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

科技部日前针对去年全国两会一份政协提案答复称,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
科技部表示,将以发展为目标导向,坚持包容审慎治理,完善伦理规范、安全与标准体系和治理规则,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明确、稳定的规则导向。
专门的AI立法争议大
《人工智能法草案》此前已先后被列入2023年和2024年的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而在域外,欧盟通过《人工智能法》,确立了基于风险严重层级的分类规制框架;韩国亦在2024年底通过一部“AI基本法”,成为继欧盟之后第二个制定人工智能基本法的国家。
但中国实务界对当下出台一部专门的人工智能法不乏争议。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立志近日撰文反对称,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还在早期阶段,很多重大问题还看不清楚。技术界和产业界都还没看清楚的事情,法律界不可能搞清楚。没看清楚就仓促立法,犯错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南都2024年12月发布的《生成式AI用户风险感知和信息披露透明度测评报告(2024)》,1648位受访者中,不同职业群体对人工智能立法的态度差异明显。律师、法务人员、高校和科研人员对人工智能立法的态度较为审慎。尤其是律师和法务群体,仅有三成受访者赞同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人工智能立法。
去年7月一场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处长王洪宇认为,优先考虑灵活适用现有法律规则,通过法律解释或司法解释,解决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法律问题,比如涉及大模型训练、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等方面;对于某些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场景,可以通过授权立法的方式,让地方在立法权限范围内先行先试,或者参考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试点做法,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示范应用,开展试点。
面向AI应用场景有条件开放公共数据
科技部的上述答复,是回应全国政协农工界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提案》。提案分析了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数据安全共享、加强伦理治理规范、强化人才引培等建议。
针对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建议,科技部表示,将部署开展大模型基础原理和新架构探索,持续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强化分布式高效深度学习框架、大规模认知与推理等关键算法研发,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创新和领域垂直大模型应用迭代演进。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芯片、算力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在数据安全合理开放共享方面,科技部透露,将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地方探索面向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有条件开放公共数据,加快建设大规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鼓励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企业探索构建涵盖硬件、软件、算法、模型和应用的开源开放体系。
科技部还就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攻关,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依托人工智能国际会议、论坛、展览等活动,推动全球人才技术交流。
文| 杨柳

(文:AI前哨站)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