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Inflection AI&领英联创Hoffman:2025年,每位工程师都会使用至少一个AI编程助手

图片来源:Silicon Valley Girl

Z hightlights 

  • AI工具将会变得无处不在,并且不仅仅是像我创建的“Reid AI”这样的东西,还有实时互动等更多应用。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增强我们的创造力。

  • 2025年,每位工程师都会使用至少一个AI协同编程助手(co-pilot agent,这将成为职业发展的新标准。

  • 学习社交技能永远是好的,但也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使用工具进行创造性思考。

  • 能够灵活运用AI工具,结合个人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将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Reid Hoffman,全球知名企业家与投资人,LinkedIn联合创始人,曾任PayPal创始团队成员。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符号系统学专业,获牛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为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投资了FacebookAirbnb等科技公司。

以好奇和乐观代替恐惧

Host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LinkedIn联合创始人、AI前沿探索者Reid Hoffman。我非常想和一个对AI领域很了解的人探讨以下问题:当AI得到更广泛应用时,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AI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吗机器人会很快替代人类吗?当机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变得更聪明、更强大时世界会如何?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需要哪些工具来保持领先呢?

LinkedIn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平台,而您正是这个平台的创始人,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到了AI领域,甚至创建了一个自己的AI数字分身。很多观众对AI取代人类工作感到焦虑,我也一样。比如短视频剪辑师正被AI工具取代,对此我们该感到恐惧吗?

Reid我建议大家抱有希望而不是恐惧,抱有好奇心和乐观而不是偏执。但这不意味着转型过程没有痛苦。未来几年内,AI工具将渗透到所有领域,比如未来你可能会直接与AI版的我实时互动。不仅限于我与这个“Reid AI”共同创建的东西,还包括实时互动等更多应用。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创造力提升工具价值。比如你可以用AI完成剪辑,但“AI+人类的协作模式能生成15个版本测试效果,这种超能力加速才是正确打开方式。总之,恐惧应转化为好奇心,当然这不意味着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会轻松。

Host: 因为AI也会不断学习新东西,变得越来越聪明。

Reid: 确实,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人们去尝试AI的原因。当他们真正使用后就会意识到,原来我可以用AI做到这些事情!比如写文章时,与其面对空白文档,我通常会先用GPT-4o生成提示:我正在思考这几个方向……’,然后基于它的回应开始创作。这种方式不仅加速了我的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我的创造力——我不再需要为遣词造句耗费精力,而是能更快进入深度思考阶段。当然我们保持好奇与希望的同时也要认清挑战。

AI时代必须掌握的技能

Host 未来两年我们必须掌握哪些技能才不会被淘汰呢?比如测试应用?听说现在学习基础编程更便捷了,那我们该现在学习还是等自然语言编程更成熟时?

Reid:到2025年,每个工程师都会标配至少一个co-pilot agent;到2026年底,轻量级编程助手将像智能手机般普及。它们虽不能直接开发优秀应用,但能协助整合文档、生成问题列表和临时方案,最终通过代码将这些成果串联——这就是我们将拥有的超能力。总的来说,我不建议等待,因为任何新技术革命(比如YouTube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等)中,那些早早尝试并拥抱变革的人,往往会在行业中和社会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尽管三年后,编程工具和agent可能会比现在好得多,但那些现在就开始接触它们的人,很可能是未来能够更熟练地使用和部署这些工具的人。

Host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未来2年当AI还无法独立开发应用程序的情况假设15年后,我只需对AI开发个商业应用并营销,现在该让女儿侧重学习学术知识还是社交技能?

Reid在我看来,社交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以经典的儿童柠檬摊创业为例:当所有孩子用GPT-4o生成方案时,胜出者会是懂得结合本地洞察的孩子——比如提示AI设计‘Hello Kitty主题柠檬摊。这种驾驭AI工具的能力,就像当年学习使用iPhone或者Photoshop一样,将会成为下一代的核心竞争力。

Host那像数学等基础学科还有必要学吗?

