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库解密:“杭州六小龙”崛起的五字秘诀

“杭州六小龙”为何能在杭州潜龙出水?答案或许就蕴藏在五字诀中。
这半年,“杭州六小龙”牢牢占据科技行业的注意力中心,从引发海外“西游热”的《黑神话:悟空》、春节爆火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春晚刷屏的人形机器人,这些现象级的硬核科技力量都在杭州崛起。
为何杭州会成为科技创新集中爆发的策源地?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近日发文,细数成就“杭州六小龙”的“金木水火土”。
以下是全文: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由云深处、宇树科技、深度求索、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也彰显了杭州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顺应AI趋势、引领潮头的强劲态势。
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从2016年在云栖大会上提出寻找下一个阿里后,九年来孕育出的新主体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在这个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让大家看到了AI时代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盎然春意。
“杭州六小龙”为何能在杭州潜龙出水?答案或许就蕴藏在“金木水火土”的五字诀之中。

01.
金——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银”


“六小龙”看似横空出世,但背后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
科技创新成果的成功产业化,离不开风险投资、扶持资金、产业基金等“真金白银”的“耐心陪跑”。
2018年,制作人冯骥带着游戏科学公司的7人初创团队来到杭州,开始了创作《黑神话:悟空》的漫漫“取经路”。其中既要面对AI算力、算法等的压力与挑战,也要面对“中国做不出3A游戏”的行业质疑,还要承担游戏产业是否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种种社会“审视”。
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杭州选择“雪中送炭”——需要资金,就借势第六轮动漫产业支持政策提供专项扶持资金;需要办公场地,艺创小镇就派出专员对接保障。
同样在2018年,杭州一个考察团在美国波士顿的一间简陋的地下室里找到强脑科技,随即毫不犹豫地将其引入杭州,提供了市级科创基金的早期投资,并于2024年继续由杭州创新基金接力,完成2亿元的直接投资。
以游戏科学、强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有一些共同的标签:都由年轻科技人才创办,都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科技产业领域,都属于民营小微企业,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
面对这类“硬核”科技,杭州慷慨解囊,化解企业的“后顾之忧”:推出“3+N”产业基金,今后将扩大到3000亿元规模;研究提出“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着力从制度层面培育耐心资本。
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杭州以“真金白银”耐心陪跑市场主体,这或许正是“六小龙”能够挣脱引力、一飞冲天的首要秘诀。

02.
木——根深叶茂的“创新人才森林”


城市间科技、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对创新人才的竞夺,而大学是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策源地”
在杭州这一波创新浪潮中,浙大、西湖大学等一批高水平院校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浙大相隔一条马路的紫金港科技城,与西湖大学相隔一街的云谷,处于浙大和西湖大学之间的未来科技城,三个城联起来构成了杭州城西的创新大广场,堪称东方的肯德尔广场!
深度求索的创始人梁文锋曾就读于浙大电子工程系,其团队正是基于浙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以“超高性价比”训练出性能匹敌GPT-4的大模型。
群核科技的两位创始人陈航和黄晓煌,则是在浙大宿舍的“卧谈会”上萌生了云端算力革命的灵感,如今其三维数据平台已服务全球机器人训练与虚拟现实应用,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有人戏称,浙大校友的创业故事是“实验室到上市公司的直线距离”,而产教融合的课堂堪比“创业预科班”
深度求索、群核科技只是一个缩影,浙大校友堪称杭州创新森林的“隐藏根系”。从海康威视到拼多多,校友企业占据科技版图半壁江山;深圳的浙大产教融合基地,83级校友林瑞基带着学弟学妹“反向输出”大湾区资源。
根深,自会叶茂;林成,终将遮天。
在产教融合的“光合作用”以及人才网络的“根系反哺”之下,杭州这片“创新人才森林”的每一片枝叶都在书写独特未来。

03.
水——交汇融通的液态创新网络


数字时代的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生机勃勃的城市社区,而不是偏远封闭的研究孤岛。技术的边界日趋模糊,知识的交换更加频繁,创新网络呈现出一种“液态化”特征。
所谓液态化,就是创新知识和创新氛围像水一样浸润整个城市,并且创新源从一个个孤点连接成一张网络,创新资源在网络中不断流淌、跃迁。
在液态网络下,技术创新间的“相邻可能”不断交叉融合、互相激发,创新创意从涟漪变为浪潮,从涓涓溪流变为奔腾江河。
杭州不仅在自然上坐拥江河湖海溪,在创新上也拥有一片纵横贯通的“蓄水池”。
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省实验室为锚机构,杭州提出构建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引导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高浓度聚集、高频次交流,形成“学科+平台+产业”的杭州模式
海纳百川,润泽万物。杭州以液态创新网络涵养各类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他们提供了龙跃于渊的空间。相信在未来,杭州这座优雅温润之城,能够有更多鱼跃龙门,不断掀起科技创新的奔腾巨浪。

