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时代,为什么「轮子」比「双腿」更受资本青睐?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转向:轮式移动方案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行业动态显示,这一趋势正在加速:6月,珞石机器人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Helios,星动纪元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轮式服务机器人星动Q5;7月,千寻智能重磅发布全力控轮式人形机器人Moz1,智元机器人也发布能在轮式足式两种形态之间切换的人形机器人灵犀X2-N……



“人类真的需要机器人像人一样走路吗?还是说我们只需要它们高效完成任务?”机器人教父Rodney Brooks(iRobot创始人)的这句灵魂拷问,正在被市场用实际行动回答。


“轮式设计正成为新选择”这一技术趋势也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专注于轮式人形机器人的银河通用在6月斩获11亿元融资,推出星动Q5的星动纪元也获得5亿元资金加持。这些资本动向清晰地表明,轮式方案正在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可。


▍推出48V Hermes,定义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底盘


在此背景下,思岚科技通过深度解构机器人底层逻辑,针对机械臂工作场景的特殊需求,推出了革命性的48V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底盘赫尔墨斯(Hermes)。这一突破性产品不仅重新定义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通用标准,更推动了机器人底盘从传统“移动工具”向现代”智能运动中枢”的范式转变。



具体来说,Hermes底盘的核心突破主要体现在三大技术维度:


  • 高电压续航系统,保障复杂具身智能应用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供电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作业能力和响应速度。赫尔墨斯底盘创新性地采用48V高电压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24V系统在驱动高负载机械臂时的功率瓶颈问题。这一设计突破带来了显著性能提升:额定功率从传统240W跃升至1400W,峰值电流输出达30A,放电倍率高达1C,使得机械臂的响应速度获得200%的大幅提升,彻底消除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动作迟滞问题。



同时,48V供电系统还带来Hermes底盘多个维度提升在持续工作能力方面,系统支持常温环境下空载运行超过20小时,即使在80kg满载工况下也能保持16小时的稳定输出;在能效管理上,空载待机功耗仅32W,满载运行功耗控制在62W,展现出极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快速响应方面,1400W的最大外接负载功率和1C放电倍率,确保能够瞬时满足双机械臂协同作业时的高功率需求。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强大又稳定的动力供给体系。


与高电压平台相匹配的是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Hermes底盘搭载的48V/30Ah磷酸铁锂电池组采用高能量密度电芯设计,配合智能动态调节算法,在双机械臂持续作业场景下可提供8-12小时的超长续航。该系统通过实时优化能耗分配策略,不仅将电池循环寿命延长至2000次,更通过精准的热管理设计,确保在极端负载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这种电源解决方案既满足了当前复杂具身智能应用的高功率需求,又为未来更高级别的智能系统演进预留了充足的扩展空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Hermes底盘通过直接采用48V电压平台,省去了传统方案中必需的升压装置,不仅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还简化了系统结构,增强了整体可靠性。实测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驱动双机械臂和多关节模组全负载运行,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持续的电力输出,真正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名副其实的“动力心脏”。


  • 强环境适应能力,加速具身产品场景落地


Hermes底盘创新的感知系统架构赋予了其卓越的环境适应能力,为具身智能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移动提供了可靠基础Hermes底盘的环境感知能力建立在多传感器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其系统整合了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磁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十余个感知单元


通过双激光雷达与多深度视觉传感器协同工作,配合先进的SLAMCUBE导航系统,Hermes底盘构建了业界领先的双重SLAM导航方案。这一系统能够精确识别包括低矮障碍物在内的各类环境特征,实现±5cm的高精度定位,达到单次建图面积90000平方米(300m×300m),最大运行范围达10万平方米。同时,通过智能数据融合算法,Hermes底盘具备类人的环境理解能力。在动态避障方面,Hermes底盘通过双深度摄像头与双激光雷达的协同工作,实时检测静态和动态障碍物配合紧急制动系统,实现360°全方位防护



思岚科技特别设计的防跌落传感器和自适应悬架系统,进一步提升了Hermes底盘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作业安全性。10°爬坡能力,配合防滑轮胎,Hermes底盘可轻松应对工厂斜坡、仓库门槛等复杂地形。在油污、湿滑等特殊地面条件下,智能扭矩分配系统能自动调节驱动力,确保移动稳定性。这种强环境适应能力使得Hermes底盘可以在传统轮式机器人难以工作的场景中可靠运行,大大扩展了具身智能产品的应用边界。



