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离不开核心零部件的支持。2月17日晚,央视新闻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特别节目:“小”零件里见“大”势:聚焦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下,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与趋势。
宇立仪器作为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登上央视荧幕并被重点报道,展示了企业的硬核实力,表明了中国产业链对于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力与支持。
▍传感器引领人形机器人价值突围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下,产业链也应势而动,各类不起眼核心零部件的作用与价值正在快速凸显。正如央视报道所指出,“小零件”闯出“大市场”,“小”零件里正见“大”势。
其中,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的媒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类似人类感知作用的关键核心器件,可以提升人形机器人手部操作的精细化、柔性化程度,并提升足部行走的稳定性。
高质量力传感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形机器人工作性能,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边际价值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性能力传感器能够明显拉开人形机器人表现差距,近年来也逐渐成为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的主流配置。
从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Atlas亮相,2019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到2025年春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甩手绢走红,优必选Walker S1在比亚迪、吉利等汽车工厂里忙前忙后,可以发现高性能传感器一直是人形机器人价值的重要部件。
实际上,宇立仪器正是目前全球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传感器这一核心部件的主要提供商。
央视报道中有一段镜头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一个20kg的重块从一米多的高度上跌落,砸在宇立仪器的六维力传感器上。遭受了这么大冲击力后,宇立仪器的六维力传感器还能正常工作,充分体现了宇立的六维力传感器在抗过载能力方面的优异表现。
另外,宇立还曝光了一款为国外某人形机器人公司设计生产的六维力传感器,2025年会实现批量供货。
报道的另一款M38XX系列力传感器,是低量程、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非线性、迟滞最高可达0.2%F.S以内,串扰小于1%F.S ,将人形机器人精度水平进一步拉高,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灵敏装配作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宇立的强大产品力
为什么宇立仪器能够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提供商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方面得益于该企业此前坚实的技术积累。宇立在六维力传感器设计领域积累了近30年经验,是全球六维力传感器的头部企业,全球多家人形机器人的六维力传感器都出自宇立仪器。
而宇立绝大部分六维力传感器均采用自主专利的技术及严格的传感器生产工艺,为其不断创新和产品迭代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种强大的研发能力使得宇立仪器能够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对高精度、高可靠性力传感器的迫切需求。
2010年以前,宇立仪器深根汽车碰撞试验传感器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球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在用宇立生产的传感器。
2010年以来,看到机器人产业发展“大势”的宇立,将原先用于汽车碰撞检测的技术,迁移到机器人传感器领域,目前已设计生产了9大系列,600多个型号的六维力传感器。
围绕力测量和力控制,宇立还在传感器多层面有了较大提升,打造了国际最优的一批力传感器产品。
如今,宇立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实现领跑,产品已在美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大量应用。
另一方面,宇立善于围绕场景需求,挖掘力传感器性能极限。
例如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应用场景中,宇立进一步挖掘并优化了一个被大多数厂商忽视的性能——抗过载。
由于六维力传感器主要安装在人形机器人的手腕和脚腕单元,而在脚腕单元的六维力传感器,不同于手腕或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往往要承受高于机器人自重的力。尤其是在调整行动速度、搬运重物时,对动态过载能力的要求更高。
以宇立仪器的M4313S系列六维力传感器为例,该产品提供3-10倍过载保护功能,最高可达15倍瞬时过载。即便是超薄型的M35XX系列,宇立仪器也做到了最大3倍过载,能满足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的持续行走和作业需求。
做专、做新、做精。近年来,面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之势,宇立无疑杀出一条新路。
▍结语与未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人形机器人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走到了商业化前夜的重要时间点。
部分厂商的人形机器人今年将开始量产,OpenAI亲自下场自研机器人,英伟达也推出新一代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全球科技巨头齐发力,必将快速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