Reid:我认为编程思维仍然有价值。不是说完全不需要这种思维方式,而是说——举个例子,就像当年计算器刚出现时人们担心大家会停止学习数学,但实际情况是:你仍然需要理解运算原理,比如进位规则、运算步骤这些底层逻辑,只不过现在用计算器或手机代替了手动计算。

未来工作及普惠经济猜想

Host你认为我们会进入一个不需要那么多人工作的世界吗?我们看到硅谷有这样的趋势——人们周三就开始为周末做准备了,比如我看到的酒吧之类场所,周三周四都人满为患。

Reid这些一般都是初创公司。我认为大公司也在通过疫情恢复阶段调整,这也是他们推动返岗办公的原因之一。比如德国作为工业化社会,就严格管控了每周工时,这说明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人类天生渴望成就伟业、努力工作致富,你看多少人花大把时间经营YouTube频道,所以我认为大多数人仍会保持工作热情,短期内不会出现全民退休潮。

Host所以你并不认为,如果AI继续如此高速发展,我们将会实现全民基本收入(UBI),一部分人工作,另一部分人享受生活,你认为这种场景可能成真吗?比如我在硅谷待了10年,10年前我根本无法想象这里会有这么多自动驾驶汽车。

Reid 我认为人类天生喜欢竞争。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实现类似《星际迷航》的科幻未来——机器人包办所有物质生产,甚至照顾孩子饮食起居,这是可能的。但关键在于:建造这些机器人需要多长时间?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自动驾驶汽车,但数量依然有限,路上更多的是UberLyft这说明创造这样的世界存在物理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硅谷同行们说五年内实现UBI是不可能的。

Host: 那么,在我们有生之年是否可能实现这种社会形态?

Reid: 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需要平衡两个维度:其一是制造所有必需品(汽车、衣物、房屋等)面临的物理限制;其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竞争本能——我们身边多数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柏林市中心的两居室公寓,他们总会渴望Aon区的豪宅。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更渗透在体育竞技等方方面面。

因此,所谓全民退休的乌托邦几乎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命题在于如何平衡这种状态——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必然渴望差异化的回报,这种诉求未并不意味着否定全民基本收入(UBI),但可能需要升级为有条件基本收入(CBI)。例如,领取者必须每周完成10小时社区服务,无论是帮扶老人还是支援学校,以此保持社会参与度。至于具体的社会形态,我认为目前仍是未定之数,且实现时间远比技术乐观主义者预估的更遥远。

AI时代的创业新机遇

Host 我们再来谈谈创业。比如我的创业公司开发了一个学习类项目的搜索引擎如果现在问我2025年还会做这个吗?当然不会,我直接会开发AI机器人。现在很多在线商业创意,可能在OpenAI推出新模型解决你的问题前,只有两三个月的窗口期。你认为还有机会创建比现有科技巨头更大的公司吗?

Reid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定有机会的。我们(Greylock风投)持续在寻找这类投资标的,预计未来510年会出现1015家新的巨头企业,而非现在的57家。但你不能试图复制现有巨头企业,就像现在没人会说我要打造新iPhone公司,因为当一家企业确立地位后,你去正面挑战它几乎毫无胜算,那么这个时候的关键在于找到技术赋能的差异化路径。以英伟达为例,五到十年前谁能预见它会通过AI算力需求崛起呢?当前AI领域虽存在少量尖端大模型(Frontier models),但这不意味着初创公司没有机会——技术本身并非唯一要素,产品化能力、用户场景融合、市场进入策略才是关键。通过构建网络效应或打造市场平台,依然可以成就巨头企业。不过如果有人现在想从零打造另一个OpenAI,恐怕难以成功,毕竟OpenAI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

Host您认为创业者应该关注哪些行业?

Reid我在15个月前就与Greylock的合伙人预测过:我们将迎来企业级应用的爆发包括工作流程优化、生产力提升工具、编程辅助软件,以及法律咨询、医疗协助、智能教育等垂直领域。这些赛道都很有前景,我也乐于投资其中的优质项目。

Host 但这些企业看起来不像能成为十亿美元估值的公司?

