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Forbes
Z Highlights:
-
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人们逐渐认识到AI节省时间与成本的潜力,预计将涌现大批面向消费者的AI产品,实现全流程任务代劳。
-
2025年AI 50企业已验证AI能可靠承担重要工作负载并创造实际价值,为技术普及奠定基础。展望2026年,企业级成果将加速向日常生活渗透。
从聊天机器人到全流程自动化——AI助手迎来角色蜕变
2025年,人工智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多年来,人工智能工具主要是回答问题或根据指令生成内容,而今年的创新则是让人工智能真正完成工作。2025年福布斯人工智能50强榜单说明了这一关键转变,因为榜单上的初创企业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仅仅响应提示转向解决问题和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对于OpenAI、Anthropic或xAI等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制造商来说,2025年最大的变化在于这些应用层工具,它们利用人工智能产生真正的业务成果。
过去的人工智能助手大多只能进行对话或提供信息参考,人类仍需亲自执行具体操作。但2025年这一局面正在改变。以法律科技新星Harvey为例,其软件不仅能解答法律问题,更能完整处理法律工作流程:从文件审阅到案件预测分析,平台可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提出修订建议,甚至协助完成谈判自动化、案件管理和客户联络——这一系列工作通常需要一个初级律师团队才能完成。正是这种突破性进展让Harvey成功入选《福布斯》AI 50榜单,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进化为真正的业务执行者。
企业级工具引领创新浪潮
今年AI 50榜单中,众多佼佼者都是能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初创公司Anysphere旗下产品Sierra和Cursor堪称新一代商业AI的典范。Sierra在实现全天候自动化客服的同时大幅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开辟了7×24小时客户服务新路径。而Cursor则在软件开发圈内引发轰动,其技术突破在于:用户只需用日常英语描述需求,不仅能实现代码自动补全(类似GitHub CoPilot),更能直接生成完整功能模块乃至整个应用程序。
机器人产业步入爆发期
尽管企业尚未大规模部署机器人,但过去一年专注机器人技术的初创公司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它们成功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AI系统与硬件深度整合。英伟达在近期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中重点展示了机器人技术,CEO黄仁勋断言:“工业与机器人领域的物理AI将创造50万亿美元市场机遇“。Figure AI最新发布的BotQ量产工厂可实现年产1.2万台人形机器人,并同步推出通用型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Helix。另一家AI 50企业Skild AI则另辟蹊径:专注开发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Skild Brain,该模型可适配多种机器人设备而非自建硬件体系,同时计划向机器人行业提供基于Skild Brain的智能服务。
2025转折之年,2026普惠之始:消费者即将迈入AI生产力时代
目前大众主要通过ChatGPT、Claude等聊天机器人(及Grok等新秀)接触尖端AI技术。虽然数亿人尝试过与AI对话,但尚未出现真正主流的、能替用户完成日常事务的AI应用。这一局面有望在2026年改观——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人们逐渐认识到AI节省时间与成本的潜力,预计将涌现大批面向消费者的AI产品,实现全流程任务代劳。例如Anthropic最新推出的Claude Code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编写软件。这些突破预示着能端到端管理日程、预订行程、整理文件的AI助手即将走入现实。
今年是AI从“信息应答机“转型为“业务执行者“的关键转折点。2025年AI 50企业已验证AI能可靠承担重要工作负载并创造实际价值,为技术普及奠定基础。展望2026年,企业级成果将加速向日常生活渗透。虽然准确性、安全性等挑战犹存,但发展势头已不可逆转——2025年,AI正式开启“真枪实弹“的工作新时代。
原文:AI 50: AI Agents Move Beyond Chat https://www.sequoiacap.com/article/ai-50-2025/
编译:Julie Qiao
请注意,本文编译自文末载明的原始链接,不代表Z Potentials立场。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想法或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探讨。
Z Potentials将继续提供更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球化等领域的优质内容。我们诚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您加入我们的社群,与我们共同分享、学习、成长。
(文:Z Potent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