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AI 故事计划
撰文|李奕萱
编辑|温丽虹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AI 故事计划(ID:AIstory1)
当下,很多人想进入AI行业谋职。而在其中,文科人因为和 AI 之间隔着技术的壁垒,成为了转行难度看起来最难的一群人。
我们拜访了一些成功入职AI行业的文科生,发现文科生转行 AI,没那么难。他们说,当下踟蹰犹豫的人,可能会错过入行的最佳时机。
上岸
成功转行 AI 之后,思敏发现了很有意思的词 —— 上岸。
经过两个月自学,文科生思敏从设计师成功转行成为 AI 产品经理。她上网分享经验。帖子下,很多探讨文科生转行 AI 的网友,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上岸」这个词来形容成功转行。
在生活里漂流,人们会把进入特定行业,或者考取更高阶的学位形容为「上岸」。隐晦的比喻中,仿佛能看到「上岸」前人在水中浮沉,身不由己的状态。一份超乎时代的稳定程度和薪资水平的工作,或者更高的学历,让人们有了稳住生活的信心。
在过往,称得上「上岸」的工作包括公务员、公办教师岗,或者考取研究生、博士学位。而在 2025 年伊始,这个词落在了 AI 行业的岗位上。
曾经,思敏差点儿落入水中,望着落水的同行久久不能上岸,心慌不已。
2023 年年底,思敏 26 岁,在苏州一家公司担任 UI 设计师。那时候,思敏感觉 UI 设计师的行业就像一艘半沉入海中的大船。裁员在业内蔚然成风,很多思敏认识的 UI 设计师因大环境不好遭遇裁员,思敏所在公司的设计部门也经历裁员只剩她一名员工。思敏的焦虑油然而生 —— 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再继续裁员,她感觉自己也在劫难逃。
那些落入水中的同行,久久游不回岸上。思敏听闻有些认识的设计师,过了半年、一年都没有重新找到设计师的工作,这样的人并非个案。
思敏高中辍学,做了 4 年客服后,自考获得专科学历,经自学后转行成了一名 UI 设计师。自青年时期,她的生活主线,就是不断抓住生活中可以向上攀爬的机会,来稳住因出身农村、学历低而天花板较低的生活。
是时候寻找下一站的方向了,思敏重新开启了她过往熟练的这套模式,开始寻找可以跳转的下一个领域。很快,她就注意到了 AI 行业正在冒头的价值。
当时,ChatGPT 在国外势不可挡地渗透人们的生活。UI 设计师们的微信社群里,不知何时开始,每天都会更新 AI 相关的最新动向。思敏那时候感知到,大模型在不断推陈出新,政策上,也对这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支持。
浪来了。思敏意识到,AI 就是蕴藏新机遇的朝阳行业。它不缺钱,也不缺机会,对于打工人来说,意味着如果能够跻身其中,收入和职业前景都不会差。
「反正要转行,不如试试 AI。」思敏在辞职之前,默默打定了主意,要去摸索如何转行 AI。
起先,思敏没有太大把握。在当时,思敏和很多人一样,认为 AI 是一种深远的高精尖科技,认为这样的公司需要的是理科甚至计算机学科背景的高材生,提供的岗位除了标记员,大部分是程序员、算法工程师这类技术门槛很高的工作。文科生几乎看不到就业可能。
学历一直是思敏内心的隐忧。她是文科专业,没有理科和电脑学科背景,加上是自考专科毕业,她不确定这个科技含量极高,如火如荼的新生行业,会不会留给她这样的打工人求职的空间。
不过,在检索了 AI 行业在北京、杭州等地开放的岗位之后,思敏看到了就业市场上一道隐秘的、通往坦途的窄门。
搜索结果显示,AI 行业不仅有大量新开放的岗位,文科生可以胜任。而且相比于其它行业的相同岗位,这些公司一般只要求应聘者有 AI 项目经验,放宽了对应岗位工作经验、学历等条件的要求。不像市场上很多传统行业公司,无论是中台、运营还是产品经理,大部分都要求 3 年以上工作经验,岗位也趋近饱和。
2024 年 4 月,思敏决定裸辞,开始为转行 AI 做准备。裸辞之前,她为自己设置了缓冲时间窗口,在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中,利用 AI 工具参与工作。
辞职之后,思敏在互联网上报名了有关「AI」产品经理的网课。网课由一名AI领域的博主自制。可上了一段时间,思敏发现,课程的内容简单,没有太大用处。而后,她转为在互联网上寻找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视频作为学习资料。
