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Bloomberg
Z Highlights
-
OpenAI与微软的关系出现严重裂痕,主要原因是微软开始开发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并聘请了Mustafa Suleyman,并且OpenAI首次使用非微软的数据中心。
-
现在中美之间不存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相当的情况。大多数分析都表明,美国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很明显,在最前沿模型的顶级竞争中,谷歌、OpenAI和Anthropic之间竞争得异常激烈。
-
AgentForce以及各类Agent,正是开启“无限劳动力”时代的起点。
-
我们得利用好全球现有的能源,还得用清洁的方式输送。
OpenAI与微软关系的裂痕
主持人:Trump和Sam Altman、Masayoshi-san(孙正义),还有你的导师Larry Ellison一同宣布了“TheStargateProject”。据说涉及的金额大概是5000亿。不清楚这是不是真的,目的是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和能源来源,以支持下一代人工智能和美国的竞争力。你怎么看待这个联盟和项目的实际可行性?
Marc Benioff:现在最大的新闻,就是OpenAI要脱离微软这件事了。
主持人:你没开玩笑吧?
Marc Benioff:真不是开玩笑,这件事情明摆着是和微软决裂。微软压根没参与其中,而且这是OpenAI首次进入非微软的数据中心。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微软聘请了Mustafa Suleyman,然后开始打造自家的大型语言模型。我估计,微软这些模型将来会和OpenAI展开激烈竞争,说不定这就是OpenAI的终结。想当初微软那一大笔投资,几乎是把OpenAI捧红的。现在可好,这最初建立的联盟算是出现严重裂痕了。
去年在达沃斯论坛,甚至在微软聘请Mustafa Suleyman之前,就已经有迹象了。他是个厉害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履历很丰富,在谷歌、Inflection都待过,现在又去了微软。Sam和Mustafa在达沃斯的讨论小组上,相处得很尴尬。你要是不信,可以回去找找相关视频看看。我记得有一场特别的小组讨论,当时我就在现场,气氛一度紧张得像要爆炸一样,好在最后没真起冲突。
主持人:话说回来,你觉得Larry Ellison所在的Oracle(甲骨文),会不会已经介入,成为OpenAI的技术合作伙伴或者资金支持者?
Marc Benioff:具体细节我不能透露,但我能告诉你的是,这对OpenAI来说,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时刻,毕竟他们都不再使用微软的数据中心了。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格局
主持人:这对微软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有何影响?我们会谈到Copilot等,你觉得由于这些发展,Satya和微软处于不利的战略位置吗?正如你所知,微软目前没有自己的前沿模型。所以他们依赖OpenAI,而现在OpenAI表示他们将转向另一种数据中心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为了完整地讲清楚“TheStargateProject”,部分原因是显然受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驱动,以及保持美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性。我的意思是,你是否认同这种担忧和紧迫感?你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接近美国了吗?
Marc Benioff:你大概提了六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解答。我们当前看到的,是各方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巨额投资,毕竟这玩意儿实在太让人兴奋了。就看看我刚给你展示的会议上那些事儿,就能感受到这股热潮。Salesforce为世界经济论坛管理信息都十多年了,这儿发生的所有事都是在Salesforce平台上运行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这儿用自家的Einstein平台,不过今年用上了AgentForce,简单来说,现在你可以借助一种类似数字工作者的Agent,帮你完成工作。就像我现在在这儿,拿着手机,以前,我通常就只是打开世界经济论坛的应用程序,然后自己费劲巴拉地浏览,找各种会议信息,比如“Brad什么时候演讲?我怎么才能认识Brad?能不能联系上他?”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直接就能跟Agent说:“嘿,Brad什么时候演讲?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他,把这件事搞定?”
在Salesforce,我们刚在help.salesforce.com上部署了AgentForce技术,这是我们为客户提供帮助的途径。每周有3.6万名客户访问help.salesforce.com。要是一个月前来,大概有1万名客户得转由人工支持,差不多2.6万名客户的请求能通过我们的软件解决。可现在有了AgentForce,只有5000名客户需要转人工支持。这么一来,我们那9000名支持人员的工作量就减轻了不少,因为软件能自己解决好多问题。这可太让人激动了,人工智能和Agent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高生产力。不管是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穿梭,还是Mark Benioff在处理客户售后问题,Agent都大大提升了我们成功的能力。
我还想回到之前那个话题,但得先确保我们已经回答了关于中美之间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相当与否的问题。现在中美之间不存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相当的情况。大多数分析都表明,美国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很明显,在最前沿模型的顶级竞争中,谷歌、OpenAI和Anthropic之间竞争得异常激烈。Salesforce是Anthropic的投资方,当然,我们和OpenAI、谷歌也有关系。谷歌的技术特别厉害。Neil Ferguson刚写了一篇超棒的分析文章,对比了这三家的模型,还指出谷歌似乎有点新动向。
主持人:这么说,Gemini算得上是个有力的参与者了?
