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达拟斥资2亿元布局人形机器人

凯尔达今日官微消息,为准确把握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广阔应用前景,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人民币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凯尔达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形机器人公司”)。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竞争的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聚焦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首要战略,

          

此举标志着凯尔达公司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具身化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凯尔达表示,人形机器人公司将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领域,同时涉足服务消费机器人的制造与销售,积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凯尔达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将作为凯尔达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和运营平台,将进一步加大在人形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以及传感器、具身智能方向的投资。未来,凯尔达将在巩固现有主业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份额。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凯尔达人形机器人布局

          

这不是凯尔达首次公布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关注。此前,凯尔达还投资了通用足式机器人研发商「镜识科技」。融资完成后,凯尔达将持有镜识科技19.8%的股份。在核心团队方面,镜识科技该团队是全球为数不多专注于AI赋能高机动足式机器人运动研发团队,有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领先的技术攻关能力和顶尖的人才储备。

              

镜识科技由王宏涛教授、金永斌博士两位联合创立。其中王宏涛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执行主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及哈佛大学博士。金永斌是浙江大学博士,师从杨卫院士,于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从事高速足式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稳定性评估和软硬件优化。团队首次提出了机器人耦合动力学理论,开发了相应基础关键硬件、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数据驱动的控制软件,为机器人无缝融入真实场景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6月7日,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水博园区举行,王洪涛出任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就创新研究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攻关要点和三年研究规划作出介绍。在成立仪式上,王宏涛教授提出了未来的使命愿景在于深度融合AI与机器人本体,让人形机器人具有超越人类的运动和操纵能力,基于已经相对成熟的机器人理性设计范式,依托完整的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工具链和机动机器人设计软件,计划在未来三年打造超越自然界动物运动能力的智能硬件产品。

          

镜识科技团队此前已开发出四足电驱机器人,实现高达8m/s奔跑速度,并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及IEE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相关成果。按照镜识科技公司的发展计划,2024年聚焦具身智能的形体部分,形成系列化硬件平台;2025年实现基础智能体目标,训练三大系列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掌握复杂技能,实现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API三大系列产品的商业化落地;2026年,将针对具体垂直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制造,医疗护理,物流运输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构建特定场景大语言模型,强化决策能力,实现虚拟仿真技能学习到现实世界应用落地。 

 


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凯尔达深耕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年,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及高端工业焊接技术,是业内为数不多同时掌握高端焊接电源和控制器两大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工业焊接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数据显示,近2年,受益于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掌握与成熟,凯尔达自产机器人销售不断放量,2023年其自产机器人销量相较2022年增长了108.55%,2024年一季度,公司工业机器人出货1,266台,同比增长80.34%,其中自产机器人增长率高达159.36%,有望在今年成为国内自产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

          

凯尔达此前投资镜识科技就表示,本次投资是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旨在将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驱动等核心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等环节。凯尔达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机器人产业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焊接人形机器人的前景

          

凯尔达直接切入人形机器人,或许与投资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范畴有所不同。坊间猜测其主要切入的是焊接用人形机器人。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就提到,现阶段,在相对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体系下,智能化焊接设备相继出现,国外的发那科、安川、松下、ABB、KUKA以及国内的埃斯顿、埃夫特、凯尔达、配天等企业均开展了焊接装备的研发,已基本实现了焊缝宏观定位、焊接位置的精准对齐、焊接过程焊缝自动跟踪、焊接参数自适应调节、焊后自动化检查等功能,进而基本确保了高效且高质量的焊接效果。智能化焊接设备的出现,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人力成本,基本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焊接步入自动化时代。

          

然而,在一些复杂焊接场景下,焊接装备对于生产环境和作业特征位置识别的准确性、狭小空间下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焊接装备的便携性与快速可移动性、典型焊接任务中的智能化水平与自主处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焊接对象多为小批量的非标准件,现有焊接装备的复杂环境及工件的自适应性还无法满足未来应用需求,这都导致大量非标工件的焊接仍然为人工完成。

          

伴随着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人形焊接机器人的研制成为可能。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够再现经验丰富的焊工的焊接操作过程,进而通过运动规划完成航空航天、船舶、建筑钢结构等领域中狭小空间内复杂焊缝的焊接任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集成人的经验知识(如熔池行为、电弧声音、焊缝外观等)、判断(焊接经验知识学习、推理和决策等)和焊接工艺优化知识,使得焊接过程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稳定性等从依靠人的经验转变成依靠信息物理系统的知识,并驱动智能焊接系统的性能持续提高和改善,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在焊接领域有着专机或者传统工业机器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结语与未来

          

凯尔达成立子公司,将人形机器人与焊接技术相结合,研发人形焊接机器人,结合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可以高效地完成各种精密复杂的焊接任务。

          

凯尔达人形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正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相关技术突破有助于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我国智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文:机器人大讲堂)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