  • 真自主决策闭环,构建坚实具身智能基座


与传统机器人底盘相比Hermes底盘实现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决策的范式转变。普通底盘仅能完成预设路径的移动任务,而Hermes底盘通过三层智能决策架构,构建了完整的自主闭环系统:感知层整合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认知层实时解析环境语义,决策层动态优化行动策略。这种架构使底盘具备了类似生物的本体感知能力,能够自主应对复杂场景中的突发状况。



在具体功能实现上,Hermes底盘展现出远超传统底盘的智能特性真正成为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大脑”当机械臂执行重物抓取时,系统会基于力学模型自动计算最优重心分布,相较普通底盘需要人工预设配重方案,响应速度提升300%;在电量低于20%时,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会结合任务优先级和充电桩位置,自主规划最优充电路径,这种能力是传统底盘完全不具备的。更突出的是,在遇到突发障碍时,系统能在200ms内完成从感知到决策的全流程,而传统方案通常需要500ms以上的响应时间。


连接硬件与具身智能,加速实验室到商品转化进程


除了上述三大优势之外,思岚科技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通过Hermes底盘创新的系统架构设计,为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465mm×545mm×357mm的紧凑机身内,Hermes底盘通过创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60kg自重下实现了50kg额定负载和80kg极限负载能力,配合0.7-1.5m/s智能调速和2cm垂直/4cm水平越障性能,为各类复杂场景应用奠定了硬件基础。


同时,Hermes底盘也在功能实现层面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


  • 智能梯控系统,助力跨楼层自主移动


Hermes底盘搭载的智能梯控4.0系统,实现了机器人跨楼层自主移动的技术突破。该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自适应算法,以96%以上的准确率和毫秒级响应实时监测电梯状态,支持全自动呼梯、乘梯和出梯操作,彻底解决了机器人多楼层作业的难题。



同时,智能梯控4.0系统采用标准化API接口设计,不仅适用于酒店服务机器人,更能灵活对接各类智能设备和第三方应用。这一创新不仅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更为服务机器人、物流配送等场景开辟了全新的应用空间,推动机器人从单层作业向立体空间服务升级。


  • 多机协同作业,满足复杂工况应用需求


高配版Hermes底盘搭载的多机协同系统,为复杂工况下的机器人集群作业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该系统支持局域网和云平台双模式协同管理,通过实时环境感知和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多机之间的智能任务分配与运动协调。


在具体功能实现上,系统可根据实时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自主调整各机身的运行速度和配送路径,确保在高峰期等复杂场景下仍能保持高效、安全的协同作业。这种集群智能不仅提升了整体配送效率,更通过碰撞规避网络大幅降低了多机并行作业时的安全风险,为仓储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自动化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开放架构设计,缩短研发周期促开发应用


Hermes底盘采用创新的模块化开放架构,为开发者提供了高度灵活的研发平台。其内置可扩展安卓系统无需额外硬件支持和计算资源,通过原生集成CAN/RS485等工业标准通信接口,即可实现与导航系统、视觉模块等上层应用的即插即用式对接。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使研发团队能够快速构建适用于服务机器人、工业AMR等多样化场景的解决方案。



凭借卓越的适应性和可靠性,Hermes底盘展现出强大的全场景适配能力在工业制造与仓储物流领域,Hermes底盘支持柔性产线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高危环境巡检设备,有效满足高负载搬运、柔性产线作业及危险环境检测等严苛需求。智慧医疗场景中,Hermes底盘为药品运输和器械配送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商业服务与公共设施领域,Hermes底盘出色的跨楼层配送能力和超长待机特性,在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目前,Hermes底盘已在国内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实现规模化商用。产品展现出优异的扩展性,可灵活适配各类机械臂、传感器模块,并能根据行业特性提供深度定制方案。经过大规模实际应用验证,Hermes底盘以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赢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树立了新的标杆。


▍结语


在具身智能产业竞相追逐“智能大脑”与“灵活双足”的热潮中,思岚科技独辟蹊径,选择为整个行业构建最基础的“运动神经系统”。48V Hermes底盘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机器人自主移动的基础难题,更以开放架构为开发者搭建起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发者生态平台重塑了产业创新的底层逻辑。


价值恰如数字时代的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虽不似终端产品般引人注目,却正成为具身智能时代的基础元件。相信48V Hermes底盘技术价值将在未来随产业发展呈指数级释放,最终成为推动智能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基石。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