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邱晓芬
编辑|苏建勋
3月27日,有媒体报道,谷歌决定停止安卓开源项目(AOSP),直指谷歌将“闭源”安卓,直接给国内的科技圈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谷歌方面的确认。在美国科技媒体Android Authority的一篇报道中,谷歌否认了“闭源”这一简单粗暴的说法。
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向36氪表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未来安卓系统将不会遵循 OSI(开放源代码促进会) 所定义的开源方式去运作,而是以一种「商业化代码开放」的方式去运行。
也就是说,安卓不算是“闭源”,而是不再向没有获得谷歌授权的伙伴开放。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安卓的这一变化,没有明显的政治推动迹象,更像是一项基于谷歌现状做出的商业决定。
从短期来看,这一调整暂时不会对大的硬件厂商、终端用户产生太大影响,但在不久的将来,谷歌的这一决定,或许正在隐秘动摇过去安卓和苹果生态两极抗衡的格局,也潜藏着谷歌在AI时代的野心。
安卓开源,吃力不讨好
在过去,安卓一直以来坚持双线开发的模式,先由内部开发,再对外部开放。
这种内、外部双线并行的模式,帮助谷歌严格把控质量,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此同时,谷歌得以保证项目运行核心的纯净,避免外部开发者对核心过多染指。
更重要的是,这种相对开放的双线开发模式,在过去十几年里令谷歌得以与苹果封闭的iOS生态相互抗衡,快速聚拢了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生态。
只是,这种模式实际运作时却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当内部和外部的开发进度不完全一致时,谷歌就需要投入额外资源,协调开发进度,解决代码冲突。
△AOSP
在手机市场充分成熟的当下,这种双线并行的开发方式不仅无法带来过去那般的高增长,还衍生出种种困扰,比如高维护成本、低开发效率等等。
因此,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开发模式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
而在过去几年,为了投入AI,谷歌的资本开支持续高企。
根据财报数据,谷歌2024年年全年资本支出达到750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更是同比激增52%,花钱的速度远远高于其赚钱的速度。
为了给AI投入让路,其他部门的支出都在持续收缩,其中,安卓的部门在2025年年初已裁员15%。
而砍掉AOSP外部分支,也是为了省钱。根据谷歌方面的数据,为了维持AOSP这一全球最大的开源项目,谷歌去年的花费高达8亿美元。
从商业的角度,谷歌的这一项调整完全是意料之内。“过去一众开发者对于谷歌是帮助,但现在人家可能认为是噪音”,马越表示。
大厂安全,小厂跌倒,利好鸿蒙
大部分终端厂商长久享受安卓的好处,但当它不再开源,对下游一众硬件厂商的影响如何?
在过去,手机厂商们基于安卓做了二次开发,打造各自的操作系统(包括OPPO ColorOS、vivo OriginOS、小米 HyperOS等等)。
多位手机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安卓的调整,并不影响各类手机操作系统的正常使用、后续更新——这些手机厂商早已获得GMS,是安卓的授权伙伴。
大硬件厂商暂时岿然不动,散兵游勇就没那么幸运了。
除了手机,全球大量终端(XR、AI硬件等等)也同样基于AOSP进行二次开发,这些厂商并未获得谷歌认证。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未来小的开发者、小硬件厂商如果不乖乖向谷歌交授权费用,眼前只有三条路——
要么停留在安卓老版本,意味着无法更新最新技术。
要么自己投入更大的资源自主开发操作系统。
要么只能彻底转向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鸿蒙的开源项目OpenHarmony)。
停留在旧版本,无异于将产品抛弃在商业竞争洪流;开发操作系统任重道远,零散的小开发者们难以完成,显然第三条路更稳妥些。
一位鸿蒙开发者表示,国内大部分厂商在鸿蒙系统上有了一定的战略布局,但是否真正迁移进鸿蒙系统,过去观望者众多——鸿蒙生态系统的成熟度、适配与迁移的成本、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令大家犹豫的关键因素。
而安卓如今的这项调整,无异于釜底抽薪,接下来也或将间接加速鸿蒙普及。
或许,AI才是终极目的
当安卓不再向大多数玩家开源,短期内杀伤力有限,但行业内则传递出一丝担忧。
前述开发者向36氪表示,安卓此时大搞“简约版本安卓”,革“华强北”山寨机”们的命,在手机格局既定的当下完全没有意义,谷歌的主要目的或许不仅仅是节约,更有可能是希望通过给安卓“造墙”,巩固安卓话语权,为谷歌的Gemini大模型的服务找入口。
马越向36氪抛出一个例子——“未来苹果手机后台是调用deepseek?还是BAT的大模型?”
他表示,“当然是苹果想换掉谁就换掉谁,计费模式也是底层操作系统控制的,一切控制权完全在苹果手里”。
同样的道理,未来变得越来越封闭的谷歌,也很有可能通过掌握操作系统这一入口,进而牢牢控制住其上的所有应用,在人工智能时代控制住模型调用权,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权。
如今,手机厂商们与安卓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当虎视眈眈的手机厂商们提出了各自的AI规划,纷纷从生态系统层面动刀,大有掀桌势头。
此后的谷歌,也需要构造新的话语体系,让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时代依旧相随。
不过,谷歌的野心是否成真,这一切还只是硬件行业从业者们现下的担忧和推测。
变革后的安卓生态如何与谷歌的AI服务打透、谷歌对手机厂商们的商业模式是否重新设计,所有的设想还没有尘埃落定。
但,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信号。







(文:智能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