两个月的时间内,她在出租屋里研读这些共享知识,不求甚解,只求了解基础知识。
图 | 思敏在租住处
与此同时,她开始梳理自己的工作经历,制作面试简历。她以梳理两个自己的项目为主,着力于展现清楚自己负责的项目中,AI 是如何发挥作用。2022 年年底,思敏曾和朋友一起做了一个 AI 情感陪伴产品。思敏由朋友拉入伙,主要负责产品和设计。在过往的求职思路中,这部分经历可能会侧重设计工作中的作用,但在转行 AI 的准备期,思敏重新书写了这段经历的介绍,侧重于展现自己对 AI 应用的理解。
为了应对面试,思敏结合网络搜索结果,梳理了一套包含35道面试题的题库。自习之余,她梳理着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出租屋中反复模拟面试。
2024 年 6 月中旬,经过两个月自习,思敏开始向 AI 投递简历。陆陆续续地,这份精修过的简历,帮思敏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
真到面试的时候,思敏发现,AI 行业发展得太快了。她根据互联网信息写就的题库,在两个月后展现出些许落后,面试时,面试官也能问出一些出乎她理解范围的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面试两家大厂的外包岗位时,面试官的问题,更侧重于考察候选人的产品思维。因为把精力集中于 AI 领域,这样的问题,思敏当时没有回答上来。
觉得尴尬之余,回家后,她把这些「真题」填充到题库中,认真作答后反复模拟,准备新的面试。面试的槛,常面常新。碰到聊得来的面试官,思敏也会主动询问对方对自己的观察和结论,根据用人方的反馈,优化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题库越写越长。
终于,思敏遇到了一次问题全在她题库涉猎范围的面试。凭借面试中的优秀表现,思敏拿到了北京朝阳区,一家小型农业科技公司 AI 产品经理的工作邀约,成功作为一名文科生,挤进了 AI 行业。
图 | 思敏上班路上
成功「上岸」之后,思敏将自己自学转行的经历整理成帖子发到了社交网络上。标明为文科生转行 AI 行业的成功经验,让思敏的帖子迅速地获得了大量关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千条点赞、收藏,和将近二百条评论。思敏借此创建了转行经验交流群,到现在已经有 400 多人。
在思敏的观察中,关注这一转行经验的人们,年龄主要集中在 25 到 30 岁之间,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座城市。思敏说,群里的人看起来更多是急着想要找到一根救命稻草的状态,而非生活状态不错需要转行AI提高收入为生活锦上添花。
时不时地,群里就会冒出有人询问大家,有没有找到工作。每一天,都会有人在群里抛出问题,询问如何应对转行 AI 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深幽的互联网上,这个交流群里的人们,像浮在汪洋中互相取暖的一群人。
群里的人们焦灼地想要「上岸」,有时候焦虑的情绪会在群聊中蔓延。几乎每天都会有群成员添加她的私人微信,询问「上岸」的经验之谈。「他们跟我聊天的时候,感觉像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解答疑惑的人。」思敏说。
张艺本科毕业于西班牙语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运营岗 3 年。认识思敏时,张艺因辞职考研失败,正在重新找工作。她和思敏一样押宝在 AI 行业,也苦恼于自己的文科背景如何争夺 AI 行业的工作机会。
2024 年年底,张艺在社交媒体上偶然刷到了思敏「上岸」AI 产品经理的帖子。在贴子里看到思敏的容貌,张艺惊讶不已。她认出来这是几个月前,和自己一起报过AI职业培训班的网友。她们俩算老同学。
网课结束后几个月,张艺仍在徘徊着如何投简历、准备面试,而这位跟自己一样几乎 0 基础的同学,却已经成功转行上岸。
原来,张艺也认为那个价值 3000 块的培训班效果一般。课程结束后,张艺进入漫长的观望期。她一边兼职,一边准备运营的简历留后手,一边零零散散地学习一些 AI 和产品经理有关的知识。
