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闼“复活”?

本月初,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达闼机器人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多地办公室已大幅裁员收缩。达闼机器人官网上“北京研发中心”标记的地址仍为“望京SOHOT3B座33层”,不过在媒体实地探访时发现目前,这一楼层已被望京SOHO物业单位全部收回并对外进行招租中。


但官方发布声明否认人去楼空及相关倒闭传闻,同时近日又宣布将与香港上市公司国华集团(00370.HK)成立合资公司港仔机器人,被业界认为是“复活”的征兆。


421日,该消息得到证实,国华与达闼战略合作暨港仔机器人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这是一个科技与资本的最佳组合。”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介绍称。


国华集团一家是港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国际航空及海上货运物流、证券买卖、厂房及机器融资租赁、楼宇建筑承包与物业,公司市值15.1亿港币。宣布与达闼合作进军机器人领域后,上市公司国华集团正式公告更名为“港仔机器人集团”。


在新的合资公司中,达闼间接持股49%,负责机器人公司的技术与业务,港仔集团持股51%并实现财务并表,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为合资公司融资。香港是一个非常希望推动高科技发展的地方,香港股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融资平台。香港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等各种方法去融资,所以我们组建了“香港仔机器人”公司,形成了一个金融加科技的组合,而且我们在香港科技园落地,成为香港新一代的高新科技企业。”黄晓庆说道。


达闼的复活?


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媒体会现场,有媒体直接提到了裁员、欠薪等一系列问题,黄晓庆首次坦率公开回复了记者提问。


黄晓庆表示,达闼经过收缩各地办公室规模后,目前业务及团队主要分布在北京、成都、天津三地,总部上海办公室、深圳等城市的业务项目遇到问题进行调整,但却并非如外界所传人去楼空,公司官方的总部依然是上海。达闼今年还与天津地方政府有一项重要的机器人制造基地合作项目,目前已经签约,落地后公司将全面恢复生产。


被问及此前员工薪资拖欠问题时,他回应表示,相关问题都在积极有效解决,单精度不会很快。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问题,企业要先学会生存然后再去发展。黄晓庆表示,我们的意见是慢慢解决,包括我们的员工,他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出问题。他可以等一下,他不至于要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企业要发展和生存。这个点是我过去我没有学到的,就是要先学会生存,然后再去发展,现在我已经学到这一点。


谈及裁员问题,黄晓庆称由于发展受限最终导致裁员成为企业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裁员不要盲目去看,而是开始聚焦。我们现在聚焦一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我们留下来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我们研发云端大脑。这样的话,我们团队比过去要少很多。就是当我们全面恢复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300人就可以。黄晓庆解释道。



谈到发展问题黄晓庆表示,达闼机器人在商业化的过程当中,建立了六条产品线,接受上述报道专访时,黄晓庆反思称,自己创业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尽快让公司实现造血的能力,没有从事真正赚钱的业务。达闼过去希望囊括很多品类的机器人,做了人形机器人、配送、巡检、清洁用途的服务机器人、野外特殊作业场景机器人、智能硬件产品线、云端大脑及软件产品线、智能柔性关节产品线,消耗了不少资金。经过去年的收缩后,公司已砍掉五条产品线,仅保留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线。


与国华集团成立港仔机器人是达闼回血自救的一项举措。据双方介绍,36日,达闼与国华宣布将通过重组在香港合资成立港仔机器人后,仅用22天就完成了港仔机器人的重组。黄晓庆还提到,达闼和国华合作就是科技和资本融合的案例因为国华的上市公司的体系在二级市场的融资比较顺利,同时在国华为我们提供资本之后,我们达闼机器人本身也健康起来,我们通过合资也可以和国内的很多的地方政府合作伙伴解决了我们一系列的问题黄晓庆说道,我们双方都有承诺,国华在未来一到两年要为达闼融资,我们在此期间则要把业务、技术以及产品做起来。


