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端侧大模型圈子的《速度与激情》,就这么水灵灵地上演了。
坐标上海车展,在长安马自达新车发布之际,车上的智能座舱竟然成了大亮点之一。
因为速度着实有点太快——从零到量产,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
要知道,这件事儿在汽车领域里面,一般都是要按“年”这个单位来计算。
此举可谓是一鸣惊人,一举刷新行业纪录,一步迈进了“月”的计量单位。

而且啊,搞出这件事的,还是车圈的一位“新手”——面壁智能。
没错,就是那个在大模型圈里用“以小搏大”姿势出圈的端侧大模型玩家。
他家当家模型产品“面壁小钢炮”,一直引领全球端侧 AI 性能与算法创新之先,是响当当的端侧模型扛把子!
面壁在端侧以不足1B到8B的模型尺寸,实现了惊人的端侧GPT-4V、GPT-4o效果,前不久发布了全球首个全模态端侧模型。
超绝口碑,来自高效低成本、以小搏大,在今年年后也常被人称为“端侧 DeepSeek ”。
它所发布的智能座舱产品,叫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是行业首个由纯端侧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助手。
整体来看,cpmGO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快准稳
91%超高执行准确率,交互如行云流水 - 纯本地
数据100%不离车,响应快至毫秒级 - 全场景
无惧弱网断网,隧道山区照样稳如磐石
它具备覆盖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不仅包括去年12月即端侧部署的首个纯端侧、Always On 的 GUI Agent 屏幕助手, 还带来与云端全面对齐的智能座舱原生端侧体验,下一代还将带来全模态纯端侧座舱产品。
并且在它的背后,还有十余家主流芯片厂商的适配优化,包括高通、MediaTek、Intel、英伟达、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国内外主流平台。

放眼整个上海车展,虽不见面壁智能的专属展区,但却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因为面壁智能已经与长安马自达、上海大众、长城、中科创达、梧桐科技、德赛西威、安波福、车联等整车厂和Tier1厂商展开合作。
不得不说,这可真的是一场大模型在车圈里上演的《速度与激情》。
端侧大模型的《速度与激情》,是如何做到的?
在科普cpmGO的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更多的产品图景。
例如有了cpmGO的加持,你在开车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用说话的方式来进行屏幕操控,打开行车记录仪拍照片:

当行车前方有障碍物时,车辆可以自动识别障碍,并且执行减速的操作:

会主动识别你的疲惫,并提前贴心为“球迷”车主准备好在车上小憩的间隙可以观看的世界杯视频:

如果你只是说一句:
我想看星星。
那么陪你环岛巡游的cpmGO就会根据这个需求主动拆解意图、并进行详细路线与营地规划——自动帮你寻找远离市区与灯光、有水电和WiFi的露营地:

若是车内有小孩,那么cpmGO便会识别萌娃,为你细心照看小朋友的安全情况,还会根据小朋友讲的话,给他讲故事和机智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的案例,未来都可以在断网状态下进行哦~
在看完效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cpmGO是如何炼成的。
首先是纯端侧方面。
cpmGO由面壁自研的MiniCPM端侧大模型驱动,完全在车机等终端设备本地运行,无需依赖云端算力。
这种设计避免了数据上传,保障了隐私安全(如车内语音、图像等敏感数据不离车)。
MiniCPM通过知识密度的极致提升将大模型压缩至适合端侧部署的尺寸,同时保持与云端大模型对齐的能力(如多模态理解、复杂意图判断等),达到性能与功耗的平衡,在车机芯片上实现了毫秒级响应。
在隧道、山区等网络不稳定场景下,纯端侧模型仍能稳定提供全功能服务,解决了云端方案的网络依赖问题。
其次是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方面。
cpmGO整合了视觉(舱内摄像头)、语音(麦克风)、图形UI(中控屏)等多模态数据,实现“可见即可说”的交互。例如,用户通过语音直接操作屏幕内容,无需触控,动作执行准确率超91%,极大提升了人车交互体验。
从舱外环境感知(如障碍物识别)到舱内意图理解(如“调低空调温度”),再到执行(自动控制车机系统),形成端到端的闭环智能服务。
此外,屏幕智能体GUI Agent也是一大亮点。
cpmGO内置行业首个纯端侧GUI Agent,可理解屏幕元素并执行操作(如点击、滑动)。
不同于传统“问答式”AI,cpmGO被设计为主动服务的Agent,能根据上下文持续执行长期任务(如行程规划、舱内环境调节)。
例如,用户说“打开导航去公司”,Agent会自动完成应用启动、地址输入等步骤。
官方数据显示,其意图完成率达89%,动作执行准确率91%,参数识别准确率97%,已经接近人类操作水平。

