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探讨:如何成为一名 AI 产品经理?

我们经常聊如何做一款好的 AI 产品,却很少聊怎么成为一名好的 AI 产品经理。

知名播客 Lenny Podcast 最近采访了 Aman Khan 的产品总监 Aman Khan,曾在 Apple、Cruise、Spotify 担任过产品经理的他,如今在做一款模型能力和数据检测的平台。对于 AI 产品经理,有足够的发言权。

聊的话题很聚焦,如何成为 AI 产品经理、如何成为 5% 的 AI 产品经理,以及如何挖掘产品的好创意。

文章基于播客整理,Founder Park 略有增删。

一些有意思的点:

  • 三种 AI 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AI Native 产品经理、AI+产品经理,但核心都是要解决问题。
  • 成为 AI 产品经理的第一步:先用 AI 构建出你的第一款产品。
  • AI 时代反倒更需要产品经理,因为最难的部分是知道该做什么,找到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机会和问题,然后清晰地传达给 AI 工具该做什么。
  • 不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仅仅因为 ChatGPT 这种界面让大家觉得很直观,大家都喜欢用,也很熟悉,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你该做的。
  • 好的产品经理不仅要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为自己的团队腾出空间,不断试错、迭代,要接受技术变化飞速的现实。
  • AI不是单纯为了自动化问题,而是让用户的体验变得更简单,降低创造的门槛。
  • 作为AI PM,要学会在不确定中「游走」,不断试探和调整,直到你感受到产品在某个方向上「拖曳」着你往前走。
点击关注,每天更新深度 AI 行业洞察

01 

AI 产品经理有三种,

但核心都是去解决问题

Lenny:成为一名 AI PM,我们在 AI PM 中经常听到这个术语,就像通过训练营认证成为 AI PM 一样。除了「从事 AI 工作的 PM」之外,人们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什么?

Aman Khan: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把设计、工程、商务拓展、运营、销售等各方聚集在一起,最终推出有影响力的产品。所以,你的责任是代表客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除了这些,AI 方面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的产品经理。

第一种是 AI 平台产品经理,这是我自己目前的角色。这类产品经理主要是为 AI 工程师构建工具。举个例子,我现在在 Arize 公司工作。我们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可观测性和评估平台。我们已经有几年历史了,最开始是专注于机器学习,包括排名、回归、分类模型,基本上是任何在应用程序中可能出现的推荐系统或黑匣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步将业务拓展到更广泛的 AI 领域。

现在我们主要集中在大语言模型上。现在有很多工具是建立在 OpenAI 或 Anthropic 提供的 API 上的,或者是其他大语言模型的接口上,但这些工具目前还是比较笨重的,界面也很新,很多功能还在不断完善。毕竟大家也才开始在大语言模型上做开发,整个领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目前的工具还很初级,能帮助开发者理解他们的应用是否按预期运行,这些工具还在发展中。这就是我关注的领域,帮助 AI 工程师了解他们的工具和应用的实际效果。如果你是另一个公司的 AI 产品经理,负责为公司业务带来影响,那你就会明白,你需要向领导证明:你的应用的确有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接下来是 AI 产品经理,核心产品本身就是围绕 AI 设计的。这类产品经理的例子可以参考 ChatGPT,或者说之前提到的 Raiza 和 NotebookLM,都是很典型的 AI 产品。这里的核心体验就是由底层的 AI 模型驱动的,可以说这就是它的「秘密武器」。这些产品经理的任务就是把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推动进步的技术,包装成适合企业、消费者或用户使用的产品,让他们能够实际应用这些技术。简单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把 AI 技术打包成可消费的产品。

第三种产品经理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种 AI 赋能型产品经理。简单说,就是你原本做的产品经理工作,已经有 AI 技术来辅助你,让你的工作更高效。我认为,作为一个 AI 赋能型产品经理,你并不需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 AI 模型,可能你没有像 Google 或 OpenAI 那样强大的资源和研究团队,但你可以利用现有的大语言模型或其他类型的模型,构建最适合客户的体验。这就是 AI 技术如何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完成工作。

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很多产品经理的工作将逐渐围绕着 AI 进行。未来,AI 技术可能会像数据库一样,成为 SaaS 应用中普遍的基础设施。所以,如果你真的分析一下未来的趋势,很多产品经理可能会朝着某一种 AI 产品经理的方向发展,要么是在为其他产品经理或公司开发 AI 工具,要么是打造一些前沿的 AI 模型,像 NotebookLM 那样,或者基于某种 Transformer 模型或 GPT 模型,来解决客户的问题。

Lenny:平时你用哪些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呢?

