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50 周年庆典,员工当众怒斥历任CEO!纳德拉也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开发者

整理 | 褚杏娟、核子可乐

当地时间 4 月 4 日,微软迎来了自己成立 50 周年的日子。

微软是目前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其 50 年的历史上只有三任首席执行官,他们都出席了庆祝活动。其中一位是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另外两位是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和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他们都因微软的财富而跻身全球前 11 位富豪之列。

在庆祝的同时,微软还给 Copilot 增加了一系列新功能,以变得更加主动。

面向消费者的版本将开始记住关于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它可以提供生日提醒或在用户进行演示前提供支持,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退出这一功能。Copilot 同样会个性化播客和购物推荐,支持摄像头和屏幕分析、深度研究等功能,Copilot Vision 功能还将引入 Windows 和移动设备,使其不再局限于网页。

纳德拉在周年活动上表示,“今天,我们关注的不仅是过去的 50 年,更是未来的 50 年。如果说我在微软这些年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关键不在于‘持久’,而在于‘相关’。我们的未来不会由我们已经构建的东西定义,而是由我们赋予他人去构建的能力来定义。”

“这正是为什么我们正在引领这股新的 AI 创新浪潮,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像当年普及个人电脑那样来普及 AI。从聊天到多文件编辑,再到智能代理,我们一步步走来。如今,超过 1.5 亿的来自全球几乎每个国家的开发者都在使用 GitHub。”纳德拉说道。

纳德拉还提到,“你真的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见证某种重大变革。当 CEO 们都开始 vibe coding(氛围编码)时,就说明智能已经被商品化了。但说正经的,这不仅仅是一个酷炫的派对技艺,它是颠覆性的、赋能的,它正在释放人类的雄心壮志——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纳德拉展示了微软构建的 Agent Mode 功能,并表示即日起向所有 Visual Studio Code 用户推出。

“我们现在拥有自主的 AI 代理或协同程序员,他们可以与我们合作、预测我们的需求,并帮助我们更创造性地思考,而这还只是开始。我们将为 Agent Mode 提供完整的 MCP 支持;我们今天还将推出 Code Review Agent 来自动修复和查找错误;我们还让开发人员比以往更轻松地在 Azure AI Foundry 中构建自己的代理。”

纳德拉表示,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代理工厂”,是一个智能生产线。成千上万的组织正在使用 Foundry 来构建他们自己的代理。而今天,微软更进一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代理框架,用于构建多代理系统。但构建代理只是一个开始。微软还在构建用于评估、微调、可观测性和反馈的工具,还有一个“红队”代理和用于测量代码漏洞的工具等。

“50 年前,我们是一家开发者工具公司,而如今,我们已成为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开发者的平台公司。我们的使命从未改变,只是在不断拓展。”纳德拉说道。

一个插曲

微软利用 50 周年庆典来展示公司最新的 Copilot/AI 进步,但现场发生了一些意外。

在微软 AI 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发表演讲时,一名微软员工打断了活动,抗议以色列在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使用微软技术。

微软员工 Ibtihal Aboussad 当众向正在演讲的微软 AI 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高喊:”你们真可耻!你就是个战争投机商!立即停止将 AI 用于种族灭绝!停止在我们地区用 AI 实施屠杀!你手上沾满鲜血,整个微软都双手沾血。当微软正在杀害儿童时,你们竟敢在这里庆祝?你们所有人都该感到羞耻!”

微软内部人士透露,Aboussad 离开活动后不久,就向数百或数千名微软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斥责微软在军事方面的合作。据悉,Aboussad 过去 3.5 年来一直担任微软 AI 平台组织的软件工程师。

“当我转来 AI 平台时,我很高兴能为尖端 AI 技术及其应用做出贡献,造福人类:无障碍产品、翻译服务和工具,以‘让每个人和组织都能取得更大成就’。我并不知道微软会将我的成果出售给以色列军方和政府,目的是监视和谋杀记者、医生、援助工作者和整个平民家庭。如果我知道我在转录场景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监视和转录电话,以更好地瞄准巴勒斯坦人,我就不会加入这个组织并助长种族灭绝。我并没有报名编写侵犯人权的代码。”Aboussad 在邮件中提到。

随后,第二名员工打断了活动,“你们真可耻。你们都是伪君子,”微软员工 Vaniya Agrawal 说道,人群中有人开始发出嘘声。“加沙有 5 万名巴勒斯坦人被微软技术杀害。你们怎么敢这么做。你们用他们的鲜血庆祝,真可耻。断绝与以色列的关系。”

