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首家IPO出现,这家超级独角兽赴港上市了

随着DeepSeek的出圈,杭州“六小龙”彻底火了。


除了DeepSeek外,他们分别是强脑科技、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


今天要介绍的,正是位列杭州“六小龙”之列的群核科技。就在昨天,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这也意味着,群核科技有望成为“六小龙”中的首个IPO公司。

说起来,群核科技和DeepSeek还多少有些渊源,两者分别代表着高性能计算应用两大前沿场景。

DeepSeek是通过高性能计算模拟人脑活动,而群核科技则代表着另一种路线:基于物理世界的模拟渲染。

由于对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群核科技比现有通用大模型,距离帮助AI落地物理世界更近。而理解物理世界,恰恰是具身智能落地最重要的一步。这也让群核科技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群核科技的招股书,去了解下这位杭州“六小龙“的真面目。

/ 01 /

跻身杭州六小龙,群核科技凭什么?

2018年,一个名为InteriorNet的数据集在海外突然爆火。

这个数据集之所以火了,原因是它与此前的数据集区别很大。这是少有由可交互三维数据构成的数据集,也是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

在这个数据集之前,已经有不少知名数据集存在,比如李飞飞团队的ImageNet。很多AI模型也都是靠这些数据训练出来的。

但这些数据集多数为静态或不可交互数据,简单来说,这些内容只是一堆静态的记忆,缺少海量的、可交互的、物理正确的三维数据。这也导致了大模型至今很难理解物理世界的很多规律。

InteriorNet数据集的出现,让硅谷科技企业们眼前一亮。而这个数据集就是出自群核科技。

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理解物理世界这个事情,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要让机器人正确理解物理世界,关键是要有海量可交互的三维数据。群核科技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目前,公司的业务线主要分为三块: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海外版产品Coohom,以及面向室内环境AI开发的下一代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

其中,酷家乐作为公司主打产品,是一款用于住宅、办公楼等设计的3D空间设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把原来家居设计行业里的设计出图周期,从以周为单位压缩到以天为单位。同时,这个软件还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用户通过拖拽3D模型和简单布局就能快速完成设计、渲染过程。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背后有群核自主研发的百亿级参数的多模态CAD大模型。这个参数驱动的模型,相比语言大模型对空间描述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对空间有更准确和结构化的表述。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酷家乐平台,群核科技积累了海量的三维空间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核群空间包含超3.62亿个3D模型及空间设计元素。

如果说,酷家乐完成了群核科技对于空间数据的积累。那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就是把这些数据变成机器人的训练道场。

通过这些海量三维模型和场景的空间数据资产,SpatialVerse提供物理正确的合成数据,能够帮助具身智能训练机器人。

比如,用AI 对这些原始的数据进行物理增强:告诉机器人哪里是抽屉可以打开;物体的重力是多少;哪里是门可以打开,是往里开还是往外开等等。

再比如,基于合成数据模型,物理世界的一个空间参数可以被延展成多个类似的场景进行训练,从而实现训练机器人的举一反三能力
凭借在空间智能领域的积累,群核科技最终成为跻身杭州六小龙之列。

/ 02 /

订阅服务占比超90%,亏损收窄52.8%

从商业层面看,群核科技的营收持续稳健增长。

招股书显示,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6.01亿元增加10.5%至6.64亿元,并从2023年前9个月的4.86亿元增加13.8%至2024年同期的5.53亿元。
拆解收入结构,群核科技主要的商业模式是订阅服务,订阅服务收入占比常年在90%以上。

其中,企业客户贡献了大部分收入。2022年到2024年前9个月,企业服务的订阅收入占比从81.6%提升至84%。在这些客户中,有4成左右的收入来自年收入贡献超过20万元的大客户。

从运营数据看,群核科技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均有所增长,但客单价略有下降。

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群核科技还分别服务了3.31万名、4.11万名以及4.55万名企业客户,同期公司还分别服务了约31.1万名、39.1万名以及41.4万名个人客户。

客单价方面,2022-2023年,群核科技的企业客户客单价从1.48万下降到1.37万,下降了7.4%。

随着收入规模的增长,群核科技的亏损也开始有明显收窄。

2022年、2023年,公司经调整净亏分别为3.38亿、2.42亿;2024年前9个月净亏损收窄至936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1.98亿收窄52.8%。

招股书显示,公司亏损主要来自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其中,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营销费用支出分别为3.2亿、3.56亿和2.48亿,占比分别为53.4%、53.7%和44.9%。

同期,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38亿、3.91亿和2.63亿。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为615人,占总人数的44.3%。

财务数据的好转,为群核科技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上市窗口。

/ 03 /

创始人出自英伟达,获得顺为、高瓴看好


与其他杭州六小虎一样,群核科技的创始人同样来头不小。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陈航及朱皓毕业于浙大、清华、美国UIUC等高校,长期专注于计算机图形学、高性能计算方向,曾在包括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及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在内的全球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工作过。

2011年,在英伟达负责CUDA开发的黄晓煌连同校友陈航、朱皓开始寻找创业方向。当时的选项有两个,一个是模拟人脑的运行,有点像当下的ChatGPT。另一个是基于物理的模拟渲染,即模拟物理世界的运行。而黄晓煌选择的是后者。

从创业之初,黄晓煌、陈航及朱皓就聚焦在用高性能计算模拟物理世界的相关技术探索上,并将之应用在3D空间设计场景中。

这个场景痛点明显,渲染设计图片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群核科技解锁了GPU能力,也成就了家居行业的效率革命,渲染出图的成本大幅降低,渲染的速度大幅提升。这款产品也很快在设计师群体中迎来了市场爆发。

在商业化发展的同时,黄晓煌也从来没忘记过探索世界模拟的理想。在团队规模还不到200人的时候,群核科技就已经建立第一个Research Lab,这在国内还比较少见。

得益于对空间智能的深刻理解,群核科技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在公司股东名单里,包括了顺为资本、高瓴资本、云启资本、线性资本、纪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如今,随着具身智能逐渐走向大众视野,成为AI领域里最火热的新赛道,这家扎根于杭州的AI独角兽终于迎来更大的舞台。

文/林白

PS:如果你对AI大模型领域有独特的看法,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大模型交流群。


(文:乌鸦智能说)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