Reid: 没有哪家公司生来就是巨头。关键在于评估它们的战略价值、经济潜力与规模上限。我更青睐那些开辟非共识赛道的创业者——就像当年我力主Greylock投资Airbnb时,所有人都质疑共享住宿的可行性。在AI领域同样如此,当多数人扎堆做编程助手、效率工具或安全方案时,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尚未被充分认知的场景里。这也是为什么您孩子这代人的人文素养与创造力愈发重要,预判规模化市场需求,本质上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Host您认为哪些领域会被AI彻底改变并成为机遇?

Reid一个典型方向是探索尚未被充分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垂直市场、分布式人类网络还是其他协作形态,关键在于思考“AI能否在此创造独特价值。我通常不会在构思阶段公开具体想法。

Host我热门视频大多是十大商业创意这类内容,但更让我好奇的是,抛开创业不谈,从宏观视角看,AI将在哪些领域引发最大变革呢?医疗或教育?我个人会比较期待医疗领域能迎来突破。

Reid:医疗显然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试想:如今技术已能实现智能手机上的AI医疗助手,其诊断能力超越普通医生,7×24小时待命且每小时计算成本仅数美元。我认为这应该尽快普及,但这不意味着医生会被取代,因为AI可能只能提示三种最可能的病因,而医生能捕捉患者未告知AI的关键症状(比如特定体征或环境因素),两者协同将大幅提升诊疗效率。医生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深度医患沟通,比如患者带着AI初步结论就诊时,医生就能针对性聚焦核心问题。

教育则是另一块沃土。以我自身为例:量子力学始终让我着迷,但囿于理解门槛,多年只能复述科普内容。现在有了无限耐心的AI导师,它能解析观察者效应的本质,通过引导式提问帮我构建系统认知,这种个性化教育将重塑知识获取方式。

最喜欢的AI应用

Host您能分享一下最喜欢的三个AI应用吗?

Reid我最喜欢的三个AI应用,其实应该说四个,因为必须包含我们团队开发的Inflection Pi。除了它之外,首先是ChatGPT,它像一位全能的数字研究助手;其次是MidJourney,这款工具激活了我的视觉创造力,让我这个原本不擅长图像创作的人也能将脑海中的画面具象化;第三个是微软的编程协导工具Copilot,我正在深度体验它如何重塑普通人的编程方式——这预示着未来人机交互的根本变革。而Inflection Pi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训练它同时具备顶尖的情商(EQ)和智商(IQ)。它能进行富有温度且专注的对话,这种突破已在行业内引发连锁反应——许多团队开始将情感智能模块整合到他们的AI系统中。

Host您开发的AI分身已高度逼真,视频展示效果令人震撼,那么您认为每个人都该创建自己的数字分身吗?当意识到AI能比自己存在更久时,是否改变了您对人生遗产的认知?

Reid实际上,目前我的AI分身寿命其实更短——因为我们在持续迭代版本。但长期来看,尤其对于有后代的人,数字分身能实现跨代际对话,这种人文价值值得探索。媒体从业者,比如你和我,也能借此拓展内容形态,比如我的AI分身已能代替我发表峰会演讲。未来,你的AI代理可能直接管理日程:我们明天的咖啡约是2点还是3点?确认3点后是否需要调整?” 遇到紧急事务时,它会判断后说:这个问题需要真人介入,我尝试为您接通电话。

Host非常感谢您,让我重燃希望。要知道我原本以为AI会取代一切,但现在明白它其实是人类的增强器,这正是您新书的核心观点。

Reid是的,我们正在推进各种AI小实验来放大这种增强效应。

原视频:Silicon Valley Girl, LinkedIn founder: how to get ahead while others lose their jobs | Reid Hoffman @reidhoffm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1AjTnsubI&ab_channel=SiliconValleyGirl

编译:Grace 

请注意,本文编译自文末载明的原始链接,不代表Z Potentials立场。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想法或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探讨。

Z Potentials将继续提供更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球化等领域的优质内容。我们诚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您加入我们的社群,与我们共同分享、学习、成长。

——-

(文:Z Potentials)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