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日,商汤绝影举办了首个 AI DAY。在活动的户外场地中,与商汤绝影合作的几款大品牌样车一字展开,让观展者近距离体验商汤智能座舱服务的各种功能,比如对乘客进行健康检测、驾驶员酒精含量测试、用AI进行创作等。
而在AI DAY发布会开始后,商汤绝影CEO,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更是展示了多重大招:智能座舱大模型产品「A New Member For U」、「车云一体」产品矩阵,涵盖高速、城区以及泊车等全场景的高阶智驾和端到端智驾产品、全新升级的「开悟」世界模型等。
回想一个多月前,商汤绝影所在的商汤科技还身陷组织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中。有公司内部员工透露,裁员涉及安防、自动驾驶、医疗、研究院等多个业务部门,甚至有的“整个团队全砍”。
而在AI DAY发布会之后,王晓刚对这个消息做出了回应:“之前公司项目相对来说分散一些,现在组织架构更加聚焦,比较明确集中在J6E和J6M的平台,还有端到端自动驾驶,客户也会更加聚焦,所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调整。“在他看来,如今商汤科技对自身的产品和客户需求更加清晰了,所以更加聚焦在量产方面。
不难看出,在“百模大战”和大小企业争相投注智驾的当下,广撒网式的业务探索已经不可持续,“量产”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但在智驾圈子中,去年已经开始传出“地大华魔”(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四家头部企业的说法,自认为同样处于智驾供应商第一梯队的商汤绝影,显然是不认可这种评价体系的。
在王晓刚看来,由于过去的智驾属于标准化交付形式,“地大华魔”各有优势,但在商汤绝影以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进入智驾供应商行业后,这个格局要被重塑了。“以前大家关注的,是谁的算法比较先进,或者有没有好的芯片,能不能进行垂直整合。但今天当端到端到来时,你最大的价值在于数据。谁离数据最近,谁的数据基础设施最强,谁能把这些数据基础设施铺到主机厂,谁就在未来发展和竞争当中拥有主动权。”
他将数据资源比喻成石油,而商汤绝影,就是那个一边给数据石油搭管线,一边提取资源的角色。
《魏书》曾记载,曹操有一匹坐骑以速度快而闻名,跑起来连影子都跟不上,因此得名“绝影”。
在以技术为驱动力的汽车赛道上,商汤绝影显然有意成为那匹名驹,助力车企天下逐鹿。那么,它的底气在哪里?对于当前竞争局势如何看待?在商汤绝影AI DAY发布会后,商汤绝影CEO王晓刚与记者展开了充分的交流。
问:绝影作为新型Tier-1,是如何与客户研发部门协同的?
王晓刚:端到端自动驾驶到来的时候,更多是要依赖数据驱动。数据就在主机厂手里,所以谁更接近数据,谁就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主动。
因此,传统的模块化分工就不复存在了。比如我们跟主机厂和自研团队的协同,是由我们提供基础算力和数据平台化能力,包括工具链,双方对齐数据生产的标准和算法的架构,否则,在不同车型上采集的数据是没有办法兼容的。
这些东西做好之后,相当于我们给“数据石油”搭了一个非常坚实的、高质量的数据生产管线,有价值的数据会从这个“油田”里面源源不断地输出,最后为产品形成提供很强的动力。
王晓刚:像奇瑞这样的主机厂,量产车数量非常多,每年车型也非常多,交付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跟主机厂自研团队在数据、工具链、算法架构上对齐,涉及到具体交付车型时,大家就会比较灵活,有时你多做一点,有时我多做一点,这样就不会重复投入。
对于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主机厂来说,谁能够提升我的效率,有高性价比的交付,谁就能够走得更远,所以我们跟大卓的合作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也是按这种方式进行推进的。
问:大家都知道数据对于端到端技术非常重要,但很多企业不可能一开始就积累下大量优质数据,所以又开始进行数据交易。您如何看待数据交易的趋势呢?
