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huangxiaoyi@pingwest.com
打开一部剧集,想要迅速了解剧情发展?想要回顾关键画面?想要直接去看名场面?
在最新的爱奇艺App上,你只需上下一划,就能直接跳转。
这个比拖拽进度条更加便捷的新功能,就是爱奇艺最新发布的“跳看”功能。
在4月23日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现场演示了一番,“大家用手机横屏播放视频时,一般会在屏幕右边上下划调音量,左边上下划调亮度。现在我们在屏幕两侧各15%左右的区域,手指上下划动,就可以自如跳转精彩情节点。”

据介绍,跳看功能实现的核心,是爱奇艺基于AI的能力对精彩剧情点进行识别,在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调整观看节奏的情况下,保证不错失关键剧情。
实际上,不止这个新奇的AI功能,在此次大会上,AI的浓度含量达到了新高度:从创新的 AI“跳看”,到陪伴式的“桃豆”AI智能助手,再到剧本工坊、影像工坊的AIGC应用……AI正全面渗透并改变着影视内容平台。如果说去年的世界大会上,爱奇艺谈及AI还在分享观点,今年则让我们看到了一系列落地的“真东西”。
技术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本质。随着AI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业务层面将技术与内容融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所有视频平台都要思考的问题。
冒险创新,“跳看”让观众掌握主动权
在碎片化时间增多的当下,用户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却依然希望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娱乐体验。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除了在内容本身上下功夫,体验也同样重要。刘文峰在演讲时表示, “当我们从用户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内容创作和产品设计,一切都会变得很不一样。”
在4月23日举办的黑科技媒体交流会上,爱奇艺的技术高管们与到场媒体深入分享了爱奇艺对此的实践与思考。围绕新推出的跳看功能,讨论最为热烈。

刘文峰分享了他的观察——在日常观看中,几乎每位用户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拖拽进度条的行为,以便加速观看。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拖动之后,用户不知道错过了什么剧情,定位也很可能不精准。倍速也曾是一个解法,但它会导致人声、配乐的失真,影响体验。

爱奇艺推出的 “跳看”,让用户像刷短视频一样通过划动直接跳转剧情点。有了AI 对情节进行更准确的识别,跳看也可以不跳戏。
让用户更轻松地按照自己的偏好掌握内容观看节奏,将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内容消费体验,也让宝贵的注意力更大程度上停留在了用户希望它们停留的地方。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王学普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跳看不只是一个让操作更便利的交互革新,通过跳看,爱奇艺要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观看体验。
不同喜好的用户观看内容的方式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用户看同一个内容,都可能因为场景不同而产生观看需求变化——比如通勤路上和晚上睡前、追更和重刷。爱奇艺副总裁杨光认为,跳看的出现,把观看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细细品味当然不错,快节奏速通也可以轻松做到。
“有可能在等地铁的时候大家跳看用得多一些,在家里沙发上看手机的时候跳看需求又少一些。”刘文峰表示,“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跳看当做自己日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在任何时刻想用就用,不用也可以更好地消费精彩的内容。”
没有AI的飞速进步,这样的变化无从发生。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想要识别精彩画面,意味着AI不仅需要理解视频画面内容,还需综合分析音频信息、字幕文本和情节发展逻辑。“多模态大模型进步之后,这一功能才有了突破,但是仅仅靠多模态是不够的。”刘文峰解释道,“我们利用现在多模态模型的最新进展、大语言模型对故事的理解,包括我们在做剧本工坊的一些能力,将一个视频包括画面、声音和时间戳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学习,让 AI 将故事逻辑关系推理得更加准确。”
作为长视频平台的爱奇艺,推出跳看这样明显指向“长剧短看”目的的新功能,注定引发争议。当然,对平台来说,只有服务好用户的个性化观影需求,才有机会激发更多内容消费。但爱奇艺用AI做跳看,着眼点不止于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真实观看行为被记录下来,AI模型也会不断优化精彩点的识别结果。当AI对影视内容的理解能力叠加了对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的学习能力,跳看功能最终指向的是对内容创作的反哺甚至倒逼革新。
用户每一次使用跳看,都是在为内容投票。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负责人朱梁相信,有了跳看数据这一新维度,平台“喂”出的大模型会更懂影视、更懂观众,对内容的判断也将更加立体准确。目前爱奇艺已经具备了AI评估剧本的能力,在早期剧本阶段就可以为平台和创作者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如果是一个悬疑剧,我们的节奏就不应该那么慢,如果是一个爱情剧,就应该让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有更多的拉扯,而不是长时间不见、好多集不出现。”刘文峰补充道。对爱奇艺来说,跳看不仅是在用户体验上做迭代,还推动着更长远的长视频内容迭代。
借助AI能力,爱奇艺在“短”“快”时代又带着长视频多迈出了半步。
从剧集创作、呈现到传播,如何用AI提升用户体验?
“跳看”功能仅是爱奇艺AI战略的冰山一角。实际上,AI对视频内容平台的影响已经全面渗透至创作端和用户端两大领域。
在用户端,除了“跳看”的创新交互,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爱奇艺新推出的个人智能助手“桃豆”。在现场演示中,刘文峰向这位AI“助手”提出了一连串需求,从内容搜索、个性化推荐到预约与播放指令执行,“桃豆”都能精准理解用户意图并流畅完成任务。

