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进入了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最近,“浙江籍”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蛇年春晚舞台上扭秧歌、转手绢的宇树机器人“福兮”,到成为“赛博”咖啡师的中国( 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机器狗,再到在写字楼间运快递、送文件的云深处机器狗……它们的身后,“浙江籍”的名号初露锋芒。
在全国浓厚的机器人创新氛围之下,浙江是如何“突出重围”的?
▍创新迭起,萧山机器人亮本领
3月5日至17日,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不到半月数次赴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调研,这些机器人企业有哪些“看家”本领?
行思无界的“看家本领”是打造高质价比的通用具身智能本体。

“鸵鸵”机器人
行思无界自主研发的仿生鸵鸟机器人叫“鸵鸵”,仿佛一只真的鸵鸟在走路,在各种地形都能稳稳当当地跑。它不仅能快速行走,还能精确控制着嘴巴,叼起桌上的东西。
行思无界的人形机器人“铁铁”,练就了“铁脚板”的绝技,能在复杂的地形“如履平地”,是一位“大力搬运工”。另外,其六足机器人内置足式机器人专用运动控制算法,能精准协调六足18自由度关节运动,支持攀爬40°斜坡,即使仅三点着地,也能保持机身“零颠簸”。


行思无界人形机器人、六足机器人
孙旭东看完鸵鸟机器人、六足机器人等产品演示后,勉励企业不断拓展产品在科研教育、公共服务、商业文旅和工业领域的场景应用与落地。

狂奔中的黑豹2.0
四足机器人“黑豹2.0”于2025年初在萧山诞生,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四足机器人,速度可达到10米/秒,比肩博尔特。
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王宏涛说,团队仅花了3个月,就形成了原型样机。

旗晟智能移动平台机器人
旗晟智能的拳头产品是“移动平台机器人”,能让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能源行业的巡检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其自主研发的AI算法和巡检运维管理平台,是业内首个可适配多种机器人类型的一体化平台。

国辰机器人系列产品
“国辰机器人”专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整合孵化了20多家企业。孙旭东观摩最新机器人产品,鼓励企业努力构建行业标准产业生态,不断擦亮“浙江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金字招牌。
在萧山区人形机器人专题会议上,孙旭东介绍,萧山已围绕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特色整机的研制生产及组装,培育发展了一批上游优质生产厂商和下游行业应用合作企业。
▍提早入局,积极推进机器换人
提到机器人,不少人脑海里会映出人形机器人的形象。但早在十几年前,多数机器人可能还没有“脑袋”与“完整四肢”,它们以机械臂的形式出现在了浙江的工厂里。
你所搭乘的电梯,全身上下拥有大大小小1500多个零部件,那么,制造一部多部件、高精密度的电梯需要多久?
在十年前西子奥的斯的电梯生产车间里,这个答案是3.6分钟。也就是说,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机器人会对应变换不同的零部件参数,每3.6分钟,就有一部电梯出厂。
这样的效率来源于前瞻的规划,早在2012年,浙江就做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浙江并非人口大省,‘机器换人’就是将一些繁重、重复的工作交给工业机器人来完成。”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卜琰表示,从这时起,“机器换人”渐渐成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浙江的机器人相关产业也紧随其快速发展。
此外,在2017年,浙江印发了《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作为全国首个提出“机器人+”政策的省份,浙江着眼于推进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较早的入局,浙江如同打下了坚固的“地基”。“除了有‘给力’的政策支持外,浙江在技术积累上很有优势。”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特聘研究员师少龙表示,“浙江省拥有覆盖集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及周边配套产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现如今,“地基”上已渐起“高楼大厦”。浙江形成了以宁波余姚、杭州萧山为核心,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地多平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以杭州为例,截至目前,杭州拥有超2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23年机器人工业产值达150亿元。
▍多重催化,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杭州一家养老院里,外骨骼机器人让70岁老人大胆迈步,自信喊出“一口气爬10楼也不打紧”;丽水遂昌的农田上,无人机“一键起飞”,喷洒农药、播撒种子都不在话下;温州步行街上,球形机器人化身“灵活的胖子”,执行跟踪巡逻等任务。

球型机器人跟着特警一起巡逻 图源:平安温州
再看衢州龙游的马拉松赛道上,人形机器人与选手“同场竞技”,刷新赛场新体验;铁路宁波站附近悠闲“荡马路”的机器人,手臂自然摆动,脚步稳健轻盈,一举一动如同人类一般自然,成为了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机器人正在跑马拉松 图源:潮新闻

“领航者2号”在铁路宁波站附近行走 图源:宁波发布
“机器人总动员”的当下,浙江目标明确。去年9月,《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印发,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拥有未来眼光,抓住当下风口,浙江还用“真金白银”对企业提供“硬核”支持。2017年,浙江省向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购置费的10%进行财政补贴。2025年,杭州市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

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人才是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浙江汇集了不少人才力量。目前,浙江已有13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就开设了机器人相关专业。其中,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本科教学的高校之一。云深处科技创始人&CEO朱秋国和云深处科技联合创始人&CTO李超等人都出自浙江大学。
在春晚上扭秧歌、在汽车工厂里协同作业“打工”、在跑步机上不断提速跑出残影……当前,浙江已经跑出不少“爆款”, 谁会成为下一个从“浙”走出的机器人“顶流”?我们相信,像这些现象级的创新机器人,未来还会更多!
文章来源:浙江经信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