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AI的“万元年费”,怎么就惹到了抖音顶流“月半猫家族”?


作者 | 石濑
编辑 | 张洁


最近,一场创作者“起义”,把海螺AI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始于MiniMax近期推出视频模型Hailuo 2,并同步更新了海螺AI配套的会员体系。一夜之间,原本靠着免费积分制作半猫视频的创作者们,不得不面对最低每月68元、最高年费过万的订阅门槛。



这记来自平台的“背刺”点燃了创作者们的怒火。一部分创作者直接发布停更声明,控诉海螺AI会员费太高;另一部分选择转战其他AI视频工具,同时喊出了“猫能载螺,亦能覆螺”的口号抗议,让这场围绕AI视频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发酵。



一时间,上万元的年度会员费成了讨论的焦点,逼得官方又是发视频道歉,又是私信创作者送会员福利。



拉满节目效果的是,这句口号也被海螺AI官方引用,但大多数半猫粉丝并不买账,还嘲讽海螺AI“没有胖猫谁认识你”。




半猫,又称月半猫,这两种叫法都是由“胖猫”演变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轰动全网的“胖猫事件”。


“胖猫”原是事件中因感情受挫跳江离世青年的网名,网友们自发地以此为代号进行二次创作和改编,制作了一系列AI动画短片,甚至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大量粉丝的独特IP。



AI顶流IP“月半猫家族”围攻海螺AI


从全网影响力来看,月半猫堪称AIGC界顶流IP。

 

据新榜旗下多平台数据工具显示,截至目前,#月半猫#半猫#半月猫等相关话题全网累计播放量已超30亿

 

月半猫的流行或许正是“猫能载螺,亦能覆螺”这句口号最生动的注脚。

 

仅抖音单平台,话题#月半猫 的累计播放量24亿。话题参与用户主要集中在18到23岁,以二次元类用户居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月半猫的主要受众是学生群体。



月半猫最经典的形象是一只外表萌贱的蓝色胖猫,它不仅喜欢吐槽时事热点,还会每天“报日历”讨厌周一、喜欢周五,比网友的手机日历提醒还准时。



除了“报日历”,月半猫的视频内容多以吐槽和讽刺为主,网络热梗信手拈来,用一种“淡淡死感”的声音化身网友“嘴替”。例如,抖音博主“小小老某某”发布的这条吐槽视频获赞66万,实际内容很简单就是在讽刺那些嘴上说着“你赢了我不跟你吵”,实际上既不占理又装大度的人。



这种独特音色可以通过现有制作渠道轻松实现。例如,剪映的文本朗读功能中的“抽象苦命音”,以及网友自发在MiniMax旗下另一款产品“星野”中上架的相关智能体,都能复现视频中魔性洗脑的月半猫经典声线。



另外可以考究的是,这只蓝色胖猫形象并非凭空诞生,原型可追溯至“胖猫事件”当事人最喜欢的《王者荣耀》英雄“梦奇”,经由AI再创作后,才演化为如今形态各异的月半猫形象。


在众多版本中,最受网友喜爱、被奉为经典的1.0和3.0形象都出自海螺AI之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螺AI更新收费模式后,创作者在停更声明中普遍提到,海螺新模型更新后“很难再生成以前那种可爱的半猫了”,豆包等其他AI视频工具也都无法复刻原版月半猫的独特神韵。


@视频号“月半喵喵”


因此,当创作者因“高昂年费”被迫停更时,在粉丝眼中,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结合这个IP悲剧性的起源,许多人将之称为“胖猫的再次陨落”,第一次陨落是生命的逝去,第二次是其数字生命的消亡。



随着月半猫的形象和故事在互联网上不断演变,对大多数网友来说它原本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与其说这类内容是纪念“胖猫”,不如说它更像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电子宠物”和“赛博嘴替”

 

正如一位资深粉丝所言,很多人早就习惯了“月半猫”的陪伴:“它在的时候觉得烦,突然要走了又舍不得。本来没有那么喜欢,海螺AI这事一出,反而真的有点爱上了。”她将这种不舍形容为:抖音不能没有月半猫,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在网友的二创整活下,基于最初的月半猫形象还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半猫家族”:既然“胖”可拆为“月”和“半”,那么两只月半猫自然就组成了“朋半猫”,以此类推,月半猫遗传实验示意图如下所示。



