该团队之手。



Kscale Labs由一群工程师、机器人专家和开发者组成,虽然团队整体规模不大,但就制造人形机器人效率方面,堪比人形机器人正规军。团队采用了反馈循环和快速原型制作方法,提前收集开发者关心的问题,一点发现BUG,便立即修复并推出改进版本。目前Kscale Labs发布的每一款机器人模型,都配备了开源软件,且设计可复制,包括硬件设计说明书、代码等所有资料。



Kscale Labs在2024年打造的首款产品Stompy,是专为降低机器人技术门槛而打造的开源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完全开放的软硬件架构——用户既能用3D打印机制作机身部件(适配256×256规格,材料成本不到9000美元),又能通过开源社区获取全套设计图纸;机身采用碳纤维PAHT等高强度塑料,兼顾轻量化与耐用性,组装过程像“拼乐高”一样简单。



动力方面,Stompy搭载准直接驱动执行器,减速比6:1至8:1,关节低惯性且可反向驱动,扭矩覆盖3-12Nm,灵活应对抓取、行走等动作;48V 15Ah可热插拔电池支持超1小时续航,充电10分钟即可充满30%电量。技术上,它整合视觉语言模型与模拟训练工具,用户能通过开源社区开发专属任务模型并共享优化,快速适配家庭服务、教育辅导、工业辅助等场景。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Kscale Labs又连续推出了Stumpy Mini、Zedbut V1、KBOT V1以及Zedbot V2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Stumpy Mini以更紧凑的设计满足了教育、原型制作等领域的特定需求;Zedbut V1则专注于双足行走、步态调整和动态平衡的研究;KBOT V1转向操作和感知领域,执行实际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而Zedbot V2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实现了更稳定的行走、更智能的行为学习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K-Bot,高度为1.4米,重量34公斤,最大有效载荷达10公斤,电池最长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在感知设备方面,配备了RGB相机,具备立体视觉和超宽视野功能,声音方面搭载远场麦克风和立体声扬声器。



值得一提的是从官方公布的资料上来看,K-Bot支持双系统构架,系统1采用RL全身运动控制策略,用于在复杂地形和灵巧任务中进行基本控制。系统2运用视觉 – 语言行动(VLA)策略,借助语言与视觉方面的高级运动规划来操控基础模型。此外,该机器人搭载K-OS操作系统,该机器人操作系统基于 Rust 语言开发,具备快速且可靠的性能特点。


总部纽约 成立仅一年 拿到多轮融资 团队来自Tesla和Meta AI


L-Scale实验室成立于2024年初,总部位于纽约。同年4月,该实验室获全球知名创业加速器 Y Combinator 投资的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借此加速团队组建与技术研发;2025 年 2 月,又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 5000 万美元,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特·弗里德曼参与其中,助力公司优化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2025 年 6 月,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美国子公司投资 200 万美元,强化双方长期合作,在资金、硬件制造、供应链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为 K-Scale Labs 发展提供支持。



CEO Benjamin Bolte毕业于埃默里大学,早期在Meta AI担任研究工程师期间,直接向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汇报,深度参与AI前沿研究;后转投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积累了硬件与算法协同的实战经验。他对中美科技生态的深刻理解,成为K-Scale整合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纽带。



CTO Paweł Budzianowski拥有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PolyAI机器学习主管,主导了K-Bot核心算法架构的设计。其研发的强化学习框架K-Sim与具身大模型K-VLA,通过GPU加速训练与sim2real工具链,实现了从模拟到现实的无缝迁移,为开源生态提供了技术基石。


图左为Benjamin Bolte、图右为徐睿


COO 徐睿在亚马逊、联想、小米、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任职超15年,从电视到XR领域均有涉猎,曾担任字节新石实验室总经理及腾讯XR产品高级总监。这种“跨国产品老兵”的背景,使其在供应链管理、商业化落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他主张“中国供应链+北美制造”模式,通过与苏州脉塔智能、深圳矽递科技、北京灵足时代等企业合作,将K-Bot硬件成本进一步压缩,同时确保了产能弹性。


特别强调美国制造的K-Bot 血统是否纯正?


虽然笔者并不认同美国制造这个噱头,但Kscale Labs还是义无反顾的将美国制造在官网上特别强调起来。这也引发了X平台部分网友对齐宣传的质疑。



有网友在X平台首席工程师JingxiangMo留言,“千万不要问执行器是在哪里制造的:)”言下之意,似乎具有一定的讽刺口吻。



也有网友评论,中国人亲手制作的美国机器人真不错。而创始人似乎看不下去了,在该留言下方评论,吐槽美国灵巧手价格昂贵,最低价格至少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单手价格是K-Bot本体价格的2倍。不过Benjamin Bolte依旧没有透露灵巧手是源自哪家供应商,只强调了正在研发不同执行器进行内部测试。



不过互联网还是有记忆的,此前Benjamin Bolte来到中国调研,曾经公开表示:“北美制造不仅贵,质量也不稳定。只有和中国做产业合作,才能把机器人成本打下来。”



Benjamin Bolte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了解,此前他曾前往杭州宇树科技拜访,并称宇树科技的(关节电机)产品将会在很长时间内是最好的人形机器人硬件。



有相关调研机构显示,Kscale Lab的执行器主要采购自苏州脉塔智能;也与深圳的矽递科技在开源硬件上有合作。在关节电机方面,该实验室与北京灵足时代建立深度合作关系,K-BOT机器人共使用了RobStride系列20个关节模组,并由灵足时代完成整机调试、组装。



此外,具身智能大讲堂媒体平台此前报道《BOM成本仅2535元 全球最小开源端到端人形机器人Zeroth 01 Bot来了!》,同样来自Kscale Lab,其核心模块采用中国群芯闪耀科技生产Milk-V DUO S 嵌入式开发板,一款人形机器人可能涉及几千甚至上万个核心零部件,因此强调绝对本土化营销并不科学。


结语与未来:


美国制造标签或许是Kscale Lab兼顾地缘政治现实的无奈之举,自贸易战以来,美国政府对机器人产品的进口政策较为谨慎,截止当前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多大1200多家,涉及从芯片、量子计算延伸至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中国制造的部分零部件产品也或多或少受到一定限制。


尤其是近几年围绕tiktok事件引发的数据合规性问题,一直处于敏感区域,因此强调美国制造尤其是在AI和机器人领域,能够有效减少因国际供应链引发的监管争议,同时提升北美市场的可信度。


以头部企业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核心零部件中国供应商包括三花智控(机电执行器)、拓普集团(执行器)、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绿的谐波与双环传动(谐波减速器)、北特科技与鼎智科技及五洲新春(丝杠)、世运电路(PCB)、安培龙(六维力矩传感器)、贝斯特(精密零部件)、旭升集团(镁合金壳体)等数十家企业。


因此想要打造纯血版美国造人形机器人并不现实!


来源:具身智能大讲堂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