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做 RLHF 已经一年多了,跳了很多坑,也慢慢累积了一些经验。
这一年中最大的感触是:RL 是一门需要被非常深入理解的学科,而可视化是深入理解的第一步。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弄清为什么就是训不 work,我感觉我写画图代码的时间比写训练代码的时间还要多。
今天整理文档的时候,无意间又看到之前的实验记录,那些训练失败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于是,我打算把我平时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可视化工具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驯服 PPO 这匹烈马 🙂
https://github.com/HarderThenHarder/RLLoggingBoard
RL Logging Board 是一个将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的训练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工具,旨在:
-
帮助人们直观理解 RL 训练过程,如:token 概率会随着训练升高/降低情况、response reward 分布随着训练的变化情况等。
-
当训练不符合预期时,通过监控 token 粒度的指标来定位可能的问题,如:critic value 方差过大,某些异常 token 的 kl 过大等。
-
更直观的看到每一个 step 高/低 reward 对应的 response 分布,用于发现 reward hacking 的潜在 pattern。
-
(可选)直观进行 RL & SFT 模型之间的对比,包含 response、reward 在内的多个方面。
⚠️ 注意:RL Logging Board 仅进行指标可视化,不包含训练框架本身!该工具初衷并非是成为 tensorboard & wanDB 的平替,事实上我们在实做的时候也会同时使用 tensorboard 和该工具。对于一些数值类型的简单 metric(例如 reward_mean,response_length,loss 等)tensorboard 已经能很好的胜任,而对于一些更细粒度的展示(如 token 级别的指标)我们会使用该工具进行辅助。
使用该工具需要使用者在自己使用的训练框架中(如:OpenRLHF),加入对应的指标保存代码(保存为 .jsonl 的本地文件,在 后续内容 中会有对应 OpenRLHF 的数据获取示例),再使用该工具进行可视化。
我们会在后面详细介绍所有需要保存的每一个 metric,并提供一些 示例文件 以供参考。
1.有哪些可视化的部分?(Visualization Modules)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描述该工具支持的所有可视化功能,并分享一些我个人常用到的一些关键部分。
我们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押韵任务」(训练模型续写的诗句必须押韵)来进行示例展示,以便于大家理解。
1.1 Reward Area(curve & distribution)
reward 是 RL 训练中的核心指标,也是训练中观测最频繁的一个 metric,我们主要关注:
-
训练曲线(Traning Curves):在保存文件中,我们可以将 reference model 的 reward 保存,随后进行可视化(可选),这通常需要让 reference model(init policy)对指定的 prompt(s) 进行推理,并得到打分结果。因此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 dev 测试集上(或者在训练集合中提前把 init policy 的结果提前跑好),该指标能更好的进行 RL Model 和 Reference Model 之间的 metric 比较,是一个可选项(如果不保存 reference metric 则会只展示 rl model 的 metirc)。
-
每个 batch 内得分分布(Reward Distribution):通过观测得分分布,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 RL 训练的收敛性,由于 PPO 属于 [Reverse KL] 的优化方法,因此正常来讲,训练后期的 reward distribution 应该比前期收的更尖锐(如下图中上下两部分中的右侧柱状统计图),如果训练过程发现并非如此,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关注下训练框架或是训练 setting 中是否存在问题。
-
与 Reference Model 之间的 reward 差值分布:正常来讲,训练到后期的模型 reward 低于 init policy 的样本应当越来越少(如下图中上下两部分中的左侧侧柱状统计图),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在训练过程中一直未能战胜 init policy 的那些样本,并分析为什么这类样本无法提升。(是否是训练集的 OOD,或是 RM 的 OOD)
1.2 Response Area(Sort by Many Metrics)
Instance Level 的监控同样比较重要,我们不仅需要看到一个 step 的 mean reward,同时希望看到这个 step 下每一个样本的具体指标是怎样的(这有助于我们找到整个训练过程中的那些“害群之马”,将那些异常的 case 筛选出来进行分析)。
我们主要关注:
-
按 reward 排序(Reward Sort):通过升序/降序排列,我们能够查看每个 batch 内部分数高(或低)的样本的特征。对于高分,我们需要着重考虑这类 prompt 是否存在 hacking features(这通常会通过一些其他方法锁定到发生 hacking 的 step 范围),接着尝试在这些 step(s) 内的高分样本中观测得到可能的 hacking feature(s),并在 Reward Model 侧验证这些猜想。对于低分,我们需要尝试解释这类 prompts 为何一直无法被优化(这可能是由于 init policy 能力不足以完成这类型的任务,或是现有 reward model 对这类任务打不出更高的分数等)。
-
