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施压,机器人也要打「价格战」|智涌分析

降价提销量,机器人行业来到商业化拐点。

田哲

编辑苏建勋

临近圣诞节,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条人形机器人Altas的视频演示,不再需要连着笨重的线缆,身穿圣诞服的Altas俯身下蹲,往后一跃,一个原地后空翻便完成了。

尽管波士顿动力没有公布电驱版Altas售价,但一位机器人行业人士告诉智能涌现,价格预估为百万元人民币。

△波士顿动力电驱版Altas 表演原地后空翻

在Altas视频公布的同一天,大洋彼岸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点燃了硝烟:众擎机器人推出人形机器人PM01,售价仅8.8万元起。

这再次刷新了人形机器人价格下限。2024年5月,宇树科技发布9.9万元起售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将人形机器人售价拉至10万元以内。

高成本曾是阻碍人形机器人量产的障碍。小米曾在2022年发布人形机器人,由于单台成本超60万元,因此难以规模量产。随着机器人初创公司不断出现,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机器人玩家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现在研发机器人不能只比较技术,还得拼价格。”多位产业上下游人士告诉智能涌现。

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在发展初期,产品没有统一定价,并且客户相对零散,因此低价成为了吸引客户,提升产品出货量的手段之一。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自2024年起,人形机器人行业已有价格战趋势,由于他的产品定价比市场同类产品便宜5成,这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订单。他表示,2025年其公司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数百台,是对手销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宇树售价9.9万元起的Unitree G1

他将价格战的部分原因,归结于投资人对销量要求。“现在一级市场的资金开始向少数企业汇聚,只有提高销量,才能吸引投资人。

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不过短短两年,但商业化压力却如重山压在机器人公司肩膀,而降价促销,是短期内提升销量的最佳手段。

降低制造成本,才能掀起价格战

从丝杠到关节模组,一台人形机器人全身的零部件可达上千个。但现阶段,机器人通常需要人工手动组装,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尚且不能像汽车制造那般,通过机器产线批量生产制造分摊成本,从而降低机器人的价格

有行业人士告诉智能涌现,一位技术员每天只能组装一台机器人,如果机器人线缆数量超过200条,组装时间将增加至四天;如果寻求外包公司组装,虽然缩短了组装时间,但成本将增加。

对于机器人公司来说,如果暂时不能通过工业化规模量产降低成本,只能从零部件寻找降价可能。

激光雷达是机器人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之一,能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因此其价格走向,一定程度反映了机器人整体成本变化趋势。


云深处机器狗 顶着一颗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机器人及其它业务激光雷达销量同比增长1600台,但收入却同比减少11.9%,原因是低价激光雷达产品占比增加。

激光雷达这类相对成熟的零部件,尚且能通过选择更便宜的产品,降低制造成本,但对于关节模组,大多数机器人公司只能无奈接受高价

关节模组是机器人成本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其占机器人bom成本比例超30%-60%,原因在于,其原材料丝杠价格居高不下

一位丝杠生产商告诉智能涌现,特斯拉宣布其人形机器人采用行星滚柱丝杠后,过去几年国内丝杠厂商一窝蜂地购买磨床,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甚至将拥有的磨床数量当做实力证明。

但一台磨床价格高则五百万,低则两百万左右,大量采购磨床后,丝杠厂商需要尽快回收成本,上述人士预计未来三年,行星滚柱丝杠不会明显降价。

为此,部分机器人公司自研零部件,替代外部采购。

云幕智造CEO贺亮告诉智能涌现,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公司正在自研关节电机,液压动力系统,灵巧手。他预计,通过自研零部件,机器人整体成本将下降30%-40%。

此外,接近宇树、云深处等公司人士也表示,公司在几年前就已自研电机,大幅降低了电机成本;因时机器人甚至购买丝杠原材料、磨床,实现丝杠自给自足。

市场、投资者施压,加速机器人价格战

机器人公司想方设法降价,发布演示视频提高销量,但现实是,目前人形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相对有限。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能够平稳行走,“技术已经算不错了”。

据《智能涌现》了解,机器人公司将人形机器人整体划分为两类

售价数十万、上百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拥有数十个关节自由度,具备跑、跳等能力。同时,其开放接口丰富,能够满足科研院校及机构多种开发需求,未来将投放至工厂等场景应用。

而售价十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是极度简化版本,其关节自由度通常为十余个,且接口数量更少。

无论哪种人形机器人,目前都没有合适的大规模落地场景,这意味着机器人公司的机器人出货量有限。但投资人施加的压力,迫使机器人公司降价促销。

“投资人今年对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位机器人公司高管告诉智能涌现,上半年,机器人只要能走就能得到融资,但下半年,投资人希望机器人能完成复杂的任务,还更倾向投资资金充沛的公司。

他表示,非头部公司要想继续融资,只能尽快具备规模的商业收入能力,否则很难生存。

与此同时,机器人公司数量增加,市场主导权正由机器人公司转向买家,也促使机器人产品降价。

因时机器人市场总监房海南告诉智能涌现,2024年初,考虑市场发展情况,因时机器人将灵巧手单只零售价下调1.5万元,今年其灵巧手的出货量已近2000台。

除了降价,机器人公司也开拓零部件产品业务,出售自研的零部件。

譬如,宇树中标多所高校模块材料、机械臂项目;智元机器人出售电机。在今年“双十一”期间,云深处宣布四足机器人、一体化关节降价数百、上千元。

在资本观望和市场挑剔的双重压力下,降价不再只是权宜之计,正成为机器人企业提升销量,获得资金支持的策略。只有提高销量,才能获得更多收入,吸引投资者目光的机会。

并非所有机器人公司愿意主动进入价格战。众擎机器人发布8.8万元的PM01后,一位行业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我挺讨厌这样的企业,大家应该先神仙过海,各取所能,搞定各自的客户,再提价格战。”

不过,机器人行业处于市场早期,留给机器人公司成长的时间仍然充足,它们都希望,价格战能更晚到来。

封面来源Pexels
👇🏻 AI👇🏻

36AI
👇🏻  👇🏻

(文:智能涌现)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