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为何“下注”腾讯 ima?

内容编辑丨特工小天
内容审核丨特工少女
这周末非常荣幸参加了腾讯 ima 知识号见面会。分享来自现场的一手信息:ima 现已经积累了近 1000w 篇内容,服务了百万级的用户问答。
以及在不远的将来,ima 知识号会给予创作者加 V 认证和流量曝光;产品会更新留言互动、创作者中心和知识码功能;且在积极探索商业化方向,让创作者们赚到钱。
活动现场来了法律、教育、自媒体等各行各业的内容创作者们,大家一起交流了 ima 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里的工作流的,以及对 ima 的理解、期待和吐槽。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AI 创作类工具千千万,为何 ima 会是大家的 No.1?

千千万 AI 创作类产品的真实需求

在我看来以前的没有生成式 AI 能力的相关产品,做的是 Knowledge in,Thoughts out 的事情。就像 flomo 的理念那样: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现在 AI 时代下,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 Prompt in,Everything out大模型+RAG 这个能力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这里的 Everything 可能包括检索到知识库内容也可能是幻觉,还有可能是全新的 AI 给予的灵感。

比如在知识库存了一些资料在我脑海里是点知识但是当我提问时,AI 能帮我 Connect Dots to a Line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认识,这种体验就有点像 Perplexity CEO 之前说的他要做的不是搜索引擎,而是知识发现

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 AI 笔记类产品,或者说 AI 智能协作平台产品,是真真实实的需求;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杀入这个赛道,也说明这是一个真需求。

两年涌现了非常多的产品尽管大家讲的故事五花八门,比如记忆外挂生活助理第二大脑等等核心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只是切入点不同,比如 PLAUD 从硬件层面切入,最近新融资 4300w 美元的 Granola 从会议纪要切入。

大家核心上都在做这三个能力。包括内容输入比如现在很多产品也都做了浏览器插件方便剪藏还有基本的云存储共享能力以及生成式 AI 带来全新的搜索生成能力自动标签分类模糊查询生成待办,以图片和音频的形式进行多模态输出等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 ima
我们跟许多 ima 的创作者和用户交流,会发现大家都在讲 ima讲的不是同一个 ima一千个人当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个人当中也可能有十个 ima。
国产的 NotebookLM智能浏览器知识收藏夹”等等都是我们听到一些大家对 ima 的不同理解

flomo 在官网写着一句话只专注记录整理想法拒绝 All in One

那谁 All in One 了呢?在我看来 ima 就是。从 24 年 10 月推出工作台和个人知识库,到 12 月的共享知识库,再到今年的 3 月的 ima 知识号,ima 已经更新了非常多丰富的能力。

如果产品定位偏向个人生活还是团队协作输入的内容碎片化内容还是大块系统资料来划分一个象限,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一个定位而 ima 占据位置最大的

在 ima 用户不仅可以剪藏,还能创作共享一站式满足内容工作者需求。知识号的粉丝除了可以体验到原先知识星球所有基本功能还增加了 AI Chat 新体验

但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内容创作者们真正“下注” ima。

下一代知识管理与内容社区
大家最看重的是什么?还是腾讯生态。
拿特工宇宙如何使用 ima 举例,首先是对外。
我们平时会做很多读者交流群还有活动群很多时候一些独家的优质内容或者想分享的资料,会只发到社群里面批量选择几百个群很麻烦
很多消息可能被顶上去,大家没看到或文件过期还会来私信问。如果用飞书、百度网盘、知识星球等,用户查阅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流量也被分散

ima 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新的资料就丢到 ima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快速访问我们知识库方便很多。此外还多了 AI 问答能力锦上添花

我们会在每篇文章最下方给我们的 ima 知识库引流,腾讯 ima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背书ima 官方推荐我们的知识库也能让读者更信赖我们账号品牌

此外还有对内团队协作的赋能,我们希望我们所有账号内容资产选题策划、AI 生成的素材内容都能在一个内容中台上。现在非常分散,团队协作不是很流畅资产沉淀也不集中
虽然目前 ima 还存在“资产迁移不便”,“模型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等小问题,但长期来看,ima 有机会成为所有内容团队的内容中台。

大家现在都说 2是 Agent 之年,其中 AI Coding 赛道很火,Cursor 现在已经成为开发者全新的 IDE ,而 ima 可能就成为内容工作者全新 IDE

此外,我们希望接下来基于 ima 做的 AI 笔记,可以支持一键分发到公众号腾讯新闻等腾讯内容生态渠道,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内容工作者创作的问题,还提升了分发的效率,这也将成为 ima 借助腾讯生态,吸引内容创作者的一大优势。在此许愿该功能后续真的能上线。

总而言之,我们相信,随着 ima 知识库和知识号的迭代,会成长为腾讯体系内全新的知识管理和内容社区。

(文:特工宇宙)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