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3000万人在看的动画竟由AI制作?解密背后团队和制作过程

在好莱坞演员罢工的时候,这家初创公司已经开始用AI做动画了。
编译 |  王涵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5月23日消息,2年前我们还在对着人工智能(AI)生成的“威尔·史密斯吃面条”视频捧腹大笑时,一定想不到AI已经开始在动画领域大展拳脚了。
动画制作初创公司Toonstar的实践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如果AI被用来制作动画片,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约翰·佩克(John Peck)正在配音,图源:《纽约时报》

“Fear not! For I shall lead ye to riches beyond your wildest dreams!”
在洛杉矶市中心狭小的录音棚里,33岁的约翰·佩克(John Peck)正等待配音工程师的判断——这句台词够不够海盗味儿?工程师建议他再试一次,或许该用更沙哑的嗓音强调“wildest”,能让这个独腿海盗角色的喜剧效果更浓烈些。
佩克清了清嗓子再次演绎,引得制作团队哄堂大笑。随着工程师在笔记本上轻点几下,AI工具便将佩克的声线与卡通海盗的嘴型完美同步。这个角色将出现在YouTube系列动画《史蒂文与帕克》中——这部讲述痞子兄弟的周更剧集每周吸引3000万观众。
就在数年前,一分钟动画的唇形同步还需耗费四小时:动画师必须逐帧调整角色口型。而如今,AI工具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佩克这段戏的同步,其中还包括人工精修个别细节的时间。

01.
更少的人力,更低的成本:
动画领域面临AI带来的最大风险与机遇


《史蒂文与帕克》背后的初创公司Toonstar已将AI贯穿全流程——从打磨剧本到生成画面,再到为海外市场配音。“借助这项技术,我们制作单集动画的速度比行业标准快80%,成本降低90%。”Toonstar联合创始人约翰·阿塔纳西奥(John Attanasio)说。他兴奋地补充道:“这才是打造下一代热门IP的正确方式。”
AI创业者总爱高谈这项技术将如何“颠覆”影视制作流程,但在好莱坞传统派听来,这些狂热分子就像来劫掠的卡通海盗。那些拖慢进度、抬高成本的编剧、特效师和音效师,他们珍贵的创造力可能终究会被机器人取代。
但迄今为止,行业并未发生巨变。OpenAI等AI科技公司横空出世后,大型制片厂仍基本沿袭传统模式,人脑的艺术创造力仍远胜机器。迪士尼、环球、华纳兄弟等公司还在纠结于生成式AI的核心问题:技术如何构建?版权方如何获偿?工会将作何反应?
不过有一点已很明确:在娱乐产业中,动画领域面临AI带来的最大风险与机遇。

▲制作现场路透:设计师修正动画人物形象,来源:《纽约时报》

4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3万亿元)的全球动画产业(含电影、电视动画、游戏、动漫)早已被电脑制图技术主导——迪士尼动画工作室自2011年起就再未推出过手绘电影。换言之,与好莱坞其他领域不同,动画公司并不抗拒技术。
但即便使用电脑,制作动画电影,甚至卡通片,都需要大批艺术家、动画师、平面设计师、3D建模师等专业人员,成本仍异常高昂。制片厂寻找更高效的方法的动机十分强烈,而AI已能以更少人力更快完成更多的工作。
迪士尼影业前主席、梦工厂动画联合创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曾预测,到明年,制作一部大型动画电影只需约50人,而十年前需要500人。他在播客节目《文化速度》中谈到AI时表示,如果现在创办梦工厂,他会“全身心投入这项技术”。
这正是Toonstar正在做的事,其采用的AI辅助制作流程,或许预示了行业巨头们的未来方向。

02.
技术颠覆发行模式
开创动画领域新未来


现年53岁的约翰·阿塔纳西奥(John Attanasio)与46岁的Toonstar另一位创始人黄露莎(Luisa Huang)都起步于传统制片厂。2001年《怪物史莱克》风靡全球时,他加入了梦工厂动画营销团队,她则同期进入迪士尼战略规划部,两人后来都曾供职华纳兄弟。
直白地说,他们并非投机分子,但确实是“叛逃者”。“好莱坞对变革的抗拒已到瘫痪程度,”阿塔纳西奥说,“我们忍无可忍。”

▲从左到右分别是:黄露莎(Luisa Huang)与约翰·阿塔纳西奥(John Attanasio),来源:《纽约时报》

拥有MBA学位的二人于2015年初离开华纳兄弟。“那年早间,卡通片开始消亡,最后一家播出它们的广播公司放弃了,因为孩子们都泡在YouTube上,”黄露莎回忆道,“我们当时就想:卡通片难道要就此绝迹?”
这引发了他们更深层的思考:如果动画巨头汉纳和巴伯拉活在当下会怎样做?
上世纪50年代末,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与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通过革新制作流程开创了电视动画时代。面对小屏幕对海量内容的需求与微薄预算,他们将每秒原画帧数减半,单集所需新绘图从1.4万张压缩至2000张。
出人意料的是,这反而催生了一个动画黄金时代。汉纳·巴伯拉公司的热门作品包括《摩登原始人》(1960)、《杰森一家》(1962)、《史努比》(1969)、《超级朋友》(1973)和《蓝精灵》(1981),这些作品至今仍通过重播和周边商品持续盈利。
2015年在洛杉矶仓库创立的Toonstar,立志为YouTube时代重构动画生产体系。“当流媒体颠覆发行模式时,好莱坞几乎毫无作为,”阿塔纳西奥说,“我们不愿看到创作技术革命重蹈覆辙。”

