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石濑
编辑 | 张洁

上线仅一个多月,狂揽Spotify百万听众,最近海外有一支名叫“The Velvet Sundown(天鹅绒日落)”的乐队火了。
Spotify听众上百万是什么概念?华语乐坛天后级别的歌手王菲约为124万,相比之下刚出道一个多月的天鹅绒日落比王菲还多了10多万听众。
这支横空出世的新乐队,不仅在短时间内收获了数十万听众,引来多家音乐媒体Mashable、Digital Music News报道,就连被誉为“摇滚圣经”的《滚石》都对其进行了多轮报道。
原因无它,天鹅绒日落走红得“太有节目”了:一方面,他们的音乐确实抓耳,乍一听像是70年代迷幻摇滚和鲍勃迪伦民谣摇滚的风格融合。另一方面,网上流传的乐队成员照片都有一股浓浓的“AI味”,很难不让人猜测,天鹅绒日落从乐队成员到专辑作品,甚至社媒动态可能都是AI生成的。
而一个由AI凭空打造出来、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幽灵乐队,却能在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上获得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听众,实现盈利变现,这件事本身就足够有噱头。

靠着AI乐队的名头,
天鹅绒日落狂揽Spotify百万听众
围绕“天鹅绒日落是不是AI乐队”的讨论本身,成了这支乐队成功破圈的流量密码。
天鹅绒日落最早从今年6月初开始,在Spotify、亚马逊音乐、苹果音乐等流媒体平台上架专辑,如今已经推出了三张专辑,并且每张专辑都包含13首歌曲、总时长长达30多分钟,可谓相当高产。

除了创作效率惊人,乐队四位成员也很神秘,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找不到他们的个人信息,只有官方账号会更新乐队活动照片,但这些照片细看之下都带有明显的AI痕迹。

模仿披头士经典专辑封面

演出现场

一起吃汉堡
相当有意思的是,仅从音乐本身听,已很难辨别这是AI生成的作品。猜猜下面两首歌,哪首出自天鹅绒日落,哪首出自真实存在的摇滚乐队?(后文揭晓答案)
当足以假乱真的音乐配上AI风格的视觉,天鹅绒日落的走红吸引了《滚石》杂志的注意,也让其在海外大范围破圈。
据《滚石》杂志报道,一个化名为Andrew Frelon的加拿大男子自称是天鹅绒日落的发言人。他向《滚石》承认,天鹅绒日落的部分歌曲都是通过AI平台Suno创作的,并且使用了Suno的Persona(保持歌曲人声、旋律一致性)功能。
但戏剧性的是,Frelon刚一认领,乐队官方账号便立刻发文打假,Frelon本人也紧接着推翻自己的一切说法,坦白这从头到尾都是他为了测试媒体自导自演的一场“社会实验”。而Frelon本人的职业是一名网络安全专家。
谁能想到这出反转不断的闹剧,反倒成了乐队最好的广告。Frelon掀起的这场假冒风波之后,涌进平台的吃瓜群众再次助推了一波流量,让他们的月活跃听众增长了约70万,并于7月5日突破100万大关。
而这泼天的流量是可以直接变现的。目前,Spotify并没有针对AI生成音乐的相关规定,也就说天鹅绒日落完全可以从平台分成中获利。
并且由于讨论热度更多集中在美国市场,按照Spotify的分成逻辑,高价值市场(高订阅费国家)和高价值用户(Premium订阅者)的份额,甚至会让他们在平台分成上占据优势,挤压传统音乐人的生存空间。
这背后也反映出了平台对AI音乐的暧昧态度。前Spotify数据分析师Glenn McDonald就向媒体指出,天鹅绒日落之所以能在平台上获得如此高的曝光,存在多种可能:一是艺术家可能通过付费换取歌单推荐位;二是Spotify的推荐算法正逐渐从基于“真人听歌习惯”转向基于音频特征的AI驱动系统。他甚至认为从商业角度来看,Spotify并不会把AI音乐视为负面影响。

