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杨文
要说这两天最有「噱头」的事儿,得是北京的这场机器人马拉松了吧。
前天,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0 支机器人团队参赛。
根据规则,此次比赛允许机器人自主奔跑,也允许跟随奔跑,还允许遥控操作。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 1 分钟,依次起跑,沿途设若干补给站,可更换电池、机器人。
最终结果也已出炉,跑完全程的机器人只有 6 个。
其中「天工」队用时 2 小时 40 分钟拿下冠军,途中并未更换人;「小顽童」队用时 3 小时 37 分钟获得亚军,途中更换一次机器人;「行者二号」队用时 4 小时 25 分钟获得季军,途中更换两次机器人。
-1-
史上首届机器人「残运会」
由于这群机器人「跑姿」稀奇古怪,给观众们贡献了不少搞笑名场面。
先说说冠军「天工」机器人。
它是第一个出发的,通体黑不溜秋,迈着大长腿、小碎步,整体来看姿势步态还算平稳正常。
不过在 17 公里的位置,天工机器人还是摔倒了,加电池满血复活后重新进入比赛状态,率先撞线胜出。
网友调侃称:选对皮肤很重要,长跑还得看「黑人」。

咱们的「顶流」宇树机器人 G1 呢,刚起跑就栽倒在地,真・一秒都不带犹豫的,给旁边的小哥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它马上原地爬起来,抬手跟观众打个招呼就往前跑,但速度仍像老大爷遛弯,慢慢悠悠。
不少网友纳闷,这个平时就爱表演斧头舞、侧空翻的宇树 G1,咋一到跑步就摔跤?
宇树也在第一时间发了篇「小作文」,大意是宇树官方并没有参加这场比赛,而是忙着准备格斗直播,这次马拉松比赛是客户用自己的算法自行参与的,因此表现差别很大。
这次半马意外走红的,是这个穿着 29 码童鞋、名唤「小顽童」的机器人。
别看它个子小,仅 1.2 米,但跑得贼溜,还不需要人在后面「贴身服侍」。

它有个双胞胎兄弟名叫「旋风小子」,途中摔了一跤把头摔掉了。。。虽然没了脑袋,但丝毫不妨碍它继续往前冲。
好一个身残志坚、感动中国的人机。

最后,这俩「小孩哥」在终点重聚首,还上演了一幕「兄弟情」。

这届比赛个头最矮的是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机器人 —— 小巨人。

它身高 0.75 米,重约 10KG,穿着银蓝色套装,背着「小书包」,一出场就打招呼卖萌,远远看去像满地跑的安慕希。
这小「鼻嘎」摇头晃脑,啥都看就是不看道,一个不留神就浑身抽搐瘫倒在地。

全场唯一女性机器人「幻幻」,有着一米 7 的大高个儿,留着齐耳短发,画着永久妆,颤颤巍巍走了几步,一个滑跪把膝盖骨崩得到处都是。
这一看就知道资金全花在了颜值上。

还有更抽象的,四个轮子、四个风扇固定在一个人形机器人外壳上,一按开关就「起飞」,后面姑娘拿绳子拉都拉不住,直接一个大摆锤把自己抡散架了。

跑得好不好咱不说,装备爆的倒是挺全,戴防晒帽的:

穿 40 码运动跑鞋的:
全副武装的:

机器人跑出了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觉,而工程师更是满脸的生无可恋。
不仅要全程陪跑,还得时不时给机器人降温。谁能想到上个破班还得陪这群祖宗跑马拉松啊。
-2-
网友笑疯了
看完了史上首届机器人「残运会」,网友们已笑疯。
家里太闲的,可以买一个回去添点乱。
突然有点放心了,他们一时半会还取代不了人工牛马。
虽然电不足,但它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钢铁一般的身躯。
弥补了老人不智能、智能机器人不老的遗憾。
我奶来了都比它们能跑。
还有心疼投资人的。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模仿人走路需要很复杂的力学分析、结构设计,还有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算法互相配合,凡是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都不会嘲笑这场比赛。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也发视频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这次比赛暴露出人形机器人的三大技术难题。
第一,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使人形机器人自由、灵活、可靠。
比赛过程中几乎每个机器人都有人在遥控,本质上跟挖掘机很像,机器人能朝哪个方向走,不是人工智能决定的,而是背后那个遥控员决定的。人形机器人是个超复杂的系统,今天的人工智能在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上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更别说一个更为复杂的人形机器人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幻觉问题,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质量事故。
第二,人形机器人的整个硬件体系过于复杂,使得它对每个关节的电机、电池、减震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这次比赛中机器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硬件状况,比如倒地、摔坏、歪歪扭扭地走,都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极度的复杂性,使得现在整个硬件产业链不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的需求,而且硬件不像软件可以产生倍增效应,只能靠一点点打磨,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三,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工作形态,并不是最优解。
无论是从生物学进化上,还是从能耗比上来说,人形都只是一个凑合解,而且人形还有个天然的缺陷,一旦没电往地上一瘫,最后真得拿担架把它弄回去。
不管怎样,这次人形机器人半马都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正如 1894 年法国的第一次汽车比赛,100 公里没有几辆汽车完成比赛,有的断轴、有的漏油、有的发动不起来,但仍阻挡不住呼啸而来的汽车工业时代。
(文:AI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