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又是一个到处“求邀请码”的周末。
上周五晚,字节突然开启首个AI Agent产品——扣子空间的内测,一时间,各种AI社群开始疯狂“求码”。

相较此前Manus“一码难求”的盛况,拿到扣子空间邀请码的难度其实没那么高,拿到邀请码的用户只要完成一个提问任务,立马就能解锁5枚邀请码,按理说任何一个AI群,只要有一个码流入,然后每个人不断分享出自己的码,很快就能自给自足。
然而现实很骨感,周五当晚,扣子空间就显示“服务器爆满,暂时无法使用”,就算有码,想用上也需耐心等待。

幸运的是上周五我们第一时间就拿到了码,然后很快让这位新晋AI牛马体验了一番社会毒打:让它帮我生成旅游规划、PPT、播客、产品分析报告……
经过这个周末的围观与测试,接下来我来跟大家聊聊,扣子空间的Agent能力是不是真的那么能打,本文会试着从使用体验、任务完成度等维度展开。
一个重要提示:文末会送出几个邀请码,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一句话生成网页、播客、分析报告,
新晋AI牛马表现如何?
扣子空间的Agent有两种执行模式:探索模式和规划模式。
探索模式是AI自主动态思考、完成速度更快;规划模式则是AI帮助你规划步骤,分步帮你执行,适合高复杂性和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

此外,扣子空间还支持MCP扩展集成,官方首批支持飞书多维表格、高德地图、图像工具、语音合成等MCP,未来还将支持用户通过扣子开发平台发布MCP至扣子空间,这意味着扣子空间的Agent能力边界能够得到无限拓展。

首先,我让它给对家Manus制作一份面向投资人的路演PPT,很快它就生成了一份逻辑清晰、模块完整的PPT,从产品介绍、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市场前景、投资亮点等依次展开,非常符合传统Pitch Deck的套路,还引用了部分数据来体现市场空间。



但从融资视角上来看,对于技术出身或有行业经验的投资人来说,这份PPT显然不能直接进入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环节。因为其整体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概念层,而非精细的商业模型讲解,也没有展开具体案例,缺乏让投资人眼前一亮的核心洞察。
可以说,扣子空间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输出一份看起来像样的PPT,但更适合快速起稿,如果真的要上投融资舞台,还是需要人为深度编辑打磨下,补充更多逻辑支撑与商业细节。
紧接着,我又让它对AI编程工具Cursor、Bolt.new、Lovable、Windsurf和Trae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并给出适合编程小白的选择建议。
可以看到,它对五款工具的基本定位、特点、适用场景都有列出,还做了一张包含AI模型、代码生成与补全、界面与用户体验、价格策略等维度在内的对比表格。

最后给出的建议较为实际和可落地,例如推荐Bolt.new和Trae给编程小白,理由也相对合理。


再来个生活化的任务,让它生成一个4天3晚的韩国首尔7月旅行攻略html网页,要求“可露丽配色”,整体风格偏极简可爱。
除了最上方的时间是2023年7月,整体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排版清爽、逻辑清晰,分区合理,契合可露丽配色(粉+棕)和极简可爱的风格,交互感也不错。
还用各种小图标搭配信息,层级分明。在“前期准备”和“旅行小贴士”部分,提到了下载Naver地图、购买T-money交通卡等细节,还贴心地备注了“maeun jogum juseyo”(少放辣)这种实用的韩语表达。


不过,规划内容上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比如行程安排较为简略,景点推荐多以地标式景区为主,路线偏大众热门路线,缺少定制化细节,也没有对时间分配、交通方式、实际预算等维度给出进一步规划。用来参考可以,但如果真要照着执行,还需要自己补全很多信息。
在我提出时间有误后,原以为它会单独修改一下这部分代码,结果它又重新生成了一份,依旧稳定发挥。


除了生成文字、网页和PPT,扣子空间还可以生成语音播客。
于是我先给Agent添加了语音合成的MCP扩展,然后让扣子空间生成一期围绕电影《机器人之梦》的两人对谈播客。