要靠专业音乐人打假,
AI音乐越来越难识别了
如果没有引起音乐界和媒体的广泛讨论和报道,大多数听众根本不会意识到天鹅绒日落的作品很有可能是AI生成的。
这些歌以假乱真的程度,不仅让普通人难以识别,就连专业音乐人也很难仅凭听觉就做出判断。为此我们联系到了一位有着多年乐队经验的鼓手QQ(化名)对天鹅绒日落的热门歌曲《Dust on the Wind》(即前文投票的第二首歌)进行盲听测试,她给出的评价是:“虽然歌曲结构比较完整,有起有伏,但整体曲子缺少一种律动感,这一点很像AI。”
相比曲子,反而歌曲的人声部分让她觉得难以辨别真假。“歌手发声的方式和技巧听起来感觉很真,只有在预先知道可能是AI的前提下,才能感觉到一丝生硬。”
Suno 4.5版本已于今年5月发布,支持更多的音乐流派和风格、人声表现也更加饱满和富有情感。结合天鹅绒日落从今年6月才开始密集上线多张专辑,或许和Suno 4.5版本的发布有关。
全凭人耳已经越来越难分辨AI音乐,海外知名Youtube音乐博主Rick Beato还用专业音乐制作软件Logic Pro对多首歌曲进行了音轨分离测试。
三轮测试里,他先是选取了传奇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艇和现代流行乐代表歌手Sabrina Carpenter的歌曲作为参照,结果显示软件能相对干净地分离出人声、鼓、贝斯等各个部分。
但当对《Dust on the Wind》进行分离时,软件在分离人声、吉他、键盘等乐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产生了大量不自然的、扭曲的声音碎片。
Rick Beato分析认为音轨分离软件之所以失灵,是因为这首歌曲本身就是由AI一次性渲染生成的,各个声部并非像传统音乐那样独立录制后再混合,所以导致分离困难。
随着讨论愈演愈烈,就在最近天鹅绒日落乐队官方X账号终于发文,承认他们使用了AI并声称:“这是一个由人类创意主导、AI支持作曲、演唱和视觉呈现的音乐项目。”目的是为了进行“一场持续的艺术挑衅”。

AI预制音乐,
正在悄悄潜入你的歌单
至少从平台角度来看,他们口中所谓的“艺术挑衅”其实并不新鲜了。
天鹅绒日落乐队的走红并不是孤例。无论是Spotify还是国内的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如今都充斥着大量AI生成的“音乐人”和作品。
Spotify上的“AI音乐人”具备一系列典型特征:2025年以来发歌频率极高,虽然没有任何线下活动和真实社媒照片,但其线上形象风格和人设都相当完整,拥有平台认证、官方歌单推荐,甚至运营着社交媒体矩阵和周边商品。
这些AI音乐人包括早前迅速蹿红的“乡村歌手”Aventhis、The Devil Inside等,在天鹅绒日落的“粉丝也喜欢”推荐名单里,也能看到疑似AI音乐人的账号。
The Devil Inside还开通了粉丝支持(直接捐赠)功能
The Devil Inside乐队周边售卖网站
AI悄悄“入侵”你的歌单,平台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据海外音乐产业媒体人Tim Ingham披露,Spotify会主动将这些AI音乐人的歌曲植入到官方推荐歌单中。当AI作品与真人歌手的歌曲混杂在一起时,听众通常不会深究创作者是谁,这使得AI音乐能够轻松收割流量。
Spotify上AI歌手与真实人类音乐人
在同一个推荐名单里
不止海外,国内音乐平台上也涌现了大量AI歌手和AI音乐作品。例如,《南风窗》曾报道,程序员杨平利用DeepSeek、MakeBestMusic等AI工具,制作了模仿周杰伦风格的歌曲《七天爱人》,并将其上传至网易云音乐平台,获得了数百万播放量和数千条评论。
歌曲走红之后,杨平称仅《七天爱人》的版权就卖出了5万元。后续他还推出了一系列免费教程指导粉丝,如何在主流平台认证为音乐人,来实现AI歌曲变现。
AI音乐软件MakeBestMusic
地址:https://makebestmusic.com/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AI歌手Yuri上个月发布的首支AI音乐MV《Surreal》在全网获得了超700万播放,多次登上B站热榜,还拿下了北面(The North Face)的商业合作。
国内各大平台并不排斥AI音乐。比如,腾讯有单独的AI音乐通道,虽然明确AI作品没有收益,但上传AI作品后会自动同步到QQ、酷狗、酷我三个平台;网易云音乐和抖音旗下的汽水音乐会为作品提供如播放收益、激励金、会员包等回报,但对版权和质量审核更严。
网易云音乐可能会要求上传AI作品的用户提供分轨文件或创作过程截图(如Suno工程界面)以证明原创性。杨平在分享其经验时提到,他会将AI生成的成品进行分轨,并录制视频向审核员说明创作过程来通过平台审核。
在杨平看来,证明原创性、通过平台审核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他在教程视频中表示,AI歌曲变现的关键是“歌要好听”,歌曲上传平台审核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歌不好听”,平台会有检测软件给歌曲打分,打分低的就会直接被Pass。
视频号账号“Yapie程序员哥”
可以说,音乐流媒体平台对AI暧昧不明甚至积极拥抱的态度,无疑为AI歌手、AI乐队们收割第一波技术红利铺平了道路。未来,随着AI多模态能力的升级,识别AI内容或许将远超人类感官的极限。面对这个被AI模糊了真实与虚拟边界的未来,我们还远未准备好。



「
(文:AI新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