03.
生成式AI的爆发改变了游戏规则


早期他们为Snapchat制作短片(后者后来成为投资人),试水过区块链内容,还在Musical.ly培育虚拟网红,从Greycroft等风投募得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03万元)。到2021年,他们已建成适应社交媒体节奏的动画流水线,但图像创作仍是瓶颈,因为当时的AI尚不足以承担核心绘图工作。
2022年生成式AI的爆发改变了游戏规则。Toonstar基于开源架构开发了自主图像生成系统“Ink & Pixel”,这个名字戏仿了迪士尼当年由大批描线师与上色师组成的部门,他们曾在透明赛璐璐片上手工绘制每一帧画面。

▲“Ink & Pixel”示意图,来源:《纽约时报》

“我至今仍会激动,因为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啊,这真的可行’。”阿塔纳西奥回忆Ink & Pixel系统初见成效时的情景。
但就在此时,好莱坞掀起了对生成式AI的激烈抵制,超过17万名演员和编剧在2023年发起罢工,部分诉求就是要求制片方限制AI使用。创作者们憎恶这项技术的另一个原因在于:OpenAI等公司用网络抓取的数据训练模型却未给予补偿。
阿塔纳西奥当时公开反驳道:“与其担忧AI夺走工作,不如思考如何用它推动电影革新。”这番在行业刊物发表的言论招致“AI渣滓去死”的激进回复。

04.
艺术家主导,AI代替70%基础工作


Toonstar采用“版权清洁”的生成式AI引擎,“Ink & Pixel”仅用委托创作的artwork训练,而非网络抓取数据。黄露莎强调:“必须是艺术家主导技术,而非相反。”他们的核心准则是H.I.T.L.(Humans in the Loop,人类始终参与决策闭环)。
《史蒂文与帕克》的创作周期通常从周四的视频会议开始。24岁的TikTok网红、该系列联合创始人帕克·詹姆斯(Parker James)从家中接入,与编剧和制作主管共同打磨剧本。
这一环节全程人工创作,禁用AI,但他们会使用名为Spot的AI分析工具研究观众数据:哪些片段被反复观看?弃剧时刻剧情进展到何处?结果发现观众对剧中的宠物狗Murphy兴趣平平,”这很意外,谁会不喜欢可爱狗狗呢?”黄露莎笑道。
周五完成剧本后,周一进入AI辅助的前期制作。Ink & Pixel系统根据剧本分析所需新图像。“生成概念师”输入“红色头巾”“棕色皮靴”等提示词,系统即刻生成多个符合剧集美术风格且比例正确选项。设计师选定基础形象后手工调整,比如添加木制假腿增强喜剧效果,全程约20分钟。

▲制作现场路透:定稿后录制对白,来源:《纽约时报》

“这部分非常主观,正因如此才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参与,”黄露莎解释道,“我们的目标是让AI完成70%的基础工作。”Toonstar的首席设计师霍莉·迪菲利皮斯(Holly DiFilippis)将AI生成的角色比作“穿着戏服的模特人偶”。
26岁的迪菲利皮斯说:“AI只提供基底,我们艺术家的职责是通过细节赋予角色视觉个性,决定这个海盗是该带点邪气,还是应该滑稽搞笑,这些创作选择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
接下来,动画师使用专属软件构建场景。剧本定稿后(有时甚至更早)录制的对白会通过AI工具自动同步到角色唇形,另一套AI程序则负责添加滑板撞击路缘等音效。“传统方式需要人工在音效库里大海捞针,”黄露莎说。
此外,Toonstar采用初创公司ElevenLabs的技术,能即时将角色配音转换成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日语,通过YouTube进行全球分发。
到了周四,新一周的制作循环又将启动。

05.
结语:AI时代,动画门槛终将消失


Toonstar远非好莱坞最炫酷的AI初创公司。
融资3亿美元的Runway近期发布了面向成人观众的6分钟动画试播集;去年秋季成立的Asteria自诩为“AI时代的皮克斯”,其首部作品《古怪鸟秀》已上线;由前二十世纪福克斯主席彼得·切尔宁(Peter Chernin)支持的Promise工作室,以及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投资的Invisible Universe(又一家自称”网络皮克斯”)都在布局同类业务。英国AiMation工作室甚至用全AI工具制作了87分钟长片《机器人成长之地》来招揽人才。
但正如阿塔纳西奥所言,Toonstar已用自己草根的方式提供了“成功蓝本”:通过AI将单集动画制作周期压缩至7天,成本控制在传统模式的1/10。这种高效创作体系或许正预示着,当迪士尼还在为AI伦理争论不休时,新一代动画革命已从YouTube作坊悄然兴起。

▲AI生成海盗形象示意,来源:《纽约时报》

无论是短片、新剧集还是旧片段合集,《史蒂文与帕克》的内容已经持续稳定产出超过两年。据Toonstar统计,该系列累计观看量已达75亿次。阿塔纳西奥拒绝透露具体财务数据,但确认公司已实现盈利。
目前Toonstar正与帕克·詹姆斯共同拓展该IP的商业版图:已与兰登书屋达成协议,将推出多部改编漫画小说;多家流媒体平台也表示有意将其开发为传统动画剧集。
今年秋季,Toonstar计划推出多部新动画剧集,每部都将与知名YouTube或TikTok创作者合作开发。“由于动画制作历来成本高昂、周期漫长,许多人才被挡在门外,特别是年轻创作者,”阿塔纳西奥说,“我们认为动画不该是私人俱乐部。”他还补充:“有了AI技术,这个门槛终将消失。”
来源:《纽约时报》

(文:智东西)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