当时,纳德拉、鲍尔默和盖茨三人正在台上一起分享谈话。据悉,听到 Agrawal 的话后,盖茨笑了笑,说“好吧”,然后又回到了话题上,继续说道:“我觉得我和史蒂夫可能太在乎了,我们的生活就是公司,而萨提亚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投入程度,但他更擅长带领团队。”

盖茨发文回忆微软起点

当地时间 4 月 3 日,盖茨发文回忆了和保罗·艾伦 (Paul Allen) 创立微软的日子,并决定为庆祝微软 50 周年,公开了奠定微软基石的 Altair Basic 源代码。

盖茨如今已经 69 岁,与他一起创业的艾伦已在 2018 年因被诊断出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而去世。艾伦在科技领域的遗产通过非营利性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艾伦研究所、专注于开源人工智能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及华盛顿大学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延续至今。

此次公开的文档扫描自 1975 年的打印稿,忠实还原了微软的起点。Altair 8800 搭载的 Intel 8080 处理器曾是早期计算机的象征,如今这份原始代码也成为了科技发展的重要见证。

“周年纪念当然是个令人开心的日子,但抵达这一节点的过程却是苦乐参半。我一直乐于回顾微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新的未来。不过半个世纪真是如梦似幻,有时候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了这么多年。”盖茨写道。

“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保罗和我弯腰坐在哈佛计算机实验室的 PDP-10 面前编写代码,而这也将是我们新公司的首款产品。”盖茨回忆道,“直到今天,那段代码仍然是我写过的最酷的代码。”

微软的诞生始于一本杂志。那是 1975 年 1 月号的《大众电子》,封面上展示着一台 Altair 8800。Altair 8800 由一家名叫 MITS 的小型电子公司制造,这款突破性的个人电脑套件承诺为业余爱好者提供计算能力。在看到杂志封面的一瞬间,保罗和盖茨都意识到个人电脑革命即将到来,他们必须参与其中。

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开发出能让人们在 Altair 上编程的软件也许会彻底改变人类与电脑的交互方式。为此,两人联系了 MITS 公司的创始人 Ed Roberts,表示他们专门为 Altair 8800 芯片开发了 BASIC 编程语言版本。但实际上,两人还没开始动手。

BASIC 语言由达特茅斯学院的两位教授于 1964 年发明,是两人学习的第一种语言。他们的设想是,如同用英语在咖啡馆点咖啡,大家也可以用 BASIC 要求计算机运行程序、解决数学问题或者执行其他任务。

但计算机本身不理解 BASIC。为了弥合这道鸿沟,两人着手创建了一个 BASIC 解释器,负责在程序运行时逐行将代码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指令。

保罗和盖茨分头行动。当时他们拿不到 Altair 计算机所使用的 Intel 8080 芯片,保罗便开始编写程序并在哈佛的 PDP-10 大型机上模拟这款芯片。与此同时,盖茨专注于编写程序的主代码,另一位朋友蒙特·戴维多夫则负责编写数学包部分。

“我们日夜不停地开发了两个月,就是为了让自己扯的谎变成现实。”盖茨写道。最后,他们终于成功向 MITS 总裁 Ed Roberts 展示 BASIC 解释器,并拿到了软件授权。这对两人来说无疑是个重要时刻,Altair BASIC 成为这家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后来两人决定将公司命名为微软(最初是 Micro-Soft,后来删去了连词符)。

“想想这段简单的代码引领微软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创新之旅,真是令人心生感叹。早在 Office、Windows 95、Xbox 和 AI 出现之前,Altair BASIC 就已经诞生。而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每次看到它时我仍然感到心潮澎湃。”盖茨说道。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 157 页的源代码 PDF 文件:
https://images.gatesnotes.com/12514eb8-7b51-008e-41a9-512542cf683b/34d561c8-cf5c-4e69-af47-3782ea11482e/Original-Microsoft-Source-Code.pdf

50 年,三个 CEO,三个阶段

微软的三位 CEO 分别代表了微软从技术初创、多元化探索到云与 AI 复兴的三个发展阶段。

比尔・盖茨在 1975-2000 年间,主导了 MS-DOS、Windows 95 等操作系统的开发,发布了微软 Office 办公套件等,奠定了微软在个人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垄断地位。微软在 1986 年 3 月上市,盖茨离任前把微软市值带到了 6000 亿美元。他在 2000 年卸任 CEO 后,转任首席软件架构师,直至 2008 年退休专注于慈善事业。

史蒂夫・鲍尔默在 2000-2014 年任职期间的表现则外界争议较大。他主要带领微软进行了各种多元化与移动尝试,推动微软进入游戏(Xbox)、云计算(Azure 早期)和企业服务领域。但其在移动市场(如 Windows Phone)的表现不佳。2013 年,微软以 72 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但整合失败导致微软退出手机硬件市场。鲍尔默曾承认 2000 年前后太专注于 Windows 业务(开发 Windows Vista)而错失了手机的大好机会是他最遗憾的事情。