当被问到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后达闼是否有被收购的可能,黄晓庆表示,成立港仔机器人对达闼意味着融资与上市都有了新的路径,但此次合作中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收购。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有并购也是一个未来式,具体情况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有媒体称,作为双方合作的一项协议条件,达闼承诺,港仔机器人在2025年、2026年经审核收入将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和10亿元黄晓庆表示:我们相信在达闼机器人和国华集团共同加持之下,未来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集团,为人工智能产业做出贡献。



达闼的发展与问题回顾


作为国内最早创业的一批机器人公司,达闼曾备受资本追捧。


创办达闼前,黄晓庆的职业生涯主要在通讯领域,曾经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参与在美国硅谷创立通信运营商企业UT斯达康,2007年回国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2015年,黄晓庆从中国移动离职创办达闼。创业之初,他提出了云端大脑的理念,即主张将机器人的认知系统放在云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连接机器人硬件实体,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大脑,具备身体的机器人只需像一个手脚 眼睛 ,负责感知和执行任务。按照这样的设计,达闼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小姜、双足人形机器人小紫 以及海睿云端大脑软件平台。


2016年,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联合富士投资3000万美元,成为达闼的第一笔种子轮投资。2017年、2018年,软银还连续参投公司AB两轮融资。2019年,达闼递交招股书计划冲刺美股纳斯达克上市,软银是其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34.6%,然而却被美国商务部以禁止其技术和技术信息从美国研发分支机构传送回北京为由发函叫停。公司不仅赴美上市失败,隔年又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被加入实体清单后,达闼转向国内资本融资。20237月,公司获得最后一轮超10亿元的C轮融资,地方政府国资背景基金上海科创、上海国盛投资、宁波通商基金牵头投资。完成C轮融资后,达闼估值最高一度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约30亿美金)。



达闼是首个提出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这一概念的企业。2015年创立以来,达闼始终聚焦云端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集成4.5亿行开源代码,2000多项专利,独创协同架构。目前已成功攻克人形机器人云端大脑操作系统、智能柔性关节、灵巧手等核心技术,实现系统性突破和整体跃升。其打造了全球首个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海睿OS操作系统,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数字孪生、人工增强学习等技术,支持第三方设备接入,构建了开放生态。


达闼的问题出现得非常突然。2024年开始,我们的融资变得特别难。黄晓庆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原因是:去年一年,人形机器人涌入众多创业公司,投资人的选择变多了,可以用较低估值去投天使轮、A轮等融资轮次靠前的机器人公司,反而像达闼这一类融资靠后的高估值独角兽鲜有问津。


没有新投资者进来,黄晓庆去年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找钱。因为被列入实体清单,达闼难以募集美元基金。国内寻求融资也面临冷遇,此前与一家机构已经谈好的新投资遭到跳票后,他曾试图去寻找中东资本,但因后者在投资中往往附带要求落地中东当地的项目而告吹。一级市场融资无果后,公司还考虑过上市去二级市场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上一次赴美上市失败后,达闼曾在2023年前后有冲刺港股上市的计划,但最终未能成行。


有媒体近期报道,达闼巅峰时期曾有800多名员工,2024年批量裁员,至年末已裁员70%,只有200多人。公司欠款以员工欠薪和供应商欠款为主,员工欠薪有数千万元,供应商欠款有数百万元。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记录,在被员工和供应商相继曝光拖欠补偿金与货款后,达闼20253月起已有上百条执行记录,被执行标的金额总计超过3000万元,黄晓庆也被法院列为限制消费人。



网上有多名离职员工曾还原了公司的基本面


据员工李单(化名)介绍,在20241月,达闼机器人便进行过一次全员会议,下发了公司薪资10000元以上员工只发50%薪资的通知。彼时,公司便开始出现人员离职现象。而在20243月、5月以及9月,公司又分别进行了数次较大的业务和人员缩减。