王晓刚:更加准确地说,数据并不是最关键的,数据的基础设施和数据管线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有效的数据是随着算法的变化而变化的,我永远不可能去存储最原始的数据,因为无论是通讯,还是存储成本都太高了。那么,当算法和模型改变的时候,提取数据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你只要有这样一套有效的数据生产管线,随时随地都可以有新的数据高效地引进来。
问:智驾和智舱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大模型加入之后,能带来哪些显著区别?它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王晓刚:原来小模型时代,只能针对性地解决特定的任务。商汤到2021年年底时,商业化小模型就超过了2万个,基本上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任务,你都要做各种定制化。当一个模型只能解决特定任务时,那么对于人机交互,它只能当做特定的工具,在自动驾驶里面只能应对比较特定的场景。
大模型出现之后,它的通用性变得更强了,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它不再受特定任务的限制,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你问将来大模型发展的趋势,在座舱方面,它的发展是从工具到现在的助理(助理就是你给它提要求,它可能过一段时间给你反馈结果),再到今天是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是主动关心你、有记忆、有成长的,这是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吧。
问:但目前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似乎遇到了阻碍,比如无法直接去解决一些幻觉问题,对于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王晓刚:当你的网络规模扩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较好的去预测它未来的性能,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当网络规模扩大,与之相匹配的数据量也必须跟得上,大数据才能训练出大的网络,这就是scaling law涉及的问题。
但在过去一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大模型把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价值快速榨取了,要让scaling law进一步有效的话,就必须有新的数据去支撑它的发展,那么新的数据在哪呢?互联网上的已经被用到了,新数据很大方向就是垂直行业里面,比如自动驾驶里采集的各种数据。在端到端自动驾驶中,当车的行为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发生变化时,这些数据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的智能座舱产品“新的家庭成员”落地时,伴随更多人使用它,会出现更多人和机器交互产生的新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在特定领域里面出现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垂直领域更深入地去挖掘,才能有新的数据,实现新的突破。
问:国内很多车企会采取免费或变相赠予的策略,来推广智驾,但智驾开发成本是极高的,请问你对目前这种竞争模式怎么看?
王晓刚:整体来说,今天汽车市场的发展很多事情看着还不够合理,很多事情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当然希望市场能够回到正轨,这不光是智驾市场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要做出既有用户价值,还有特色的功能产品出来。企业一旦陷入“百模大战”,溢价能力就失去了,所以在我们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路线和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座舱产品里面,我们的New Member设计跟市面上大模型的使用是有本质差别的,背后有很多新技术的支撑,我们对于产品体验的要求也不同。
在智驾方面,我们除了发展端到端自动驾驶,还要做到舱驾融合,有新的体验。另外,我们还跟车企有深入合作,共创一些产品体验上的差异化,从而节省成本和投入。扩大产品的普适性也是一点,如果每个车企都采用不同的配置标准,回传数据也不一致的话,最终是没有办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问:如今的“百模大战”中,国内除了供应商入场,还有华为、百度、小米、蔚小理这些企业,绝影的定位是怎么样的?如何能够实现突破?
王晓刚:智能化、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你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逻辑。今天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大家很多是重复性的投入,这就在于基础的设施数据没有进行对齐,之所以会出现成本高的现象,问题在于机制上、大家合作的模式上。
现在这种互相竞争、互相取代的关系,未来是不可持续的。在大模型方面,商汤累计投入超过100个亿,后面还会持续投入,这种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换了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说大家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形成比较有效的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和相互取代,这样才能达成共赢共生、长久持续的发展。
王晓刚:随着中国车企纷纷出海,智能座舱业务可能会走得快一些,智驾领域还要涉及到不同区域的适配工作,但出海是一个大趋势,国内能够培养出产品的竞争力,将来能够取得盈利,还是希望全球市场上有更多的空间,而且利润空间可能还会更高一些。
海外的车型,其实现在我们在智能座舱领域跟全球的品牌是有量产的项目,这些都在推进过程当中。特别是ENCAP2026普及以后,对于座舱里面的各项功能要求配置率也会显著提升,这是比较好的市场机会吧。
(文:AI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