2013 年,微软市值波动中跌至 3000 亿美元,2014 年鲍尔默宣布退休后,微软股价单日上涨 7%,反映市场对变革的期待。

萨提亚・纳德拉在 2014 年接棒后,任职至今。在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后,纳德拉带领微软通过云服务和 AI 重新崛起。他在 2016 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 年向 OpenAI 投资数十亿美元,推出了 Copilot 等 AI 工具。此外,他也将 Azure 打造成了全球 Top 级云计算平台,2024 财年第二季度微软云收入 3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推动微软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

但纳德拉的担子还在后头。

“展望未来,我们的使命仍然是赋予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权力,而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来扩大人类成就并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微软在庆祝 50 周年的网站上写道。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2 年末,纳德拉做出了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决定性的赌注:向 OpenAI 投入数十亿美元,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对微软进行全面重组。起初,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天才战略——当谷歌、苹果和 Meta 仍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奋力追赶时,微软似乎已稳操胜券,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

然而到了 2025 年初,微软却遭遇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是否准备好领跑下一代技术革命?

如今,大规模数据中心撤资、股价表现落后科技同行、与 OpenAI 关系日趋紧张,以及市场对人工智能的热度可能正在降温,这些都威胁着微软的人工智能战略。有的人开始怀疑:对于这家在过去五十年间成功驾驭了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公司而言,其迄今为止最大胆的赌注,是否正面临失败的风险?

股市对微软的评判尤为严苛。据 CNBC 报道,微软股价在 3 月 21 日尾盘反弹,才勉强避免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八周下跌的窘境。自 2024 年 7 月创下 467.56 美元的收盘高点以来,微软股价已累计下跌约 16%。值得关注的是,当其他专注人工智能的科技巨头股价大幅上涨时,微软今年却逆势下跌 7%,成为过去一年美国“七大科技股”中唯一未能实现上涨的企业。

微软近期正悄然调整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扩张计划。该公司已取消原定用于支持下一代 AI 系统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TD Cowen 分析报告指出,这些被搁置的基础设施本可提升微软约 14% 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东京的总算力规模。另据 Semafor 披露,微软还放弃了向云计算公司 Coreweave 注资 120 亿美元以扩充数据中心容量的期权。

这些战略收缩对一家屡次宣称人工智能需求“远超供给”的公司而言颇具讽刺意味。Satya 在近期播客中隐晦地承认,人工智能相关数据中心领域“或将出现过度建设”。

微软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与 OpenAI 日益紧张的合作关系。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人工智能主管 Mustafa Suleyman 正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需要维持与 OpenAI 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又要推动微软“走上人工智能自给自足的道路,以避免长期受制于 OpenAI 的技术”。这反映出了该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

为实现这一目标,微软已在内部开发自主人工智能模型系列(代号 MAI),同时积极测试 Anthropic、xAI、DeepSeek 和 Meta 等竞争对手的模型,为可能替代 OpenAI 的 Copilot 产品做准备。

然而,Copilot 在市场上的表现难言乐观。Gartner 的调查显示,由于“实际业务效益不明显”且”实施难度超出预期”,多数企业在初步测试后都中止了 Copilot 项目。一位政府 IT 主管更直言不讳地评价道:“Copilot 功能严重滞后,用户体验令人沮丧。”这种市场反馈使得微软在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时面临巨大阻力。

但微软可能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这些挑战的公司。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整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都难以获得更多用户青睐。

根据 2024 年秋季 Slack 劳动力指数显示,过去三个月美国工人采用人工智能的增长率已放缓至仅 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保持在接近两位数的水平。Gartner 的研究报告指出,首席信息官们对人工智能支出的担忧正在加剧。该机构一位分析师向英国科技媒体 The Register 透露,2025 年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下滑之年”。

在庆祝 50 周年的这个重要时刻,微软却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微软司的人工智能战略呈现出多重矛盾:在提高产品价格的同时强行整合 AI 功能,在开发自主竞争模型的同时维持与 OpenAI 的合作关系,在缩减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宣称市场需求空前高涨。这些也表明,微软更倾向于规避风险,而非满怀信心地全力押注这场技术革命。

对于这家以不断自我革新而著称的科技巨头来说,其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的矛盾态度或许是最明显的信号——即便是行业领军者,也无法确定这场人工智能革命能否兑现其万亿美元规模的预期价值。

(文:AI前线)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