04.
火——接续不息的“创新火种”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回溯历史长河,杭州总是在别人犹豫时大胆迈步,在别人彷徨时加速奔跑,一次次点燃、接续创新火种,让创新的“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烈焰”。
宋元时期,杭州文化科学名人辈出,深深铸就了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人文基因。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让知识传播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天文、数学、地质等领域的探索与发现,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现代,杭州的创新火种从未熄灭,反而在数字浪潮中迸发新光。从华数领跑全国智慧广电、阿里巴巴开启全国电子商务新纪元,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杭州六小龙”正在全球科技舞台上掀起一股“杭州旋风”。
创新火种不仅闪耀着“光”,还传递着“热”。
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通过大脑操控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这只智能仿生手,就是由“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缔造。因为有了科技创新对社会人文的温度赋能,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有了重“掌”人生的机会。
如果说创新火种有内核,那一定是“以人为本”。如今,杭州散发着“科技之光”和“人文之热”的创新火种,正如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跨越时空的“弄潮儿”一样,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生生不息。

05.
土——悉心厚植的创新沃土


“六小龙”在杭州的成长成功,离不开足够肥沃的创新土壤和链珠成串的创新创业载体。
比如,在杭州的城西,有镇,叫梦想小镇,有一条街,叫作向往街,从心之所向到实现梦想,青年才俊们在这里找到了踏实筑梦的平台。
又比如,西湖区的艺创小镇,从被关停的水泥厂、采石矿区,破茧成蝶蜕变为拥有30余项国家、省市艺术基地品牌的特色小镇,诞生了《黑神话:悟空》《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多款国潮动漫“爆款”。
杭州六小龙中有一半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后者落户了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5家浙江省实验室,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和众多科技孵化器、科创园、特色小镇组成的创新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此外,杭州还围绕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提供人才补贴、实习津贴、住房补助、安心生活等系列政策“礼包”,吸引广大有志青年来杭奋斗拼搏。政策效果也是显著的,实现了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杭州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人口净流入的前三甲。
千尺高台,起于垒土。从天堂之城到双创热土,杭州为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和支撑,让创业者的梦想既能插上翅膀、驰骋翱翔。

“杭州六小龙”等科技新贵扎堆杭州的现象,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得益于“金木水火土”的深厚积淀。我们相信,未来的杭州定会在科创新赛道上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另附杭州市国资委2月8日发布的《“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杭州资本“接力投”助力创新杭州打造》文章: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汹涌澎湃,深刻重塑生产模式,极大提升生产效能。在此时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龙”强势崛起,成为杭州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劲旅。
在六家科技企业中,杭州资本投资、服务覆盖了四家企业,包括云深处、宇树科技、强脑科技和深度求索(deepseek)。杭州资本以一系列精准布局和专业服务,为这股“神秘东方力量”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云深处
早在2018年,杭州科创基金旗下2支参股子基金——云栖基金和道生灵境首当其冲,在天使轮对云深处进行投资,并于2019年、2020年持续追加投入。这一系列资金的注入,如同“及时雨”,助力云深处快速成长。杭州科创基金2018年5月、8月对云深处的直接投资,与参股子基金协同发力,推动云深处从创立初期稳步迈向发展快车道。
宇树科技
在宇树科技的成长之路上,杭州资本同样不遗余力。2022年起,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所投资的子基金,共参与宇树科技4轮融资,保障其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
强脑科技
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西湖创新基金,专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为强脑科技提供了关键助力。2022年,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向强脑科技完成第一笔早期投资,并在去年8月,由杭州创新基金接力,通过专项子基金直接投资,为强脑科技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其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深度求索
杭州资本旗下的汇金国际秉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质量,为深度求索的成长壮大提了优质的园区配套服务。
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的标签,都为年轻科技人才创办,都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科技产业领域,都是民营小微企业。他们得益于杭州丰富的创新土壤,陪伴其成长壮大是杭州资本坚持推动创新引领、科创发展和创新生态的重要体现。
杭州资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先后组建杭州科创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创”、杭州创新基金聚焦“投强投大投产业”。
目前两大千亿基金批复总规模已超18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135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725亿元,通过基金投资、科创金融等方式服务支持上市公司(含并购上市)120家,有力地支撑了杭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展望未来,杭州资本将坚持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持续紧跟科技发展创新潮流,深耕耐心资本领域,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关键领域,加大投资与研究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杭州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加速前行,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文:智东西)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