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AI硬件,迎接最激烈的关税战

“每加50%的关税,AI硬件企业的净利润率下跌10%。”

王方玉

编辑苏建勋

“对于美国市场,我们已经停止发货了。”

张乾是深圳一家AI毛绒玩具企业的创始人,自4月以来,他眼睁睁看着美国关税一路加码,几个合伙人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影响不大”,变得“越来越紧张”。

直到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一旦税率超过100%,产品在美国市场将完全失去竞争力。”张乾告诉智能涌现,他和团队已经连续半个月在办公室加班至半夜,经过几轮测算,终于不得不做出暂停发货的决定。

如此高的关税下,国内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势必将受到影响。AI硬件作为新兴的科技产品又有特殊之处——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也是很多AI硬件的海外主阵地。

当下国内的AI硬件创业项目,验证市场接受度的第一站通常是出海北美(主要是美国),美国消费者对于创新产品接受度高,付费能力和意愿更强。而一个惯用的做法就是在Kickstarter网站上众筹,笼络第一批种子用户。

“我们内部有一个简单的经验性总结,每加50%的关税,AI硬件企业的净利润率下跌10%。目前AI硬件行业内,做得好的净利润率能到15%,一般的净利率只有5%-10%。如果终端售价不上涨,超100%的关税会让所有AI硬件企业的对美业务亏损。”某资深硬件投资人李骁对智能涌现表示。

智能眼镜(包含AR和AI眼镜)是AI硬件中比较幸运的品类。特朗普在4月12日宣布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涵盖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内存芯片、硬盘等。多位智能眼镜从业人士告诉智能涌现,智能眼镜目前在关税豁免清单之列。

但豁免也可能只是暂时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随后在4月13日透露,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部分电子产品将单独征收关税,芯片产品也可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征收关税。

△智能眼镜目前在美国关税豁免清单之列 来源:视觉中国

李骁所在的机构已经在近期召开全体会议,对被投项目的关税影响进行了整体摸底和复盘,结论是:“关税对于出口美国的AI硬件项目,尤其是中后期项目影响很大,需要重新计算财务模型和项目估值。

半个月见证了美国关税政策的多次“朝令夕改”,该机构已经停止推进出海美国的AI硬件项目,等待中美关税谈判的最新进展和关税政策的尘埃落定。该机构合伙人一致认为,中美贸易关系会有新的解决方案,但不会再回到从前。

AI硬件,更依赖美国市场

关税对于不同类别的中国商品影响程度不一,AI硬件则属于受到冲击较大的一类产品。

“笼统地说,越创新的品类越依赖美国市场,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越大。因为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最强,对于创新产品接受度也最高。AI硬件多为新锐产品,要进行市场验证,往往会把美国用户作为首选的目标群体。”AI硬件投资人高斐对智能涌现解释道。

美国市场的电商渗透率也更高,这使得AI硬件产品更加容易进入并打开市场。高斐介绍称,欧洲四十多个国家整体的电商规模,加起来都没有美国一个国家的规模大(2024年欧洲电商总收入达到约6591亿美元,美国电商整体规模达到10364.817亿美元)。

△Kickstarter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众筹平台 来源:视觉中国

以今年1月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亮相的明星AI硬件产品为例,AI眼镜、AI陪伴玩具、AI喂鸟器等不少热门的AI硬件厂商将市场验证的第一站选在了Kickstarter众筹网站,该网站主要面向欧美用户。

一些智能硬件如泳池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是为欧美、澳洲等国家的House用户设计的,它们对于欧美市场依赖度相对更高,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更大。公开数据显示,北美地区(以美国为主)占到了全球割草机器人和泳池机器人销量的35%和36%。

相对成熟的智能硬件品类,如AR眼镜,也有相当部分市场在美国。一家头部AR眼镜厂商告诉智能涌现,目前美国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30%-40%。“如果关税真的提升至极高水平,我们预计短期内美国业务会面临一定压力。”

当然,也有少部分AI硬件目前只在中国市场销量,从而免受关税冲击,如儿童AI听力机、国内IP的AI毛绒玩具等。

面对关税,AI硬件厂商有能力提价吗?