可以说,月半猫的流行,印证了AI视频工具对互联网二创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过去,要制作出具有统一风格、稳定更新的动画短片,需要专业的动画、建模、渲染等技能,成本高、周期长。而海螺AI等工具的出现,将这一流程简化,普通用户只要有创意,就能快速、批量地生成质量相当不错的视频内容。

 

“月半猫”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产物。创作者们能够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或是纪念“胖猫事件”、或是吐槽日常生活),用极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海量内容,并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迅速传播,最终形成一个全网拥有30亿播放量的IP。



贵到冲上热搜,

海螺AI的“万元年费”属于什么段位?


海螺AI的万元会员定价,不仅在月半猫创作者群体中引发不满,相关话题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MiniMax官方随后解释了此次调整:年费达万元的至臻版会员由原先高级版会员升级而来,维持此前高级版全部权益的同时,还提供了每月12000贝壳(即积分)用于Hailuo02模型生成。

 

并且由于Hailuo 02的Prompt响应质量大幅度提升,内部测试中抽卡的命中率变高,创作单个视频实际消耗的贝壳会比Hailuo 01模型更低。

 

因此,官方称Hailuo 02模型官方价格显著低于Runway、可灵等国内外同类产品,在提升创作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行业底价

 

那么问题来了,海螺AI收费到底贵不贵,在同类工具里属于什么段位

 

我们整理了市面上7大主流AI视频工具,对比维度限定在各个平台最新模型(如可灵参考的模型是2.1大师版、Runway参考的模型是Gen-4生成1080P高清视频的每秒单价。需要指出的是,价格与各家的模型性能、产品定位及功能特色紧密相关。因此,本文仅从创作者在市场上的“可选性”这一视角出发,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

 

从下图可见,海螺在一众产品中定价并不算突出,0.9元/秒的视频生成单价低于可灵 (2元/秒) 和 Runway (约1.99元/秒) ,仅高于Vidu (0.3元/秒) 和即梦 (约0.73元/秒),处于市场的中低位。



虽然每秒视频单价不高,但从最直观的年度会员收费来看,海螺AI确实一骑绝尘,是国产AI视频产品中唯一个年收费过万的,这也成了“半猫海螺AI事变”话题发酵的关键因素。

 

除了年费过万,海螺AI还取消了每日免费积分制度,这一度让月半猫创作者持续免费使用海螺AI进行创作变得不可能。并且官方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创作者进行点对点赠送会员,而非实施普惠政策。

 

而“取消免费积分”在目前AI视频产品圈并不常见。

 

相比订阅套餐、分层订阅等传统互联网产品定价策略,AI视频产品基本清一色采取了混合模式(订阅+按量),用户订阅费保证产品基础收入,同时又能通过使用量来获取额外收益。

 

为了打“价格战”,一些产品也衍生出多样的付费转化策略。一方面,通过提供免费试用/积分、或在特定模式下“不限量”生成(如Vidu旗舰版的错峰模式)来降低使用门槛,实现用户拉新。另一方面,则通过付费解锁核心功能(如可灵的“高品质模型”与去水印)来促成付费用户转化。

 

与传统互联网服务不同,AI视频生成的算力成本,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用户越多,同时在线生成视频的需求也就越大,对算力的需求也就越高。

 

即便厂商愿意早期“烧钱赚个吆喝”,随着AI视频技术的普及和创作生态的形成,创作端完全免费的时代注定无法长久,且这一红利窗口期越来越短。

 

“半猫海螺AI事变”便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这次冲突中最核心的一点,在于“月半猫”的形象并非任何AI工具都能复制,其萌贱的外表与海螺AI特定版本的模型深度绑定。

 

也就是说,创作者和粉丝们认同的,不仅仅是“一只蓝色的胖猫”,而是“之前海螺AI生成的、具有特定感觉的那只猫”。

 

对于海螺AI而言,月半猫的泼天流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品增长和用户拉新,但当平台与一个特定的、具有强烈情感属性的IP捆绑过深时,平台的一举一动都将被置于放大镜下检视,所谓“猫能载螺,亦能覆螺”的背后,是AI圈新贵也难以回避的“流量反噬”宿命。




(文:AI新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