Aman Khan:我现在超级痴迷 Cursor 和 Replit 这两个工具,几乎每天都在用。它们特别适合用来做原型,帮助我自己搞明白到底能做些什么。作为产品经理,用这些工具做一个能运行的展示原型非常有帮助。当然,这个原型还不能直接投入生产环境,但至少按钮能用,而且逻辑也搭建得差不多,能用来讲个故事。

还有一个很棒的工具,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 Vercel,特别适合用来做落地页(landing page)。如果你需要做一个落地页面,Vercel 现在有一个叫 v0 的起始模板,输入一些提示,你就能快速生成一个非常漂亮的落地页。而且不仅仅是落地页,如果你给它正确的提示,反复调试,你甚至能得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界面。这对你和设计团队一起讨论初步的原型和界面很有帮助。

如果你在设计界面,AI 可以帮助你做一些图形设计。比如你可能需要设计一个 logo,或者你想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讲述用户故事。像 Midjourney 或 DALL-E 这样的工具就非常适合,帮助你快速生成这些视觉素材。只需要掌握如何通过正确的提示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对我来说,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公司类型。如果你在做的是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像图像生成这种工具可能就特别有用。比如 3D 建模方面,现在也有一些新兴工具在发展。


02 

如何成为 AI 产品经理:

先用 AI 把产品做出来

Lenny:很多人想到AI产品经理,应该就会想到自己想做的就是那些深度集成 AI 的产品。对于那些想转行成为 AI 产品经理的人,你会给那些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什么建议,学习哪些东西,才能进入这个方向的职位?

Aman Khan:我自己有点像个外行,其实我之前学的是机械工程,完全和计算机科学无关,很多东西都是后来自己学的。我没有上过机器学习或 AI 课程,也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说回来你刚才提到的这两种 AI 产品经理,一种是为其他 AI 工程师构建基础设施的产品经理,另一种是开发 AI 产品的产品经理。无论是哪种类型,你都要关注最终的客户。最终,你一定要热爱解决的问题。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一句话,非常打动我,就是「如果你爱上了那个问题,你就会用技术推动它的边界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我一直很着迷于帮助那些非常技术化的用户,像 AI 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解决一些我认为不算特别难的问题,比如如何构建一个仪表盘来了解我的模型运行情况?这看起来不难,但随着你的深入,问题的复杂性就开始显现出来。你逐渐意识到,你在推动技术的进步,你是在探索可能性,并努力推动这个领域向前发展,以解决客户的问题。

AI 产品经理也是一样,你的目标是设计出最好的客户体验,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工作,花时间去思考,你想要解决的理想体验是什么,最后你会找到各种工具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一家公司工作,客户有很多支持请求或者抱怨。想象一下客户支持的现状,通常需要通过聊天机器人输入问题,但有时机器人理解错了,或者你得找很多文件来解决问题;要么就是打电话时描述问题,但不确定自己是否被正确理解,会等很久。如果你是这个客户支持体验的产品经理,那么理想的产品体验就是,当客户提出问题时,你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不管中间是怎样的过程,你只需要尽量减少这些中间环节的摩擦。

假设从一个电话开始,现在有很多新兴的工具开始出现,其中一个非常前沿的就是 OpenAI 最近发布的实时 API。这个 API 是一个语音 API,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文字,和 AI 生成的语音机器人进行实时对话。如果你是消费者,也可以亲自体验。只要你是 ChatGPT Plus 订阅用户,就可以试试这个最前沿的语音聊天体验。为什么这个很有意思?因为如果你作为消费者,试用这种技术,探索 AI 技术的潜力,你可能会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哇,这个东西现在虽然看起来还挺早期的,但它的潜力很大」,然后你可以带着这个想法和你的团队讨论,看看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技术做一些创新。

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域就是这样:你需要被好奇心驱动。你的好奇心会带你走向很多不同的方向,帮助你发现哪些工具能够帮你解决问题,甚至在自己的产品中实施这些工具。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鼓励你探索自己驱动力的机会,然后找到那些真正能让你实现目标的工具。

Lenny:再深挖一下这个话题,假设有人想做AI产品经理,你觉得他们具体应该学些什么技能或者技术,才能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是应该专门去学 AI 相关的技术,还是说其实做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产品,AI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Aman Khan:就像你说的,真正的挑战是,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才能胜任这个职位?我又该怎么让自己脱颖而出?我觉得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首先,你得打好基础,了解机器学习和 AI 的基本概念。你需要知道是什么驱动了这项技术的进步。接下来,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深入这个方向。所以,这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你需要知道哪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你怎么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里。

