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一度传出被 OpenAI 以 30 亿美元收购的 Windsurf ,前两天突然传出被 Google 截胡,创始人还被曝出和高管瓜分 24 亿美元,背刺数百名员工。
刚刚,事情又一次迎来反转。
AI 编程初创公司 Cognition 正式宣布已与 Windsurf 签署收购协议。
Windsurf 是一款具备智能代理特性的集成开发环境(agentic IDE),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把传统 IDE、代码助手和能自己干活的智能体(Agent)合三为一,目标是在 AI 时代让开发者「少写代码,多审代码」。
本次收购涵盖 Windsurf 的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和品牌,以及其业务,具体包括:
Windsurf IDE,将全面接入最新版本的 Claude 模型
每年经常性收入(ARR)达 8200 万美元,并持续高速增长,企业 ARR 季度环比翻倍
超过 350 家企业客户及数十万日活跃用户的庞大用户群体
短期内,Windsurf 团队将维持现有运营模式,Cognition 将继续专注于通过其核心产品 Devin 提升工程效率。未来几个月将加大投入,将 Windsurf 的核心能力和独特知识产权整合到 Cognition 的产品体系中。
根据此前报道,OpenAI 原本计划以 30 亿美元收购 Windsurf,但谈判最终告吹。取而代之的是,Google 以 24 亿美元非独家许可费用获得 Windsurf 技术使用权,并聘请 CEO Varun Mohan 和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等核心人员加入 DeepMind。
Douglas Chen(左)和 Varun Mohan(右)
OpenAI 收购谈判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是 Windsurf 团队对与微软合作协议下编程助手整合方式表示担忧。OpenAI 与微软的现有协议显示,微软拥有 OpenAI 模型的独家托管权,并可在 2030 年前访问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一旦交易完成,Windsurf 的技术成果也可能间接落入微软控制之中。
作为 Claude 模型的重要客户之一,Windsurf 在被 OpenAI 传出收购意向后,从原本的中立 AI 平台转变为「潜在敌对」工具商。Claude 4 发布当天,包 括Cursor、Devin 和 GitHub Copilot 等竞品均宣布集成新模型,唯独 Windsurf 被排除在外。
有趣的是,在出价收购 Windsurf 之前,OpenAI 也曾接触过 Anysphere,希望收购 Cursor。但这一收购讨论最终未果,因为该初创公司表示「即使是 OpenAI」也不愿意被收购。
外界普遍认为,这场「断供」并非偶然,更像是 Anthropic 对 OpenAI 意图收购 Windsurf 的回应。
与此同时,Anthropic 正在推进自建生态闭环,并在其「Code with Claude」开发者大会上高调布局 AI 编程业务,与 Windsurf 核心业务形成直接冲突。
上个月,Mohan 更是在社交媒体公开控诉 Anthropic 在仅提前五天的情况下,几乎切断了 Claude 3.5 Sonnet 与 3.7 系列模型的第一方调用容量。尽管仍有部分第三方算力支撑,但远不足以满足现有用户需求。
为此,Windsurf 紧急上线应急方案,包括限制免费用户访问、启用自带 API 密钥接入路径,并以优惠价格推广 Gemini 2.5 Pro 模型以缓解容量压力。
当 Anthropic 开始限制 Windsurf 访问 Claude 模型的权限时,或许正是 Windsurf 开始动摇的转折点。在 OpenAI 谈崩、Google 抛出 24 亿美元橄榄枝之后,Windsurf 猛打方向盘驶向了 Cognition 这条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与 Windsurf 的交易将为部分 Windsurf 投资者带来回报,但只有已归属股份的员工将获得现金补偿,而过去一年内加入,尚未归属股权的员工则无法获得任何经济补偿。
这一该消息也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质疑,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创始高管团队对打工人的一次「背刺」行为。为此,Cognition 今天发布的官方声明着重强调 Windsurf 所有员工都能在这笔交易中获得应有的待遇:
100% 的 Windsurf 员工将参与此次交易的财务分配
100% 的 Windsurf 员工将不受归属期限限制,其已有工作成果将全部确认
100% 的 Windsurf 员工将获得已完成工作部分的全部期权加速归属
近两年来,AI 编程环境领域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迅猛。Cursor 的年经常性收入已突破 5 亿美元,根据外媒 TechCrunch 4 月份报道,Windsurf 的 ARR 曾达到 1 亿美元,成为这一赛道上的强劲黑马。
Windsurf 自身也强调,公司「魔力」不在于调用了哪款模型,而在于其深度语境理解、用户体验设计以及企业级集成能力,这些都不是单一模型 API 能够替代的。Varun Mohan 几天前曾在公开场合中表示,代码生成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工程能力体现在调试、测试和系统设计上。
根据知名分析机构 SimilarWeb 的数据,开发者类 AI 工具近 12 周流量增长 75%。SNS Insider 也指出,编程助手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5.4%。
AI 编程不仅是需求爆发点,也是付费意愿最强的赛道之一。
Cognition 总裁 Russell Kaplan 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此次收购是在周末 Google 交易公布后的数小时内迅速敲定的。第一次电话在周五下午 5 点后拨出,最终协议于周一早上签署。
Windsurf 临时 CEO Jeff Wang 表示「在所有 AI 团队中,Cognition 是我们最为尊重的一家。他们非常适合引领 Windsurf 进入下一阶段。」在他看来,这笔交易也为 Windsurf 近期「非常动荡的时期」画上圆满句号。
Cognition 最近一轮融资于今年春季完成,估值达 40 亿美元,由 8VC 领投。根据PitchBook 数据,公司累计融资超过 3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 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 和 Conviction Partners 等。
该公司由 Scott Wu、Steven Hao 和 Walden Yan 于 2023 年 11 月联合创立,三位创始人均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公司旗下核心产品 Devin 被称为「全球首位 AI 软件工程师」,具备计划和执行完整工程任务的能力,能够在 Linux 沙箱环境中自主编写、调试、部署代码。
当时,Cognition 宣传 Devin 在 SWE-bench 基准测试中的问题解决率为 13.8%,远高于 GPT-4 的 1.7% 和 Claude 2 的 4.8%。然而,尽管官方宣传颇具吸引力,但 Devin 的实际能力屡遭业内人士质疑。
一位有 35 年软件开发经验的博主通过逐帧分析和实际复现,揭露了 Cognition AI 公司对其产品 Devin 的虚假宣传。
比如 Devin 被宣传为能够「通过 Upwork 任务赚钱」,但实际上并未完成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且官方演示视频存在误导性,让观众以为 Devin 能独立完成复杂编程任务,实际上,代码质量低劣,使用了过时的编程方法,以及花费 6 小时以上完成博主用 36 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
有趣的是,Windsurf 曾用名 Codeium 和 Exafunction,这也意味着在这家公司上班的员工,用四年时间攒齐了四套工牌,也算是亲身见证了 AI 编程创业潮的持续震荡与变迁。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文:AP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