在互联网偶遇「老同学」后,张艺联系上思敏,这一次,作为抢跑者的思敏给了她很多启发。
思敏给张艺发送了自己准备的面试题库和学习资料。数量不多,但思敏对张艺信心满满地说:这些完全够用了。
得知思敏的转行经历后,张艺感慨:「最重要的,是我的目标不坚定,害怕那一步。」
张艺如今是一家智慧教育公司的 AI 产品经理。公司规模不大,张艺总结,得以顺利入行,并非因为自己在 AI 领域有多么艰深的理解,而是因为她在这家公司用AI落地的垂类 —— 教育行业 —— 有所积累。
张艺曾因普通本科的背景,在求职中屡屡受挫,对于转行 AI 更是没有信心。但思敏的故事让她发现,自己缺少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对于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认真规划,和上进的决心。
准备好之后,张艺再次向转行 AI 进发。面试了若干个岗位后,她感慨自己过去一年错过了太多机会:「去面试小公司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可能也没有落地项目,他们实际上也没有懂那么多。」她开始认同思敏嘱咐她的:先上桌,最重要。
经过几次面试之后,张艺锚定了智慧教育行业的小公司,去做AI的垂直应用。
虽然张艺并不擅长理科思维,但是她在教育行业有所积累。由于张艺之前有教培机构的兼职经验,理解传统的教培行业的需求、目的和优缺点,再加上很多这一领域的公司急需用人,张艺很快也找到了 B 端 AI 产品经理的工作,顺利「上岸」。
「大部分人,特别是文科背景的朋友,会给自己转行 AI 想象出一些困难。往往,他们会因为低估自己的能力,一直推迟去应聘的行动。」经过数月帮网友咨询,思敏感慨。在解答网友疑惑的时候,思敏最常说的嘱咐就是 —— 赶紧行动。
「因为目前这个行业刚刚井喷,会有很多新的围绕 AI 诞生的业务公司,随之而来,诞生了很多岗位。这些岗位目前对于从业资历和学历要求不高,我会嘱咐大家早点出手,不要犹豫,是因为担心因为行业发展和入局的人越来越多,用人供需关系改变,这些岗位对于学历和经历的要求很快会高起来,‘卷’起来。」
在思敏的建议和催促下,她的男友也转行进入了 AI 行业。男朋友之前是销售,转行 AI 跨度大,思敏建议他从 AI 训练师开始入手。男朋友用了四个周末学习,又用了两个周末就找到了工作,先后拿到了腾讯、百度等大厂的AI训练师岗位入职资格。目前,思敏的男友虽然薪资和技术难度层面和 AI 产品经理还有较大差距,但思敏认为,入行了总归是好事。
文科生入行 AI,最实用的另一建议是「曲线救国」。前段时间,一位有一个设计师咨询思敏 AI 转行意见,她在过往工作中对于 AI 文生图的研究很深,思敏建议她去找一些 AI 绘画类公司的岗位。
对于文科生来说,如果没有技术背景,或许可以在自己的本专业知识区去找交叉,瞄准 AI 公司的垂直场景应用需求,这些领域是文科生入行 AI 的良好跳板。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专业背景的陈柳阳,目前在字节跳动做 AI 产品经理实习。入职字节之前,陈柳阳在智谱 AI 做过一段时间的指令工程师( prompt engineering)。
年前,陈柳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零基础上岸字节 AI 产品经理」经验贴。年后复工,这篇帖子的点赞、收藏量激增,每天都有几十个人给陈柳阳留言,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
与来咨询的人交流后,陈柳阳将文科生转行 AI 的门槛形容为「信息差」,就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情,不知道要去学什么东西。
基于这个需求,他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经营转行 AI 的深度付费咨询业务。有一位文史背景的同学经过他的辅导成功来到了一家 AI 公司做运营,工作内容和普通运营岗位差别不大,只不过运营的对象换成了 AI 产品。
图 | 陈柳阳在公司拍摄的科学园区夜景
AI 有关的岗位很多,但陈柳阳一般会和来咨询他的人说:「AI 行业它发展太快了,岗位之间的差距很大,但是行业内外的差距会更大」,陈柳阳发现,当自己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才能了解这个行业里每天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先上车,再挑座位,先进入 AI 这个行业再说。」