我觉得你应该被好奇心驱动。比如你可以从一些基础的学习资源入手,像 Andrej Karpathy 讲的关于 LLM 的入门基础视频,一小时左右的内容,了解了之后你就能明白这项技术是怎么运作的、有哪些局限。你也可以把这个视频放到 NotebookLM 里,可能能得到一个更简洁的版本。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尽量去实践这些工具,亲自试试怎么推动技术的边界。这两者结合起来,能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其实,如果回顾一下早期的情况,做产品经理是没有专门的学位课程的,更别提 AI 产品经理了。所以,如何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展示出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构建一个围绕 AI 的技能体系,并且学会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你感兴趣的行业。这也是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在申请过程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一个你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做过的产品组合来吸引招聘经理注意的时刻。即使这些产品只是原型,展示出来的效果也能让你在面试前就给招聘经理留下深刻印象。

稍微总结一下,作为一个曾经参与招聘 AI 产品经理的人,招聘流程其实主要关注三个方面:1) 这个人能胜任我招聘的工作吗?2) 他/她对我们的工作有多大的热情?3) 我喜欢和他/她共事吗?

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 AI 和机器学习的基础,并且有一些产品作品集,那么在面试之前,你就已经回答了招聘经理的两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你其实省去了很多面试流程中需要逐一评估你是否能做市场营销、做工程、做核心产品经理的过程。我的建议就是,先从基础学起,培养自己的技能,靠好奇心推动自己前进,最后把这些技能转化成一个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的作品集。

Lenny:我特别喜欢你刚才说的这点——其实并不是说有「捷径」能直接让你成为AI产品经理,而是通过构建自己做过的产品,尤其是你用 AI 做的产品,能让你看起来非常有价值。比如现在用像 Cursor、v0、Replit 这样的工具,你可以快速构思和制作原型,甚至通过 Midjourney、DALL-E 这些工具绘制草图、做界面设计。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所以如果你想申请 AI 产品经理职位,但没有任何做过的产品或者原型,那肯定不太好竞争。

Aman Khan:其实现在要进入 AI 产品经理的领域,比之前更容易了。过去,你可能需要更扎实的机器学习背景,才能有机会进入那些做 AI 产品的公司。那些公司当时需要你对机器学习和模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数据如何准备、如何划分训练数据、如何启动一个项目,以及涉及到的基础设施等。

但现在,AI 产品经理的角色更多是围绕或为其他 AI 产品团队打造体验。比如,现在有很多很好的视频,教你如何在一个小时内构建一个应用。我这里有个小例子,挺有意思的:有次我在给一个朋友介绍 Replit,他跟我说:「现在我没时间再学新的工具了,科技领域变化太快。」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展示给他看什么是可能的。所以我打开手机,去 Replit 的网站,直接输入一个提示,让它帮我生成一个网站,并且立马就能访问。我当时就要求它帮我生成一个新闻通讯的注册页面,结果第一版做得还挺不错的,但我还是希望它再优化一下。于是我重新输入提示,让它调整外观和配色。不到五分钟,我就用手机做出了一个完整的注册页面。这在一年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这些事情会变得更简单,作为产品经理,你的好奇心会不断推动你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最终你就能成为那个总是能发现「酷」新事物的人,并把这些新东西带回公司。所以,这也是产品经理角色的一部分:对这个领域保持真正的好奇心。

Lenny:大概一个月前,我有个观点,现在 AI 工具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产品经理没啥用了。为什么还需要产品经理?工程师可以用这些工具自己做,设计师也能搞定,AI 可以帮你自动生成一切。那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我意识到,其实完全是相反的,恰恰是因为有了产品经理,你才可能不需要其他职能。你想,AI 工具的强项是什么?就是它们能帮你构建东西,你告诉它想做什么,它就能做出来。最难的部分反而是,知道该做什么,找到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机会和问题,然后清晰地传达给 AI 工具该做什么。接着,还得有品味和感觉,知道什么是好产品,什么能在市场上成功。这不正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吗?

所以,我很好奇你怎么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产品经理是最有可能在这个AI时代中茁壮成长的角色吗?

Aman Khan: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有些高管或者公司 VP 可能会觉得,我们得赶紧进入 AI 领域,但他们往往也有一种惯性,习惯做已经奏效的事。所以我认为,AI 产品经理在这种公司中的角色,实际上是代表着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工具。如果你已经了解了这些技术能做什么,又深刻理解客户的问题,并且你是公司里代表客户声音的人,那你就是最合适来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人。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位置。

而且,我想再补充一下你在播客里提到的核心产品技能——影响力。这些 AI 工具能够大大增强你的影响力,让你能够更有效地向设计、工程团队传达想法,甚至向公司高层说明应该做什么。所以,当你能把想法传达给不同的人时,这些工具在这方面真的是非常强大。它们让 AI 产品经理能够有更大的杠杆效应。对我来说,我完全同意,做 AI 产品经理,现在是公司中最有影响力的职位,尤其是在这个 AI 时代。

Lenny:太棒了,我很高兴我们达成共识。

你刚才提到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我们录制前聊的 Mihika(Figma 的产品经理),她的超能力就是设计、工程、产品经理都能做,简直是全能型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她在 Figma 这么成功,能够影响领导层去做一些他们原本不确定的产品,比如「我们真的需要做一个 Slides 产品吗?」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像 Mihika 一样,作为产品经理既能做设计又能做开发。


03 

如何成为前 5%:

不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

Lenny:什么样的AI产品经理能和普通的 AI 产品经理区别开来,成为行业中前 5% 的佼佼者?