坚定模型即应用,又小又能打的小钢炮模型,便是cpmGO背后一切技术秘籍的能量来源。
端侧大模型上车,见证真正的“汽车觉醒时刻”
速度不仅来自自身,更来自生态深度协同与伙伴的助力!极速落地,精准布局供应链生态圈,才能不仅跑得快,还跑得稳、跑得远。
车展还有两件好消息:
-
面壁智能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定义下一代车载AI; -
与中科创达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下一代智能座舱新体验。
当前,大模型技术正式跨越云端藩篱,在端侧完成觉醒、进化。
面壁与英特尔已联合发布首个“车载大模型GUI智能体”,并与中科创达在AI 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平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将端侧AI大模型引入汽车座舱,让用户不再受限于网络环境,随时随地享受便捷、智能的座舱体验。
端侧模型天然具有离用户更近反应更灵敏、数据隐私安全性更强、突破网络条件限制稳定性更好等优点,更懂用户喜好、安全值得信赖,天然具有更强的与用户「换位思考」能力,更适合成为端云协同中的「第一大脑」,对任务即时反应、进行分发。
从面壁智能&清华团队提出的「密度定律」发现:
大模型知识密度每3.3个月翻一番,同样的模型性能,每过100天参数减半。车机芯片,正向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快速靠拢,芯片微架构向大模型通用算法深度优化,芯片制程和性能稳步推进,车端推理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可以发现:车端模型与芯片在协同、持续创新与深度演进。
发力「纯端侧智能座舱」,是布局未来、汽车智能进化的必由之路。更进一步说,只有把「大脑」部署在终端,才能最终在物理世界实现AGI。
现在,让我们用三个技术坐标重新定义未来:
-
第一,端云协同的黄金分割点已经到来。在座舱域控制器内,我们已经能承载相当于GPT-4o水平的全模态大模型,下一代将推出全模态纯端侧座舱产品。 -
第二,隐私安全的范式革命正在发生。端侧大模型正向个人大模型深度发展,隐私安全的豪华才铸就了汽车座舱最大的豪华。 -
第三,汽车机器人的觉醒进程已经启动。端侧大模型不再是功能模块,而是汽车的“数字脑干”。
当端侧大模型与智驾系统完成神经突触连接,我们将见证真正的“汽车觉醒时刻”。
在车企纷纷宣告大力布局AI的当下,以面壁智能为代表的端侧大模型公司正加速度与生态重要玩家共筑端侧智能生态,让人工智能不再是汽车的外接设备,而是像“汽车机器人”一样与生俱来的智能核心!
有路就有大模型
再看几组数据:
当前智能汽车产业正陷入“算力内卷”的困境。成本方面,单颗旗舰座舱芯片成本达300-500美元,叠加云端服务年费,使整车智能化成本增加5%-8%,汽车产业愈发不堪重负。
体验方面,网络波动导致语音助手响应延迟、导航卡顿,用户调研显示87%的车主遭遇过“智能功能突然失效”的尴尬场景。云端智能在车载场景,天然面临在弱网断网环境下突然“失魂落魄”的风险。
当“算力军备竞赛”走到尽头,效能比将成为新的竞争维度、汽车智能化的“第二曲线”。
cpmGO的提出,就以我们上述“纯端侧,超性能,全场景”的特性,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痛点。
cpmGO的启示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指向了一个更本质的趋势:真正的智能应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从不喧宾夺主。
当算力霸权被瓦解、数据藩篱被破除,我们或许才能触及人工智能的终极命题——让技术谦卑地服务于人,而非让人适应技术。
从ENIAC占满整个房间到iPhone装进口袋,信息革命的本质是权力的下沉;而cpmGO代表的端侧智能,正以同样不可逆的姿态,将AI的掌控权交还给每一个普通人。
除此之外,道路与AI技术,一个物理世界,一个数字世界,二者之间的边界也在变得越发模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的就是没网也能用AI,有路就有大模型了。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 点亮星标 🌟
(文: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