乘上浪潮之后
成功上岸之后,张艺也停不下来学习。在她看来,文科生转行 AI 真正的功夫在入职之后。她自己、公司同事和整个行业,目前属于一同成长的阶段。
每天 6 点半下班,到家已经 8 点。迅速吃过晚饭,张艺就开始自习。这是入职的第二周,她还需要平安度过 3 个月试用期。
入职以后,张艺感觉自己能力有点匹配不上。不仅要去努力学习公司的现有产品和业务,还要学习公司准备推进的 AI 项目。不过,张艺觉得,先得到工作后再学习,并不难。「因为我觉得公司对 AI 的业务能力要求好像没有那么高。」
张艺就职的是公司的北京分部,公司开发的 AI 业务由总部主导。2 月份,张艺和公司总部的同事们开了一个时长 30 分钟的线上会议。会议用的是软件的免费时长。议程比较混乱,大家你一言我一句,30 分钟一到,会议断了。下一个会议链接建好,张艺刚准备入会,领导却跟她说:没事,不用再听了。
第二周要碰方案,张艺准备资料时,特意向领导索要文档资料参考。领导告诉她,这方面没有成型的方案模板,张艺只需要根据同事制作的原型交互,制作出方案即可。领导说得轻松、简洁、简单,但张艺却皱起了眉头。「他可能了解也不多,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她需要先去做一些竞品调研,和公司确定好方向后,再设计出项目的落地方案。
在张艺看来,这一行业本身也在生长期。自己、同事、公司和行业,在实际操作中,一起成长着。
「新的技术早晚会被掌握。」传播学背景的阿侬感慨。从互联网大厂内容策略与运营离职后,阿侬创办了一个 AI 工作室,与超千位 AI 行业上下游的人交流过。
深入研究过一段时间后,她认为 AI 的最关键的部分是数据。「它就是不同行业、不同垂类的数据,所以现在行业需要的不是懂 AI 的人,而是懂那个行业的人。」对于场景和用户的需求有深入的洞察和调研,才能更好地设计 AI 产品功能。「对 AI 的能力和对未来交互的想象,本身就应该是更颠覆性的。这种对于新东西的探索,需要非常多的想象和敢想敢做的劲儿。」
作为文科生,陈柳阳在大厂则感受到了自己和同届理工科背景实习生的巨大差距。整个大组里,只有陈柳阳一个文科背景实习生,其他实习生都来自计算机、通信、遥感、软件工程等专业。做同样一件事情,陈柳阳明显感觉比他人更难上手。
有一次,陈柳阳需要修改一则指导用户使用 B 端产品的文档,其中有一个部分叫生成签名,就是生成一段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的代码。最终,陈柳阳向一位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同事请教多次,才写出了那篇文档。
「这个东西可能对于学计算机的人来说,这就像是我们输入 QQ 号和 QQ 密码一样简单。」陈柳阳感慨,「但是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我还要去学很多专业名词和函数,才能完成这部分工作。」
在工作中一边上手一边保持学习,对思敏来说也家常便饭。
遇到困难的时候,思敏一般会上专业论坛网站上学习经验,或者直接问 AI 有没有好的解决思路。
图 | 北京国贸商业区
晚上七点,思敏提交了当天最后一份文档,结束一天的工作。
她离开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办公大楼,走入溶溶的北京月色之中。凭借着及时入场的关键一跃,她成功挤入了 AI 行业,对当下月入 2.1 万元的收入颇为满意。每天,依然有不同的人会在互联网上向她取经。有关转行AI的关键是什么,思敏仍旧坚持,是要在这个行业用人要求的资历、学历门槛没有「卷」起来之前,及早入局。
不断有新人涌入这个行业,在未来,或许在本行业需要经历更多竞争,又或许需要寻找下一个风口。思敏做好了准备。
AI 故事计划(ID:AIstory1)人在 AI 时代的命运。这个编辑部致力于记录 AI 时代的真实故事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邮件标题
「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文:AP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