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飞书的深度用户和老基友,我自然是也来到了现场。
我这两年,跟之前做金融公司的时候还不太一样,我们这次完全没有别的系统,没有ERP,没有CRM,没有OA,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自研中台。
几乎我的所有的业务、流程和流程,都在飞书上,所有的数据,也都存在多维表格里,这玩意就是我们现在最核心的数据库。
而所有的的数据分析,也都是用多维表格的仪表盘在做。
现在所有的协同,也基本都是自动化,很多的重复性任务,我们也都做成了飞书上的基于多维表格的工作流。
所以,对飞书的每一个更新,特别是AI能力这一块的,我自然是极度的期待,因为它基本代表了我公司整体效率的上限。
而今天,飞书攒了一波大的,更新的东西有点眼花缭乱。
这一次,飞书知识问答,正式上线,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当时的体验,现在,你终于可以用飞书搭自己的AI知识库了。
AI会议的功能继续补全,在他们的定义中,达到了M4级别。
还有全新的产品飞书Aily、飞书妙搭、多维表格的全新能力。
简单来说,它就是你的企业版Manus,一个能调公司内部知识库、任务系统、项目进度,并且能跑MCP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Agent平台。
通用Agent固然好,但是在很多时候,他没办法进企业。
核心问题跟曾经的大模型进企业是一样的,还是因为数据。
我们现在越来越能看到,曾经的AI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就是新时代最宝贵的核心资产。
很多的垂直Agent比如飞猪问一问、阿里国际站的OKKI、设计类的Lovart为什么强,还不是因为过去很多年的数据和生态的积累吗。
而每一家企业里,其实理论上,都需要自己的Agent,这个Agent不服务于其他的客户,只解决这个企业自己的需求,那对应的,我不可能把公司的数据都扔给Manus。
第一老生常谈的数据安全问题,我不可能把这个东西泄漏出去。
第二很多新时代的企业数据都在飞书里,都是云文档、多维表格、各种飞书妙计的会议纪要啥的,我不可能每次用的都把对应的文件导出城pdf或者excel扔给manus吧,这体验也太差了。
第三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太多也太个性化了,你很难用一个通用Agent来解决。
可以接入各种各样的飞书专属MCP,比如飞书云文档、飞书项目、飞书任务等等,估计还有很多的原来的三方应用的MCP,这个生态确实是独有的,对于开在飞书上的企业确实非常香。
看官方case也有联网和知识库,可惜的就是我还没拿到内测,等我拿到内测资格一定来第一时间分享。
我自己其实经常会基于飞书去开发各种小系统小插件,比如我们之间做了一个,奥特曼一在X上发新产品,就会自动通过飞书给我打电话实现叫醒服务我用AI监控了奥特曼,当他一发推特AI就会自动给我打电话。
但是说实话,开发难度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对于一般的非开发者来说,想搞定还是有一点麻烦的。。。
所以,这一次飞书妙搭,我还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大概率是可以打通飞书的开发者平台,来实现一些更有趣的需求的,这就不用我们天天在后面翻文档了。
这对我们这种内容公司来说,是质变。
因为我们一天要跑太多种不同的流程了,要做太多的自定义插件了。
而现在,我们的运营、财务、甚至每一个不懂技术的人,都可以通过飞书妙搭,来针对自己的SOP和流程,开发新的插件和系统,
不用画原型图,不用写需求文档,页不用请产品经理和前后端开会,你自己就可以直接干了。
就像多维表格的仪表盘把数据分析的能力下放,而飞书妙搭,终于把系统搭建的权利,开放给了更多的非技术岗位。
“我要一个系统,可以查看所有KOL的刊例、报价、历史合作数据,还能针对品牌方的需求直接AI选号,同时生成一份报价单。”
还有太多太多的想法了。
飞书自己在发布会上也展示了一个案例。
极兔武汉转运中心中心运营组问题件组长胡政委,用飞书妙搭搭建了智能业务工作台,支持数据分析、工单管理等多种能力。整个搭建过程纯靠对话完成,在使用中也能随时按需迭代。
多维表格几乎替代了我之前的所有业务系统,成了我们整体最核心的基建,每一个系统其实现在就是一张表。
内容数据统计表、选题创意表、项目执行进度表、单项目协同表、博主刊例表等等等等等。
说实话,如果多维表格宕机一下,对我们的影响就约等于地震。
我们不一定是一家AI Native公司,但是绝对是一家多维表格Native公司。
这个功能,说白了,就是让你的多维表格看起来和用起来,都像一款真正的产品。
就是以前你用多维表格的时候,即使拉了仪表盘,也是在看格子、看数据、看可视化,整体,其实更像是一个静态的可视化文档。
而现在,你可以基于多维表格,直接拉出一个看起来就是一个完整后台系统的页面。
甚至因为权限管理,每个用户登录进去看到的页面不一样,页面之间有流程跳转、权限管理、数据联动……
它跟妙搭的区别是,妙搭更多的是AI对话形式,并且是从0到1的系统搭建,而多维表格的应用模式,是根据已有的多维表格数据,根据模板和托拉拽的交互模式,搭建系统,你们看这个视频,就明白了。
我其实万万没想到,飞书会把多维表格的应用模式掏出来。
真的,我脑子里有已经有无数种想法了,我真的想立刻就用上,把我们的多维表格全部做成体验更好的应用。
这可能就是一个,曾经在用户体验设计行业摸爬滚打了七年的设计师的本能吧。
除了应用模式之外,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酷的就是仪表盘里,数据分析能力有了全面升级,添加了一系列专业的 BI 分析组件。
作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人,这个对我来说,同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还有一个虽然比较硬核,但是也提一嘴,就是多维表格里面,工作流的AI能力。
之前的AI字段接入了多维表格的表格里面,但是工作流中还不支持,而这一次,补上了。
现在你可以用嘴来生成工作流了,就跟AI生成excel公式一样简单。直接口喷,一套工作流就出来了。
还第一次,支持了Agent节点。
从所有地方都能看到,飞书的核心,就是继续下放门槛,让原来的更多的遥不可及的能力,比如系统、比如BI、比如工作流等等,成为企业里,人人都能用上的能力。
但是,还没完,飞书这次还有一个最骚的,他们把多维表格独立出来了。
然后,现在你在钉钉和企业微信上,可以用飞书的多维表格了!!!
这个决策实在太牛逼了,也太骚了。
好的产品,就值得给所有人用,让每个人的创意和价值,都能最大化,让这个组织,更有生命力。
一年前,选择把公司开在飞书上。
这就是我创业以来最正确的选择。
最后一个段落,我想说说我自己。
我是做用户体验出身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自己养成的习惯,更多的是从细节入手,从同理心入手,从情感入手。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懂管理、懂系统、懂流程的人。
但我很庆幸,在这个AI时代,在我试图构建一种媒体新组织的过程中,我遇到了飞书。
它让我理解了一句话:
“协作即沉淀,沉淀即智能”。
它让我相信了,工具不是来替代人的,而是来放大人的。
让创意被记住,让流程被沉淀,让判断被提取,让经验被总结。
我们每一次的进化,飞书的每一次更新之后,我相信,我们的组织,都能变得更聪明一点。
突然想起了影视飓风那句话。
“无限进步”。
这四个字,送给飞书。
也送给每一个,正在使用飞书的你。
(文:数字生命卡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