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工商变更,新增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为股东。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工业机械手、机器人及机器视觉系统研发生产,由博众精工持股39.9%。此次股权变动被视为深化机器人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智元新创的加入有望助力其在工业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2、商汤发布第六代多模态大模型 赋能机器人产业应用升级

商汤科技最新发布“日日新SenseNova V6”大模型,具备6000亿参数及多模态深度推理能力,支持10分钟长视频解析,已应用于傅利叶GRx等机器人,显著提升人机交互体验。该技术采用原生多模态融合训练,打破模态间能力“跷跷板效应”,实现全局记忆与高效推理。商汤强调大模型将深入文旅、医疗等场景,并与国产芯片适配优化成本。此次升级标志着AI技术向实用化迈进,加速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进程。

3、亮道智能发布新一代激光雷达 助力机器人精准感知环境

亮道智能近日推出纯固态Flash短距激光雷达LD Gen2 Lite,为机器人赋予高精度环境感知能力。该雷达拥有120°×90°超大视场角、30米探测距离及192线超高线束,构建清晰点云模型,结合算法优化路径规划。其高精度定位能力不依赖环境光源,适应黑暗、低纹理场景,并助力AI模型训练,提升机器人动作成功率。目前,该雷达已应用于割草机器人、无人配送等领域,拓展至智慧城市等场景,支持行业用户实现安全高效作业。
4、多伦多大学与意大利技术研究院团队提出“自主通才科学家(AGS)”概念

近日,多伦多大学与意大利技术研究院团队提出“自主通才科学家(AGS)”概念,结合AI与具身机器人技术,旨在实现科学发现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研究将AGS分为5级,从辅助工具到先驱者,覆盖文献分析、问题提出、实验设计等全流程。团队认为,AGS可超越人类科学家,推动创新并催生科学发现的“扩展定律”。研究还提出三大开放问题:AI成果出版机制、机器人形态必要性及极端环境探索能力。相关论文已发表于arXiv预印本平台,引发对科研范式变革的讨论。

5、麻省理工研发跳跃微型机器人 跨越障碍能效提升60%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拇指大小的跳跃机器人,重仅回形针量级,却能跨越20厘米障碍物(相当于身高四倍),能耗较飞行机器人降低60%。该机器人配备弹性腿与扑翼模块,可在冰面、湿滑路面及动态倾斜表面灵活跳跃,甚至能精准落至悬停无人机上。其控制机制通过外部感知与算法计算,实时调整跳跃方向与速度,确保高效移动。实验表明,该机器人耐用性极强,承载量达同类空中机器人的10倍,为未来搜救、勘探等场景应用提供新可能。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