Aman Khan:大约两年前,正是这个时候,ChatGPT 上线了。当时每个人都对它印象深刻,尤其是它的界面超级简单、直观,模型的表现也很强,几乎感觉像人一样交流。当然,那时候的版本比现在的要简单得多,如果你现在回过头来看,就像是在看老款 iPhone 一样。那时候你确实会觉得哇,这个技术很厉害,但现在再用它,可能就会觉得这东西并不完美,很多功能还不够强大。技术是会不断进步的,大家对它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不过,当时的那个时刻,确实像是 AI 产品的「iPhone 时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有意思。

然后,很多公司开始用这项技术,尝试构建 AI 产品。结果,几乎每个人做的第一个产品,都是基于自己公司数据的另一个 ChatGPT。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集中在这个方向,很多 AI 产品经理都在说,「我们在构建一个内部聊天机器人,基于我们的知识库,能够回答问题。」但如果你看一下这些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我认为这是不是正确的做法,值得深思。

回到这个问题,想要在 AI 产品经理中脱颖而出,成为前 5% 的优秀人才,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不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仅仅因为 ChatGPT 这种界面让大家觉得很直观,大家都喜欢用,也很熟悉,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你该做的。你需要思考的是,这真的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吗?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吗?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 AI 的界面其实可能很不一样。它可能并不是传统的聊天机器人形式,可能你在优化或者加速某个现有的流程,帮助人们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就像我们自己,在公司内部,我们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来做决策,于是我们就尝试去自动化这个过程。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个小型的聊天机器人来了解技术原理,但在 AI 的界面设计上,我们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我认为,很多前沿的 AI 产品,也并不完全像聊天机器人那样。所以,你真正要问自己的是,设计这个产品时,最合适的界面是什么?

Lenny:我听到的是,如果你的团队正在做的东西跟某个已有的基础模型产品非常相似,比如说做 AI 基础模型相关的产品,那可能是个危险信号,说明这可能不是一个大机会。所以要优化那些看起来与众不同、具有创新性的东西。

Aman Khan:嗯,我觉得这其实有点像是过去两年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而现在这个时刻又重新出现了。现在的关键点就是关于「AI Agent」这个概念。我再提一下 Yuriy(Grammarly 的增长主管)的观点,我听过那个节目,觉得特别有启发。他每天收到大量邮件,大家都说自己是做 AI 的,做 AI Agent,做这个做那个。但其实,大家往往只是把这个技术套用到一个问题上,而没真正描述清楚问题本身。大家说的是解决方案——比如说 AI Agent 来做某件事。

所以如果你真的分析一下,应该问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公司内部构建一个 AI Agent,还是应该让那些基础模型公司来开发这个代理层,然后你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个体验在你们现有产品中无缝对接,让用户根本感觉不到是 AI。我觉得这才是最有力量的地方,也是产品经理可以真正创新的地方。老实说,你不太可能有那些顶尖的研究人员的能力来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新模型,或者设计一些新技术来构建下一个代理框架。但你可以做的是,拿现有的技术,找到一种方式应用到你们的公司,这就是我觉得 AI 产品经理角色最突出的地方。

Lenny:我猜现在听到这些话,很多产品负责人都在想,「太好了,我得让团队所有人都听听这个,因为我猜每个产品经理和每家公司都在看着这些 AI 点子,不停地提各种 AI 相关的想法,大家觉得『哎呀,我们得做 AI』。于是就有了无数的 AI 产品创意。」所以我觉得这个建议真的很重要,也有很多次大家都在提醒,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做 AI」而做 AI。AI 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

Lenny:说得真好。通常 AI PM和顶尖的 5% PM 有什么区别,你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的吗?