乐观的预期认为,对于3C数码、智能硬件,全世界可替代中国的产业链不多,因此厂商有能力适当提价。例如安克创新的产品已经率先在美国亚马逊提价五分之一。

但AI硬件厂商目前还没有提价的动作。李骁告诉智能涌现,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投资的多家AI硬件厂商目前还没有一家提价。“大部分的早期创业公司,品牌认知度不高,国内外竞品都在虎视眈眈,暂时不太敢贸然涨价,他们都在等待贸易谈判的结果。”

“当然,如果美国关税定格在125%,他们迟早都要涨价。不过涨价也是有代价的。”李骁解释称,大部分的AI硬件不是必需品,而属于消费升级,消费者可买可不买,一旦提价,容易影响到终端销量。

举例来说,手机充电器价格从5美元涨到10美元,用户的体感也还好;但2000美元的割草机器人提价到2800美元,消费者的体感会非常明显。

经过评估,李骁所在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中后期的AI硬件项目受到关税冲击影响最大,未来财务模型将因此大打折扣;早期硬件项目也受到一定冲击,但可以快速进行市场调整,关税不构成决定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商品输往美国一直存在一种“灰清”的方式。所谓灰清,即出口商将货物交由专门的清关公司,通过报低货值来降低关税,这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不过,“灰清”的方式并不合规,目前遭遇查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有媒体报道称,当前美国海关的查柜频率已经大幅提升,过去100个柜子只查1个,现在100个要查30个。未来“灰清”能否持续存在,能容纳多大体量,仍有待验证。

“规模小、知名度低的AI硬件可以通过灰清的方式进入美国以躲避高关税,比如众筹阶段的企业,货值只有100-200万美元。但如果AI硬件企业要规模化出货,就必须要合规了。”高斐表示。

他认为美国高关税下,“灰清”的方式会持续存在,小公司的AI硬件未来依然可以通过灰清的方式进入美国。“灰清的风险不在小公司,而在于中介机构,关税越高,这种生意的利润越大,总有一些人做这种生意。”

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大多数AI硬件厂商和投资人们,则是在僵持和观望当中。

智能涌现了解到,一般品牌的海外库存能支撑2-3个月,很多厂商已经停止继续发货,在等待关税谈判和政策的下一步进展。

一家AI眼镜品牌创始人预测,经过谈判,下一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预计会稳定在30%-40%之间,并认为这一税率水平对于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100%多的关税太过夸张,应该不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情况。”一家产品刚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线不久的AI陪伴厂商负责人Jeffery告诉智能涌现,他们也在等待中美关税谈判的最新进展。

不过,Jeffery也坦诚,如果未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关税保持在100%以上,公司也必须接受现实。他已经与合伙人开会商量调整全球市场规划,预计将美国市场的销售占比从70%降低到50%以下。

即使美国市场关税高企,但仍将是AI硬件企业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只是比重会有所下降。

“未来中国AI硬件厂商选择线上众筹,第一站应该还是会去Kickstarter,还是要在美国市场做市场验证,这是由美国的创客文化决定的。即使关税加到100%,这部分消费者也还是可以接受。”李骁表示。

而中国厂商需要做的,是把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里。

“从长期角度看,我反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时间点,关税让大家比较清晰认知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来考虑出海这件事。”高斐表示。

据高斐介绍,目前中国智能硬件企业出海目的地分为了几个层级,第一层是北美和欧洲,第二层则是日韩、新加坡、中东,第三层是东南亚、拉美,最后则是印度、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需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力,去找到性价比最优解。”

一些成熟的品牌早已开始行动。上述AR眼镜厂商负责人告诉智能涌现,公司早已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战略,已经覆盖欧洲、东亚、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区域市场。

“目前AR眼镜品类属于美国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之列,销量没有受到冲击。如果关税真的提升至极高水平,我们也有信心可以确保全球业务的稳定。”该负责人说。

△刚结束的第137届广交会商,“中国智造”正在持续“圈粉”全球客商 来源:视觉中国

AI硬件和出海,是过去不少投资机构关注的热点,而出海美国的AI硬件企业则又是热点中的热点。美国关税冲击,会影响AI硬件企业后续的融资和发展吗?

现状不太乐观。高斐告诉智能涌现,他了解到业内有多家机构准备暂停对相关项目的投资。

但他认为这只是当下对于关税冲击的一种情绪化反应。“投资机构的态度几个月内就可能发生一次突变,这很正常。”长期来看,他认为当下反而是选到高潜力AI硬件项目的好时机,项目估值会受到关税冲击,投资机构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中国制造具有全产业链的韧性,一些精密的数码产品比如AI眼镜,全球只有中国能生产;中国AI的技术能力也是国际顶尖水平,这决定了中国AI硬件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AI硬件走向全球的脚步不会因为美国关税而停止。”高斐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有姓名均为化名)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 AI👇🏻

36AI
👇🏻  👇🏻

(文:智能涌现)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