Marc Benioff:Gemini可不只是个参与者,它很可能是领军者。对了,今天下午早些时候,Dario在台上接替了你。他有个很出色的模型,在他公司运营得相当不错。
AgentForce与生产力革命
主持人:好,我们回到AgentForce这个话题。你说AgentForce让你们员工的活儿变少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员工也会减少?这种新型的Agent模式对我们各项工作又会产生哪些广泛影响?
Marc Benioff:这是毫无疑问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技术总是变得越来越廉价,使用起来也越来越便捷。就好比以前街上到处是马车,现在都换成汽车了。同理,想想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因为在Salesforce部署了AgentForce,我们客服人员的工作量大幅下降。这样一来,我就能把这些人力重新调配到公司的其他部门。
主持人:这会改变你们未来的招聘计划吗?这种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追求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Marc Benioff:这恰恰体现出这项技术的强大之处。当下的劳动力市场,招聘难度极大。根本招不到人。我本想大力扩充Salesforce的销售、服务和营销团队,因为我们察觉到市场对推广和部署新技术的需求极为旺盛。但要找到合适的人手实在太难了,所以能有这些Agent帮忙再好不过。我期望拥有无穷无尽的劳动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期盼。AgentForce以及各类Agent,正是开启“无限劳动力”时代的起点。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叫Wiley的客户,他们是美国的一家书商。你上大学的时候,说不定还买过他们的书。我们对他们很熟悉。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返校季,他们通常都得大量雇佣临时工,来从事销售或者服务之类的工作。但今年他们不用这么做了。他们是我们AgentForce的首批应用客户之一。现在,他们有能力在需求旺盛时,灵活扩充销售和服务规模,等需求高峰过去,再把规模缩减回去。
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有很多了。去年十月底,我们发布了相关代码。第三季度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大概200笔业务。到了第四季度,我们预计会有成千上万笔AgentForce相关业务。我在Salesforce还从没见过哪个项目发展得如此迅速。我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科技行业满怀激动。在科技行业,我们热衷于看那些经典的“对决”。以前就有过不少,比如Larry和Bill之间的竞争。跟科技行业的这些“大戏”比起来,Kendrick、Lamar和Drake的事儿都不算啥。不过最近,你一直在X平台上发推文,介绍AgentForce,还把它和微软的Copilot作比较。
主持人:我还不太明白AgentForce模型和Copilot模型的区别。
Marc Benioff:这我可以简单讲讲。微软的Copilot让不少客户失望了。至于为什么,可能大家看法不太一样,但你可以去看看Gartner的分析,还有很多媒体报道也都提到过。话说回来,你肯定也是Copilot的常用用户吧?
主持人:我适度使用。
Marc Benioff:我懂了,其实你不怎么使用,也不想用。好吧,但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对它不感冒。你也不想让我帮你写相关案例。不管怎样,关键在于Copilot本质就是重新包装的ChatGPT。我刚看到一张图表,上面列出了当前互联网上使用量排名前20的应用程序,OpenAI很明显排在前列,而Copilot根本不在列表里。我还转发了这个图表。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它对用户来说没啥实际价值。
而AgentForce才是人工智能该有的样子,它能给公司、用户和客户带来真正的人工智能价值。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乐意把它带到展会,也很高兴达沃斯也部署了它。我们能借此向客户好好展示,这是个绝佳机会。比如说,昨天我们参加了加拿大皇家银行的一个会议,他们刚把AgentForce应用到财富管理业务上。通过使用AgentForce,他们提升和增强了自身财富管理能力,这样就能和美国的大银行竞争了,这对他们来说可太让人兴奋了。他们的首席执行官Dave McKay也在这儿,听到他们分享这些成果,真的很振奋人心。
AI正在变革我们的世界
主持人:在你之前提到大量资本流入人工智能领域,像Anthropic,甚至还有消息说谷歌又投入了1010亿美元。你觉得人工智能是不是被过度投资了?