Aman Khan:其实我想偷学点我们朋友 Kevin Yien(Stripe 产品经理)的建议,他在你播客里提到过,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特别有共鸣,那就是「你得能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作为一个 AI PM,你的工作不是去做 AI 产品,而是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核心理念很重要,我们也一直在回到这个话题。你会不断地被团队和公司推动,去解决某个商业指标,推动某个 KPI。但你真正的目标是要为其他的事情腾出空间,比如做原型、亲自去试用工具,给团队一些时间做黑客松,自己动手尝试工具,去拆解那些做得特别棒的产品体验。比如,我们公司昨天就做了一个 NotebookLM 产品的拆解直播。我们大概每一两周就会选一个前沿的 AI 产品,开一个网络研讨会,分析它是怎么做的。这三个活动其实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你的 KPI 或者商业指标,但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所以我回到刚才的点:你得能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你不仅要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为自己的团队腾出空间,不断试错、迭代。你会发现有些实验可能不会像你预期的那样激发用户热情,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一个很强的观点,要想在 AI PM 这个领域脱颖而出,你得接受技术变化飞速的现实。你可能会认为某个技术会带来很棒的效果,或者你做的产品体验很差。就像你之前提到的,好厨师偶尔也会做出一顿不合格的饭。AI 产品也一样,你会经历一些失败,但目标是不断迭代。

这就是 AI 变得更好的方式,也是公司能够更好地部署 AI 的方式。所以不要放弃最初的方向,要找到方法让 AI 在公司内部能够不断扩展。我认为真正出色的 AI PM 就能做到这一点。

Lenny:我觉得「走路和嚼口香糖」这个比喻好像并没有完全传达 Kevin 想要表达的难度。仔细想想,走路和嚼口香糖似乎并不难,可能有个更合适的比喻吧。

Aman Khan:是的,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用这个比喻,但它一直是用来形容做一些很难的事情,感觉好像根本就做不了这么多事。

Lenny:哈哈,确实,咱们不纠结这个比喻。你认为还有哪些类似的内容是你觉得非常有价值分享或讨论的,特别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 AI 产品经理,我们还没有涉及到的?

Aman Khan:组织可能想要做某事,而你正在尝试让他们做另一件事,这正是这种角色中的挑战,因为围绕 AI 有太多的喧嚣和兴奋,知道要构建正确的东西正是这份工作需要传达的。所以我认为,当你把所有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尝试解决客户问题,这就是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 AI 产品经理的真正含义。这是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部分。


04 

如何有好创意:

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

Lenny:你是怎么在公司里找到一些真正有趣且有潜力的AI应用创意的?是通过黑客马拉松吗?还是设定一些目标,确保解决方案中有 AI 元素?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做法,能帮助你找到这些 AI 方向的好点子?

Aman Khan:在公司里其实有三个方法,如果你明天就开始尝试,应该能看到一些好点子浮现出来。

第一个是你刚才提到的,如何衡量 AI 的效果?我觉得产品经理很容易关注指标,事实上,我认为每个 AI 产品经理都需要有一个衡量标准。每个公司里的 PM 都有任务,要推动某个业务指标,但其实针对 AI 原型的开发,大家好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这其实挺有意思的。我和很多公司聊过,问他们怎么衡量 AI 在业务中的影响,他们的回答是,「哦,我们不指望它直接带来收入增长。」那到底怎么知道你们做的事有没有效果呢?所以,我觉得你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要看你在这方面尝试了多少次。

这跟第二点也有关系,就是黑客马拉松的方式。我觉得黑客马拉松特别好,能让大家亲身体验技术,去掉这种「AI 不好用」的感觉。目标就是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试着用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也是 AI 产品经理的一个好机会。很多时候,大家对黑客马拉松有点抵触,觉得它占用了公司的时间,但其实可以带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去,看能不能用 AI 来解决。你最后可能会有 10 个问题,其中 9 个你尝试用 AI 来做,但都没有效果。就像是,AI 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好用,或者你想要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但 AI 处理这些问题时表现得并不好。

我有个例子,几周前我们自己做了一个黑客马拉松,工程团队提出了各种想法,其中一个是做一个 Slackbot,帮助给值班的人员发提醒。我们本来觉得这个很简单,就是如果有人在支持频道说遇到问题,Slackbot 就能自动识别并把问题推给相关人员。我们想,这不就是 AI 的完美用例吗?让它分析问题分类,然后把信息传递给对的人。结果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信息中有很多上下文缺失。比如说,这个人两周前做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他已经在做其他项目,另外一个团队接手了这部分工作。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那些合适的问题去解决。而一个不错的直觉就是通过黑客马拉松来识别问题,看看哪些点子能成功,哪些不太行。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用户体验上深入琢磨。你要找到问题去用 AI 解决,但其实,你也可以看看现有的成功 AI 产品,它们做对了什么。举个例子,很多人试图用 AI 来完全取代某些工作,有个有趣的故事是,Betty Crocker(面食品牌)曾经推出过一种蛋糕混合粉,只需要加水就能做蛋糕。结果这个产品反而销量惨淡。后来他们改成需要加水和鸡蛋,销量一下子就激增了。因为他们意识到,顾客其实想在体验中有一点掌控感。你看现在的自动驾驶,虽然是全自动驾驶,但你依然能控制空调、音乐等设置,顾客还是希望自己能对体验有所控制。