按 log_ratio 排序(KL Sort):log_ratio(或 KL)能够直接反应「当前模型被优化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对 log_ratio 进行排序,我们能够看到在相同的训练步数下,哪些类型的 prompts 被优化的程度过高(小心会过早的出现 hacking),哪些类型的 prompts 被优化的很少(不怎么能被提升)。除此之外,由于 kl 会和 reward 一起被加入 returns 中优化,因此,对 kl 的监控也是必要的(例如出现 negative kl 过大导致训练目标偏移),这时我们需要找到那些 kl 过大的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过大 kl 的情况),从而排除一些训练框架本身的问题。
1.3 Token Area(kl, critic value, dense_reward, prob)
Token Level 的监控是我们所能做到最小粒度的监控,它反映了整个 RL 训练过程中每一个 token 上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关注:
-
token reward:这是 policy model 训练时真实使用的 signal(= kl_penalty + rewards(dense or sparse))。我们可以关注训练过程中,每个 step 下不同 token 被「奖励 or 惩罚」的程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调整各项 reward signal 之间的比例(例如 kl_coef,或是 dense signal 的 ratio)。
-
token value:这是 critic model 为当前 policy model 在每个 token(action)上给出的评价(state value),通过直接比较 token value 和 token reward,我们能较为直观的看出 value model 对哪些 token 的拟合是容易的(MSE 小),对哪些 token 的拟合是困难的(MSE 大)。
-
prob & ref_prob:该指标反映了当前 response 中每一个 token 「被当前 policy 选择的概率」和「被 init policy 选择的概率」,相比于 log_ratio,概率能够更直观的让我们理解模型当前的「策略」是怎样的。对于那些低分 case,我们可以观测在 init policy 模型上它们的概率是怎样的,若 init model 较为「坚定」的选择了这些 bad case,或许我们可以反查回 sft 数据中大概率存在这样的异常数据。
2. 如何运行该工具?
2.1 保存数据格式
在之前介绍中有提到,因为这个工具本身只做可视化,本身不包含训练,因此需要我们在别的训练框架中自行保存工具所需要的 metric,因为与训练框架解耦,理论可以支持任何训练框架的训练过程可视化。
工具加载需要 .jsonl 的文件(查看示例文件),每一行 json 需要包含以下 key(蓝链代码以 OpenRLHF 框架来为例):
{
"prompt": "<PAD>请编写“上相生坤位,中兴运泰开。”的下一句,要求押韵。",
"response": "威仪如鹤梦,道德似桃梅。<EOD><PAD>",
"response_tokens": ["威", "仪", "如", "鹤", "梦", ",", "道德", "似", "桃", "梅", "。", "<EOD>", "<PAD>"],
"logprobs": [-4.847491264343262, -1.052163004875183, -3.1773641109466553, -3.155355215072632, -3.759133815765381, -0.0032821616623550653, -4.711000442504883, -0.7994625568389893, -4.159769535064697, -1.7499101161956787, -0.0008301864145323634, -2.3007127310847864e-05],
"ref_logprobs": [-4.84375,-1.0546875,-3.171875,-3.15625,-3.765625,-0.0032806396484375,-4.71875,-0.80078125,-4.15625,-1.75,-0.00083160400390625,-2.3245811462402344e-05],
"values": [-0.61328125,-0.01904296875,-0.373046875,-0.62890625,-0.3203125,-0.328125,-0.302734375,-0.353515625,-0.1474609375,-0.19140625,0.08642578125,-0.09765625],
"token_rewards": [0.0007482529035769403,-0.0005048990133218467,0.001097822212614119,-0.00017895699420478195,-0.0012982368934899569,3.0440278919741104e-07,-0.0015499115688726306,-0.0002637386496644467,0.0007039070478640497,-1.7976761228055693e-05,-2.835178918303427e-07,-4.77368296003533e-08],
"reward": 0.0,
"step": 4,
"(Optional)ref_response": "从 reference model 采样的结果(可选)",
"(Optional)ref_reward": 0.0,
},...
Note: 工具会读取目标文件夹下的所有 .jsonl 文件,因此在训练中可按 DP 存储为独立的文件(这样就不用 gather 到主节点),工具会根据 json data 中的 step 进行自动整合。
2.2 启动可视化工具
-
安装工具所需要的依赖包:
pip install -r requirments.txt
-
运行启动脚本:
bash start.sh
- 其中,start.sh 里通过 –server.port 来指定 web 页面的端口:
streamlit run rl_logging_board.py --server.port 8901
最后,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蟒蛇年里:任务把把不挂,模型代代屠榜 ~
(文: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