第一次生成的结果,是一个网页格式的对谈文字内容,而非可播放的播客音频。

从内容完成度上看,我觉得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内容本身结构比较完整,覆盖面广,包括开场介绍、剧情分析、主题探讨、角色分析、拍摄手法分析,最后还有一个听众互动环节。这种结构已经很接近一场完整的播客脚本策划了,具备基础的播客叙事逻辑。

很多分析也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抓取了影片的具体剧情和细节作为事实论证,有一定的深度。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缺乏真实“对谈感”,A和B几乎没有“接话”“递进”或“打断”,没有建立起真实的语境互动,比如“你刚刚说的那点我也想补充一下”,更像是一个人在切分角色自言自语。二是逻辑衔接不够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转场较生硬,比如开场聊完就直接跳到剧情分析,从角色分析跳到拍摄手法分析,没有任何过渡。
随后我提示它将文字转化为语音,它这才调用了Speech Synthesis模块生成音频。但音频中的A和B两位嘉宾是同一个声音,这在一个明确标注为“两人对谈”的任务中,是个明显的逻辑漏洞。

我进一步指出A和B应为不同音色后,它的处理方式是将对谈内容拆分成A和B两个独立语音文件,分别导出。尽管声线终于区分开了,但我若要做成连贯播客,还需要手动将两段音频导入剪辑工具进行拼接。

除了以上实测案例外,扣子官网也放出了很多玩家的用例,包括《黑神话悟空》的详细游戏介绍文档、太阳系八大行星科普小游戏等。
(扣子官网:https://www.coze.cn/space-preview)





而这么高完成度的网页,提示词却只需要简单的一句:
《黑神话悟空》的详细游戏介绍文档,包括发布后的完整时间线梳理,覆盖每个关卡的详细介绍,基础的技能操作介绍、连招介绍、同时列举出最受欢迎的套装top5以及原因,最后报告用可视化的网页呈现。
我想给一个4岁的小朋友写一个宇宙天文知识的科普小游戏,可以有动态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点击可以学习对应行星的英文单词和简单特点介绍。
除了通用Agent之外,扣子空间还有两个专家Agent:用户研究专家、华泰A股观察助手。


“华泰A股观察助手”可以生成每日早报并解答股票分析问题,“用户研究专家”可以协助进行用研资料深度分析,同时可结合产品问题设计新的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



字节版Manus?定义尚早
扣子空间是字节首个AI Agent产品,不过AI Agent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
早在2023年,随着AutoGPT、BabyAGI、AgentGPT等一批任务链式Agent的走红,AI能够自主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这些项目虽然当时还停留在早期探索阶段,但展示了一个新范式的可能性。让AI不再只是对话工具,而是一个能连贯执行任务、具备一定自治能力的智能体。
随着大模型理解力显著提升,推理、计划、执行能最终串联到一起,Agent自主执行任务的幻想才开始真正落地。
扣子空间之前,国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AI Agent产品当属Manus,推出后直接在AI圈引发刷屏。因此,也有一些人将扣子空间类比为“字节版Manus”,但当前来看,这样的类比并不合适。
行业尚在初期,现在将任何一款产品形容为“XX版XX”,这样的定义都为时过早。更何况与同类产品相比,扣子空间背靠字节的产品体系和流量生态,明显自带优势,也更具生长后劲。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国内代表性的几款AI Agent产品,扣子空间也许是目前体验门槛最低、最大众化导向的。
不过,ChatGPT、Claude等大模型均已能自主调用插件,并具备一定的任务规划能力,如果大模型本身就能搞定一整套流程,那么独立的Agent产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扣子空间邀请码:
T61TEORY
U8XZHK30
IEZXL4DZ
HSIZ8V0N
这里也欢迎领取邀请码的朋友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进我们的AI交流群,分享使用体验。



「
(文:AI新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