这就是类似「宜家效应」在 AI 产品中的体现:当用户觉得自己对最终体验有所影响时,他们会更有参与感,而不是让一切都被自动化处理。这是我们从一些成功的 AI 产品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也许你在这个领域还会发现更多类似的例子。

Lenny:这个观点真是太重要了,虽然你可以做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产品,但不一定非要这样做。而且 Betty Crocker 的例子也挺有意思的,它让我想起了 Blue Apron(食材配送公司)和那些做饭的服务。我有个朋友最近跟我说他做饭做得特别多,找到了时间去做饭,结果一问才知道他在用 Blue Apron。表面上看他好像在做饭,你也可以跟别人说:「我最近做饭做得很多」,但其实感觉不太一样。

Aman Khan:对,真的。我想再深入探讨一下 Blue Apron 的问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点。你看,Blue Apron 做的是什么事情?他们是想让人们吃饱,还是只是填饱肚子?我倒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真的是想解决吃饭的问题,可能会做像 DoorDash(外卖配送公司)那样的产品,按个按钮食物就送到。但 Blue Apron 的目标其实是让人们自己更接近做饭的体验,或者更接近「做饭」的感觉。

我觉得这也是很棒的 AI 产品的做法,AI 不是单纯为了自动化问题,而是让用户的体验变得更简单,降低了创造的门槛。所以 AI 的作用不在于让一切都自动化,而是让用户能够更容易地使用它,做出更好的体验。


05 

好的产品经理

要带着能量去推动项目

Lenny:你很有意识地选择了做一个个体贡献者(individual-contributor PM*),而不是往产品经理的高层职位走,比如晋升为总监、VP之类的。要在 IC 岗位上成功并且长期发展,需要特定的技能和心态。很多人要么没法再往上走,要么根本不想走上去,或者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种可能性。所以我的问题是,作为个体贡献者,想要长期取得成功,你觉得有哪些习惯、心态和经验教训是特别重要的?

individual-contributor PM:不承担团队管理职责,专注于个人项目的 PM。

Aman Khan:回顾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事情其实都取决于你个人的驱动力,我个人特别执着于解决客户的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去钻研细节,去了解问题的本质。所以我觉得成为一个成功的 IC PM,主要有三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首先,我想稍微设定一下基调,那就是成为一名 IC PM 真的很困难。我之前提到过,如果你能使用这些工具,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产品经理领域会变得更容易,现在你有了这些工具来构建下一个原型,但我认为公司内部产品经理的标准和需要产生的影响已经提高了。所以我认为挑战在于,你有一份非常艰难的工作,信号持续存在,事情不断变化,你如何真正坚持下去?因此我认为这里有三件事情需要考虑,分别是精力、等待与游走、以及放大信号来做决策

首先是精力。我觉得这是我和我们 CEO 合作时最大的体会之一:当你不确定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时,精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去开一个会,带着更多的能量和热情,你会发现很多障碍都能迎刃而解。相反,如果你低落一点或者对某个想法不感兴趣,大家都会感受到。毕竟我们在和人打交道。如果你改变一下心态,带着一点更多的能量,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谈话变得更顺畅,感觉像是跟朋友在聊,而不是一场艰难的讨论。其实,你可能也会面临不确定的情况,觉得自己很难做出决策,处于瓶颈期。其实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像是产品的「瓶颈」,而不是写作的「瓶颈」。你可能在等待下一篇文章的灵感,而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在等待一个能推进项目的点子或目标。

我举个例子,差不多一年前我们就有过一个很难的选择:该不该投资 LLM 和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还是继续关注现有的客户群体。这个问题一时没法明确决定。所以我带着能量去做了一件事,就是自己去联系 LinkedIn 上所有有「AI」头衔的人,开始约电话聊。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了解了如何更好地传达我们的问题和产品,还能给团队传递一个信号: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深入细节,甚至在忙着推进现有项目的同时,也愿意投入到这些「杂事」中。我觉得这种带领团队的态度非常重要。当大家对方向感到迷茫时,你作为「球员教练」出现在场上,带着积极的心态和能量去推动,能让团队的整体效率提高很多。

所以我觉得,像 LeBron James 一样,你不仅是教练,还得亲自参与到每个难题中。这种带头作用也是我们 CEO 给我们的一个启示。虽然他会很累,我能感觉到,但他每次开会时从不显现出来,始终带着能量和热情。

Lenny:我听到你分享了两点,听起来很棒。第一点是,开会的时候保持积极和充满活力真的能带来实际的能量。第二点是,真正去做事情,去解决问题,比如主动进入销售、可能成为销售人员,自己去接触客户,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针对第一点,怎样才能带来能量呢?是单纯的「声音大」吗?还是只要表现得很有精神?

