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拉开新战局,“前浪”优必选遭遇“后浪”冲击波

文丨丁灵波
近期,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热度空前。
一方面,来自头部独角兽企业的动态一个比一个劲爆。例如宇树科技多次被传即将要推进科创板或港股IPO;智元机器人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的操作得到广泛关注;银河通用完成一轮11亿元融资,创下迄今为止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额,三家公司成为整个赛道的新代表。
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融资大爆发,2025年5个月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数达114起,总融资额超230亿元,新锐势力不断进击:如云深处和星动纪元分别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获得超1亿美元A4+A5轮融资、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魔法原子宣布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等等。

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桂冠曾被优必选率先上市摘取,但随着各路资本入局押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割裂,谁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第一”尚未可知。

人形机器人“千台”竞速赛
2025年被业界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厂商订单量的PK大战已经打响。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6月25日,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在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中标。

结合此次采购的比选公告来看,该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其中,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1.24亿元的中标金额,在目前在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中属于最大的一笔。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宇树实现交付量就突破了1500台,2025年预计交付量超2000台。

在今年1月,智元官宣其第1000台具身机器人已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记录

5月份,松延动力举办生态战略大会期间,其创始人姜哲源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大定数量已经突破1000台。

6月,银河通用联合创始人兼CTO王鹤对外透露年内有望在全国100家门店投入使用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公司今年预计有数亿元收入。

7月7日,星动纪元对外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同时宣称今年已累计交付超200台产品,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交付中。

据公开报道,机器人公司傅利叶也对外表示2025年整体出货交付目标数千台,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预计能交付300台;乐聚机器人今年一季度交付订单近300台,其创始人冷晓琨提到全年预计能交付1000—2000台。

7月13日,优必选对外宣称其今年3月推出的172cm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截至目前在手订单已达百台,预计今年仅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交付就将超过300台,另外还布局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Walker S2和商用人形机器人Walker C等产品。

在前段时间的2024年度业绩沟通会上,优必选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健表示,2025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包括工业人形500台、仿真人形500台

据TrendForce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已有十多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宣布开启加速量产计划,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一场争分夺秒的市场争夺战正式打响,人形机器人第一波规模化落地是沦为鸡肋产品还是彻底大爆发,成为一场行业集体大考。

具身赛道“后浪”汹涌

在宇树科技之前,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热度曾经属于优必选。

2016-2021年,优必选机器人曾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累计4次登台。

2016年春晚,歌手孙楠携手540台优必选Alpha 1S机器人在广州分会场惊艳亮相,“多机器人同时跳舞”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18年春晚,24台Jimu汪汪通过编程在舞台上与演员精彩联动,推动了编程教育机器人的普及;2019年春晚6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惊艳亮相深圳分会场,与演员同台表演;2021年春晚,优必选科技全新研发的首款大型四足机器人化身“拓荒牛”。

2025年,宇树机器人接替优必选成为春晚舞台的新秀,16台宇树H1人形机器人组成的一场赛博秧歌表演风头直接盖过多年登台的优必选,“新旧面孔”转化之间暗示了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的转折,也深刻反映了各自在机器人市场的技术差异和市场受欢迎程度。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公司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表示,自2020年以来,宇树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
而摘得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近几年财务情况仍未摆脱亏损泥潭,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市场先发优势并不明显。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优必选实现营收13.05亿元,净亏损却达11.6亿元,且近5年都是亏损状态。
相比较宇树科技的聚焦细分领域产品和极客范儿,优必选显得业务体量庞大却略显多而不精。
从产品结构看,优必选四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和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这四块业务去年营收分别为4.77亿元、3.63亿元、3.21亿元和1.41亿元,同比增速变化分别为88.1%、4.6%、-17.5%和126.1%,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6.5%、27.8%、24.7%和10.8%。

优必选2024年研发投入4.78亿,占营收36.6%,但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业务,财报显示并入了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计算,去年营收在1.4亿规模,占营收的10.8%,据其高管在2024年业绩沟通会上透露,其中仅3500万是人形机器人的收入。

由于各类产品解决方案矩阵铺的比较大,能分摊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能有多少不得而知,与现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新锐势力们相比,如何保持技术领先性也被打上了问号。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必选共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但在当下的具身机器人赛道,光凭借专利数量的积累并不能固守护城河,推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和行业贡献度也正在成为衡量一家优秀公司的新指标。

例如宇树人形机器人越野跑步、跳舞、侧空翻和功夫格斗表演等,不断刷新机器人机动性和运控能力,“炫技”成为引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一大助推因素。

银河通用机器人发布OpenWBT全球首款全开源、多机型、跨虚实人形机器人全身遥操作系统,其采用合成数据技术颠覆传统训练模式,让机器人泛化抓取成功率超95%,Galbot G1可实现24小时自主拣货、补货和打包。

智元今年推出AgiBot Digital World大型机器人仿真框架,开源上线了海量规模的仿真数据集,陆续上线了多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和开源系统工具,近期其灵犀X2-N演示的轮足自由切换功能,以及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的直播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曾表示:“这个行业现在有点奇怪,出现了大量的跳舞、翻跟头的机器人,可能比较吸引眼球,可能对融资也比较有利,但老实讲,这个技术路线不是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的路线。这个方向也肯定不是优必选要做的,我认为没有价值。

但话说回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想要在市场上进一步脱颖而出,有时候也得改变固有的运营思维和定势,向这些“后浪”们学一下,更多展示出来自己的产品“独家技术本领和特长”是什么。

即便不屑于娱乐性炫技,但展示如Figure机器人在物流线上分拣快递、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在工厂干杂活儿那样的技术场景也是种不错的破圈方式。

能干活儿才是硬道理
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2.95亿元,约占全球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就目前来看,第一波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化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汽车、3C、搬运、配送、智能零售等应用场景驱动。

其中最突出的场景目前就是车企,近半年来,吉利、比亚迪、广汽、小鹏等车厂纷纷投资合作或自研,开放众多工位来测试人形机器人效益,人形机器人被设计用于外观检测、底盘装配、物流搬运等自动化设备仍无法全部完成且重复率较高的生产环节。

粗算一下,若放量初期按照一台机器人成本40万算,3台替代一个工位,回本周期7年,但若成本下降至12万元,1台替代一个工位,回本周期可降至0.7年,经济价值就能大大凸显。

根据公开报道,优必选合作车企至少已有7家,包括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一汽-大众、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但这些车企们也都在直接或间接投资布局具身智能其他公司或项目。

美好的未来取决于人形机器人是否真能在车间具备越来越熟练的操作能力,各家机器人厂商的成败关键仍是技术的创新迭代与结果交付PK,其次是对硬件成本和性能的压缩权衡,让机器人真正融入智能制造产线,而不仅仅是轰轰烈烈搞形象工程,最终一片狼藉。

-END-

(文:头部科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