Marc Benioff:我不这么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一切都在变革的时期。就像我们刚才做的演示,我和你同事在这儿拿着手机,展示世界经济论坛的应用程序。要是一年前,这个应用程序还是老样子,我们得自己费力浏览,去看要参加哪些会议,谁会参会,想联系某个人还得自己找办法。但现在有了这个智能Agent,我直接就能说“嘿,帮我做这些”。这种生产力的提升,就是为什么去年第三季度美国在没有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生产力却上升了,这种情况已经很久没出现过了,真的很令人激动。这就是人工智能正在发挥作用。
我正在编写从2月1日开始的下一财年商业计划,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我借助人工智能来写年度商业计划了。我有个同事,我们会分别编写计划的不同部分。然后我会和人工智能交流,比如说“嘿,你对这个怎么看?在竞争中表现如何?”这里用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大语言模型Einstein。我还会问“这对这个竞争对手有什么影响?对那个竞争对手又怎样?”它真的让我很震惊,不仅让我工作更高效,还拓宽了我对自己工作方向、领导内容以及前进目标的认知。所以人工智能绝对已经成为我运营公司的一部分了。
主持人:就是你以前老板Larry Ellison,他说能在48小时内利用AI开发出针对癌症的靶向疫苗。我听到这话,我寻思他肯定不是说接下来马上的48小时吧。
Marc Benioff:是的,我们理解是在AI诊断之后的48小时内。我确实和他聊过他在做的事儿,不得不说,他的愿景真的太震撼了。现在已经有像GRAIL这些公司,开发出了很厉害的癌症检测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就能知道血液里有没有癌症片段,然后去定位癌症。但我肯定没他讲得好,毕竟这是他的设想。他的想法是,先通过这种检测手段,然后利用AI更深入地了解病情,接着借助mRNA技术,开发出高度个性化的癌症疫苗,直接把癌症从身体里清除掉。
这想法太了不起了!虽然目前还没实现,但这愿景真的太惊人了。我们就该关注世界上这些创新的事儿,看到像Larry Ellison这样的人,对攻克癌症有这么宏大的愿景,真让人兴奋。他在癌症治疗上可是投了不少自己的钱,还在洛杉矶和牛津都设立了研究中心,他做的这些真的让人钦佩。
主持人:我还想再聊几个事儿。记得去年我们聊到社交媒体,你当时就对虚假信息和监管缺失提出了警告,话说得还挺重的。这几个月,我们也看到Meta和以前叫Twitter的公司,在内容审核这块儿做得越来越差了。你怎么看Meta和X(原Twitter)最近这些举动,你觉得是否危险?
Marc Benioff:我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我们得持续关注《通信规范法》第230条,得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它。要是任由这些平台各种乱来,那它们就必须为自己的内容负责,承担相应后果。
我们看看第230条,它本来就不是为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制定的,现在正是重新审视的好时机。我希望Trump政府能重视起来,评估一下。他们已经对这件事发表过一些看法,废除这项法规挺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这些平台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你作为记者,要对你写的东西和在平台上发的内容负责,这些平台当然也得一样。
能源需求与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你之前来过达沃斯,还提出了一些相当严苛的要求。大概三分钟半前我们提到过,你当时列出了一系列严格的气候目标,我记得其中一个是到 2020年要种一万亿棵树。
Marc Benioff:是的,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宣布要建成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保护区,位置在刚果,刚果总统正在宣布这个消息。这可是我们五年前提出的一万亿棵树计划的一部分,到现在我们已经种了快2000亿棵树啦。虽然离一万亿棵的目标还有段距离,但我们肯定得接着努力。这片保护区能封存2000亿吨碳。
主持人:言归正传,我的问题是,运行这些AI数据中心,能源使用肯定会增加。要是行业都避而不谈这个问题,反而大谈核能,那我们有没有真正去算过,这些公司业务扩张到底需要多少能源?
Marc Benioff:整个能源问题,确实得根据这些数据中心的需求重新规划。现在有些情况,发展得有点盲目,大家就一个劲儿地用能源。就拿Salesforce来说,我们一直努力要成为一家净零排放的公司,在AI相关工作上也是如此。这周我们预计会完成大概2万亿次AI交易,而且我们坚持这样做都快十年了。
之前提到过Einstein,现在又有了AgentForce。即便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模型以及处理各种相关事务时,我们也没碰到那种能耗高得离谱的情况。这部分得益于我们系统的运作方式。但,大家都还有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空间。那解决方案是什么?是核能?还是燃料电池?整个行业要怎么满足这些新增的能源需求?
我可不是能源专家哈,但我绝对是核聚变能的铁杆支持者。联邦能源公司(Commonwealth Energy)做的事特别了不起,我还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真心希望它能大获成功。还有那些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比如说现在德州在建的,还有其他地方也有。我们运行小型核电站都好长时间了,大家都知道核潜艇、核动力航母,原理差不多嘛。为什么不把这种能源接入电网?我们就是没这么想过。
但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得利用好全球现有的能源,还得用清洁的方式输送。当然,我们得考虑排放到大气中的碳量,这非常重要。这不仅跟我们日常排放有关,还和你提到的树有关。地球上曾经有六万亿棵树,现在还不到三万亿。每一万亿棵树就能吸收2000亿吨碳,也就是说,因为砍伐森林,我们已经排放了6000亿吨碳。对比一下工业化,所有工业化活动加起来,也就排放了大概2000亿吨碳。所以你看,砍伐森林依旧是个大问题。
原视频:Microsoft Will ‘CompeteAggressively’ WithOpenAI, Says SalesforceC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oPd-NvYg8
编译:Moon Ten
(文:Z Potent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