Aman Khan:我觉得这其实很看个人。这是个很个人化的事情。比如对我来说,我可能会表现得很兴奋,带着我自己的能量去参与,但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些小事,比如关心一下别人怎么样,尽量让会议的氛围保持积极。我觉得每个人感受到的能量可能不同。其实这也跟我之前说的一个点有关,人类非常擅长捕捉别人微妙的信号。你要传递出一种让人觉得你很投入、百分之百参与的能量。所以我觉得,关键是让大家感觉到,你是能让整个团队的能量提升,而不是让它下降。

Lenny:我之前和一个项目经理合作过,他就完全符合这个点。每次他开会,他都会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来,表现得超级积极、充满活力,这种气氛一下就能改变整个会议的感觉。

Aman Khan:我记得 Lyft 早期有个小故事,我有一些早期在 Lyft 的朋友,他们的自驾车团队有一个传统,每次会议结束时,他们都会说一句「make it happen」(让它发生)。听起来很简单,但却超级有力量,就是一种「我们要做成这件事」的态度。这甚至成了他们的一种文化,我们开完会做出决定后,就要去执行。

这种小小的习惯能回馈到团队文化中,也能激励团队。你其实有机会去塑造你身边人的文化,去影响团队的氛围,尤其是在 PM 的角色上,大家都看着 PM 来做决定、解决问题,即便是一个很难做的决定,你也能影响整个团队的能量。

Lenny:完全同意。好的,首先你给的建议就是:能量真的很重要。如果事情不顺利,带着能量去推动团队,不仅仅是在会议上让大家保持积极,也要自己去做工作,找到问题的核心,大家会看到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Aman Khan:对,甚至可以从第二点继续展开,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当你和别人一起做事情的时候,你会对他们的工作有更多的同理心。因为他们会告诉你这份工作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很有挑战。

我在很多团队里都发现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任何工作是不重要的。所以作为 PM,如果你和某个人一起解决问题,那其实是在学习他们的工作,理解他们的难处,同时你也在推动整个团队更好地前进。


06 

要学会在不确定性中「游走」

Lenny:继续聊聊你在 IC PM 角色中,觉得有帮助的一些其他经验。你提到过「等待」跟「游走」这两个概念,也许我们可以聊聊这个。

Aman Khan:其实这个「等待」与「游走」的概念,真的是非常强大。我觉得它非常贴近我自己,特别是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之前聊过能量,如何带来能量,但这并不能解决我们该去做什么的问题。作为 PM,你的任务是要搞清楚事情要往哪儿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如何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

所以你要时不时做一个「放大视角」的思考,感觉就像是你们在一个营地里,需要决定应该让谁去带领团队,去引导大家往前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里,往往会有一个倾向:做熟悉的事情,先等等看。而在 AI 领域,就会出现这样的思考:「我们是不是该等待,看看事情怎么发展,还是我们应该主动去引导团队?」。很多公司会选择等待,看看新的技术或模型出现再做决定。

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说,「我们等 OpenAI 下一个版本出来,看看再做什么产品」,类似的说法我听过不少。但我觉得,有时候等待的确是合理的,尤其是在技术还没有完全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游走」,也就是你要主动去找方向,去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对我来说,PM 的角色就是那个「游走者」。

我记得在公司的一次经历中,我和一位工程经理在喝啤酒时聊起过这个问题。他说,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没有 100% 的精力投入工作,特别是在工作快结束的时候,有些事情不确定,不知道该往哪走。当时听他的分享,我觉得很有意思,在他看来,团队的状态其实挺好,大家的士气很高,计划也都排得很清楚。可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却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作为 PM,要承担起带领大家找到方向的责任,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有时候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

那时候,我在和公司创始人讨论时,Aparna(我们的首席产品官)曾经告诉我:「这就是从零到一的过程,有时候你真的不确定下一步该怎么走,但你知道,最终你会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作为 PM,要学会在不确定中「游走」,不断试探和调整,直到你感受到产品在某个方向上「拖曳」着你往前走。所以说,重要的是要适应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去「游走」,而不是「等待」。其他人可能还在等着看局势如何发展,而你作为 PM,可能需要主动去探索和引领团队。

Lenny: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如果你现在对产品的未来没有头绪,也没关系。反正你在不断的尝试中,最终会找到自己的路。而且,借助 AI 工具让原型设计和创意的过程变得更简单,这理论上能减轻你的压力,因为你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案。

Aman Khan:我觉得,AI 就像是通过噪音放大信号一样。信号有时很稀少,你能获得的信息也很有限。但你可以使用一些强大的工具,比如我们用 Gong 来分析潜在客户或工程师在说什么,看看他们的痛点在哪里。我不能每周参加 100 个会议,但我可以把会议记录放进去,像我们做的那样,把这些记录输入到一些可以处理大段文本的语言模型中。这样,你就能找出最常出现的问题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也能非常有效。