大量离职员工被欠薪背后,达闼机器人缺钱成为根本原因。李单及多人一致认为,因为融资困难和公司业务造血能力不足,资金不足迫使自己成为被欠薪的人。他们复盘后发现,达闼的业务模式过于庞杂,以及混乱的组织管理方式,这些都成为拖慢其研发和产品落地节奏的关键,最终让公司逐渐失去市场先机


人形机器人就已经够超前了,而公司要做的还是云端人形机器人,涉及云、网、端、脑等各个维度,每个环节都要投入,这本身就需要耗费非常大的资源和精力,此外公司还有数字人、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产品,业务太多了,太杂了。据李单介绍,仅研发环节,达闼此前便有四个独立的研发VP(副总裁),此外还有数个AVP(预备副总裁)。


这么多的研发VP都是向黄总(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汇报,而且研发方向基本也是黄总定的,此外黄总还要管销售、市场等事情,过于集中的一言堂式管理模式,让公司研发和业务都缺乏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组织缺乏自我纠错能力,更多是围绕着人去做事,而不是围绕场景去做产品,最终也就慢下来了。李单表示。


在这些员工看来,过于宏大且超前的愿景规划,匹配并不太成熟的公司组织管理模式,导致了公司产品及业务能力逐渐落后于市场。如果公司能早一点断臂求生,也许结局会比今天好一点。



结语与未来


港仔机器人的成立标志着国华集团和达闼机器人共同努力,在香港和大陆合作推动通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和市场落地。


达闼基于在产业领域的10年技术积淀,在研发创新层面发挥主导作用,助力港仔机器人开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新篇章。国华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秦杰表示,达闼通过10年探索建立了强大的核心技术团队,国华拥有上市平台的融资能力和订单抓取能力,双方基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双向奔赴。


国华坚定认可港仔机器人的技术路线,非常看好其未来发展。借力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港仔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托国华集团渠道网络,快速覆盖长三角、大湾区市场,还有望打通东南亚、中东、欧洲甚至美国市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先发优势。


有媒体指出,新公司将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三个领域作为机器人优先商业化落地场景。在教育领域,公司面向中小学生开发出AI助教机器人。此外,其还正在与香港头部地产公司商谈物业管理领域的迎宾、清洁人形机器人产品合作项目,合同价值20亿港币。未来,公司还计划与保健公司洽谈,在养老健康领域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项目。


黄晓庆认为,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未来12年内属于开创期,需要研发和资金去开发市场,落地具体应用,等到23有大量落地项目后,行业的盈利空间才能产生。公司的产品目前以轮式机器人为主,未来还会尝试机器狗等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双足机器人的商业化当下看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走向市场。“这样的组合是一个科技和资本最佳的组合,是发展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重要道路,也是香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黄晓庆表示。



国华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秦杰表示,达闼通过10年探索建立了强大的核心技术团队,国华拥有上市平台的融资能力和订单抓取能力,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借力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港仔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托国华集团渠道网络,快速覆盖长三角、大湾区市场,还有望打通东南亚、中东、欧洲甚至美国市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先发优势。


324日,港仔机器人公告与南通市地方政府合作“港仔机器人康养示范区项目,打造长三角AI机器人+康养标杆,项目建成后可服务于1200-1500户约3000位有康养需求的用户,这将为港仔机器人带来潜在订单,助力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在智慧诊疗领域,港仔机器人也在计划与国内头部企业针对其单位用户展开分布式部署的机器人体检中心的合作,三年预计可部署15+台。


我们的工厂目前还没有全面恢复生产,但运营、销售和产品规划都是完整的。我们正在谈一个两到三亿的订单,当然还有不少订单在谈,这也是我对今年看好的原因。希望天津的合资企业做起来后,工厂马上就能恢复生产。今年只要天津的项目落地,达闼就可以全面复产,其他的合作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加法。”黄晓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达闼能否借此重生,依然有不少人在期待。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