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期间,DeepSeek 无疑是风头最劲的 AI 应用。近日,DeepSeek 背后的公司深度求索又爆出以百万年薪招募顶尖 AI 人才。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全网热议。微博上,#DeepSeek 发布招聘年薪百万# 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评论区被 “别人家公司”、“现在转行 AI 还来得及吗” 等羡慕声刷屏。

DeepSeek 的招募主要面向大模型算法、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在某招聘网站的 DeepSeek 招聘介绍中,深度学习研究员(AGI)年薪最高超过了 110 万,连实习生最高也能达到 1000 元/天,如果按要求的每周至少 4 个工作日算,一个月收入也超过了 1.5 万。难怪有技术从业者感慨:“AI 行业的薪酬天花板被彻底掀翻了”。

DeepSeek 是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争夺 AI 人才,向外界传递了他们对顶尖人才的尊重与极度渴望。
对比行业现状,国内一线大厂 AI 算法岗应届生年薪普遍在 30-50 万元,资深专家可达 80-120 万元;国际巨头如 OpenAI 为高级研究员开出 30-50 万美元年薪(约合人民币 220-360 万元),而 DeepSeek 不限专业,不限经验,给应届生就能开到百万年薪,可以说非常有竞争力了。
在 AI 行业,高薪抢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DeepSeek 高薪招聘透露出了公司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
技术攻坚期需要超配投入,当前大模型技术正处于 “暴力突破” 关键阶段,一个顶尖人才带领的算法优化可能为公司节省千万级算力成本。据说,DeepSeek 薪酬水平对标的是字节研发,“根据人才能拿到的字节 offer,再往上加价”,他们的想法是 “与其烧钱买算力,不如重金投人才。”
-
长线思维对抗行业浮躁,相比部分企业 “高薪挖人 – 快速变现 – 人才流失” 的短视循环,DeepSeek 更注重与人才共同成长,他们更偏爱没有工作履历的优秀年轻人,有猎头爆料 DeepSeek 不要资深的技术人,“工作经验在 3-5 年已经是最多的了,工作超 8 年的基本就 Pass 了”。DeepSeek 衡量年轻毕业生 “优秀” 与否的标准,除了院校,还有竞赛成绩。有多个 DeepSeek 的第三方合作机构表示,DeepSeek 对竞赛成绩看得非常重,“基本金奖以下就不要了”。
-
全球竞速下的生存法则,面对 OpenAI、Google 等国际巨头的技术压制,中国 AI 公司必须用更具吸引力的条件留住本土顶尖人才。怎么留住优秀人才呢,一方面是简单粗暴地砸钱、给卡。只要梁文锋判断技术提案有潜力,DeepSeek 给人才的算力不设限。另一方面是采用相当扁平和 “学院派” 的管理方式,公司内部成员不带团队,根据具体的目标,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组内成员之间没有固定分工和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遇到问题就一起讨论或者向其他专家请教。
百万年薪只是吸引眼球的表象,DeepSeek 真正构建的是一套 “顶级人才引力场”:
-
“天才无需妥协” 的科研文化:DeepSeek 的创始人梁文锋对创新有着极高的追求,他鼓励团队成员进行突破式创新,并且亲自为高风险项目负责。即使项目失败,也不会让团队成员承担责任。这种文化使得员工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再畏惧,而是能够以更前瞻的眼光审视技术发展。
-
“跨学科疯子” 优先:DeepSeek 招聘时更倾向于跨界经历,而不是传统大厂履历。公司内部有多起跨学科创新的案例,例如理论物理专业的新人实习生用量子场论重构大模型,哲学系毕业生设计的提示词模板让模型推理成本直降 40%。这种跨学科背景的团队组合为高风险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技术理想主义宣言:梁文锋被形容为 “极致的技术理想主义者”,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 “看论文、写代码、参与小组讨论”。他强调,DeepSeek 的出发点不是短期的商业利益,而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生态发展。这种超越利害观、将技术突破置于首位的态度,为 DeepSeek 赢得了 “技术理想主义者” 的美誉。
这种激进的用人策略已初见成效:DeepSeek 不仅吸引了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学霸毕业生,还吸引了多名国际顶会最佳论文得主。
DeepSeek 的百万年薪事件,折射出中国 AI 产业正在经历的关键转型:
-
从 “资本驱动” 到 “人才驱动”:据《2024 全球 AI 人才趋势报告》,顶尖 AI 人才供需比已达 1:10,人才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生死。
-
薪酬体系重构:头部企业开始推行 “技术贡献期权池”,将人才价值与公司市值深度绑定。
-
生态竞争升级:单纯高薪已不够,实验室硬件、数据资源、学术自由度等综合实力成为新标尺。
百万年薪本质是行业对 “天才溢价” 的集体认知觉醒。当技术奇点临近,顶尖人才就是最稀缺的 “算力放大器”。
DeepSeek 的百万年薪事件,既是 AI 黄金时代的注脚,也是中国科技公司参与全球竞合的宣言。在评论区铺天盖地的羡慕声中,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高薪本身,而是那些值得用高薪去交换的智慧与勇气。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为天才的灵光一掷千金,这场关于人类未来的技术革命,才能真正拥有无限可能。
(文:AI大模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