现在你还可以用语音处理这些信息,把所有内容都整合进来。你甚至可以把它做成 NotebookLM 的一个环节。关键是找到方法从噪音中提取信号。这相当于给你了一种「超能力」,因为你可以同时关注多个地方,利用技术帮助你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我建议大家利用 AI 来提升自己,抓住那些信号。


07 

享受过程,

会让你走得更远

Lenny:关于你取得成功的其他经验,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Aman Khan:做产品经理有时感觉压力山大,做出的决定往往影响重大。但其实我记得曾和我们的一个董事会成员讨论过,他是一个多次创业的人,曾带公司上市。我当时问他作为一个初期产品经理有什么建议。他的反馈让我挺惊讶,他说的就是:享受过程。其实我觉得只要你保持好奇心,去学习,并且为真正关心的客户做产品,这样的驱动力会让你走得更远。

我个人也觉得,保持高能量的状态真的更有趣,去真正关心你在做的事,做起来更有动力。如果你保持学习和享受乐趣,你的迭代速度也会更快。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享受过程,真的就是要享受这段旅程。即使你有时在迷茫,但也要享受那个过程。

Lenny:我太喜欢你说的这个了,深有同感!

最近我还听到另一个关于公共演讲的建议,也和「享受」有关,就是参加一个叫做「Ultraspeaking」的课程,里面有个重点就是:演讲应该是有趣的。即便你觉得很紧张,重新思考一下,想想怎么能让它变得有趣,这确实很有效。

Aman Khan:这比没有乐趣更有趣。

Lenny:就算是面对压力和恐惧,换个角度想,如何让它变得有趣呢?大多数时候,事情并不会到达世界末日的地步,甚至连我的职业生涯也不至于因此结束。所以,尽量享受其中。

Aman Khan:完全同意。

Lenny:那我们进入今天的快速问答环节吧,第一个问题,你最常推荐的两三本书是什么?

Aman Khan:我特别喜欢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趣,因为我一直对科学有兴趣,小时候也看过很多小说。书里讲述的是科学史,尤其是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比如你会发现牛顿对同事有点不友好,或者达尔文当时并不是那么被看好,很多科学家的发现并没有立刻被大家认可,往往过了好几年才有人意识到这些发现的重要性。这本书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规模和人类的历史。

我觉得它能让你重新思考时间和空间,尤其是现在我们生活在 AI 时代,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书里的科学家故事也挺有趣的,所以这本书我推荐几乎每个人读,因为它读起来很轻松。

另一本书是《人生设计课》,这本书是 IDEO U 的创始人之一写的,也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实验室的教授们的作品。它特别实际,里面有很多练习帮助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当时做的一个练习是,写一篇关于工作意义的文章,再写一篇关于生活意义的文章,最后找出两者的交集。这个练习让我真的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特别适合那些职业迷茫的人。总之,这两本书从不同角度帮助你看待人生。

Lenny: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产品让你特别喜欢?可以是AI产品,也可以不是。

Aman Khan:我觉得我们刚才聊到了一些 AI 产品,像是 Replit、v0 那种超级好用的原型工具,我觉得它们最终能做出很精致的产品。不过,最近让我玩得特别开心的一个产品是 Websim。这个工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让你把原型做得非常有趣,甚至是你可能根本没想过的疯狂创意。很难用语言形容,记得我之前在一个 AI 的聚会上看过 Websim 创始人的演讲,他们演示产品时,就直接上 Reddit,看看 Websim 的 subreddit,那里有很多帖子,他们就随机挑几个,看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然后尝试描述那些内容。我最近真的很痴迷于它,感觉它能推动你打破常规,尝试做一些你之前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我还有另一个产品。其实,我有点老派,还是喜欢用纸质笔记本写东西。每次我都在找最好用的笔记本,最近在一个 AI 聚会上,别人送了我一本笔记本。它是用回收的苹果做的,打开一看,居然有苹果的香味!这真的让我很惊讶,因为我本来没觉得它会对我有多大影响,但那种香气竟然让我每次打开笔记本时都有一种正面的感受。就像是一种即时的感官体验,闻到那股香味,心情都会变好,反而让我很喜欢用它。我不知道当我用完这本笔记本后,会不会再买一本,但现在我确实挺喜欢它的,这个小小的香气让我感觉特别有趣。

Lenny:你有没有什么人生格言,经常用来激励自己,或者在工作、生活中觉得特别有用的?

Aman Khan:有的。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句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职业上的压力,可能会觉得自己得赶紧找下一个工作,或者创业做点什么疯狂的事。而我觉得,真正强大的是能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去迎合别人对你生活的预期。所以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每当迷茫时,我都会想:我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做出决定时,最好是根据这个去思考。




(文:Founder Park)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