“它虽然不是某个IP的角色,却是一名通晓爱奇艺所有内容、产品和服务的爱奇艺用户个人智能助手。桃豆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和特点为其发现内容,推荐内容,甚至充当临时客服。”刘文峰介绍道。
为了降低用户使用的门槛,对话桃豆的操作也很简便。用户只要下载最新版的爱奇艺App,就可以在首页和长视频的半屏播放页底部中央看到“桃豆”的入口。长按底部按钮,就可以直接用语音跟“桃豆”对话;短按,则会进入交互界面,支持更多功能。
以Chatbot为主要形态的生成式AI除了可以用于助手场服务类景,还可以应用于AI社交,即通过设定一定的AI人设性格,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增强用户粘性。
去年,爱奇艺就推出了AI互动产品“桃豆世界”,用AI让内容和角色一直“活下去”,让基于IP和知识训练出的AI角色在“桃豆世界”里和用户保持互动。在这个小世界中,用户可以和《白色橄榄树》里的李瓒聊天,也可以打卡《白月梵星》中的白烁、梵樾的朋友圈。截至目前,桃豆世界的累计聊天轮次已经超过一亿轮,让IP的价值实现了新的增长。
内容平台的核心,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可以看到的是,这些新的技术功能创新都指向同一目标——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是爱奇艺始终保持着技术创新领先性的原因所在。
从平台角度来看,服务用户体验是一端,而另一端则是服务于创作者,帮助他们生产更优质的内容。
在创作端,此次的大会上,爱奇艺也展示了一系列AI创新工具。例如,“剧本工坊”能在短短三十分钟内完成五十万字剧本的全面评估,从主题、卖点到叙事结构等七个维度提供系统分析,帮助创作团队在早期阶段把握内容方向。与之配套的“影像工坊”则为视觉创意提供AI支持,将文字构想转化为视觉草图。
数据也在说明这些AI工具带来的巨大效力。爱奇艺副总裁朱梁提到:“虚拟部门今年有50%的增长,是因为我们确实在用剧本工坊分析有潜力的剧本,快速识别场景特点和戏份比例。”在运营方面,爱奇艺的“马良”平台去年自动生成了超过2000万张海报,而“缪斯”平台则基于长视频内容自动完成剪辑,过去一年制作了64万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达108亿次。
结尾:
当我们回顾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展示的这些AI创新时,不难发现一个核心主题——技术正在将选择权交还给用户。无论是“跳看”功能让用户自主决定观看节奏,还是“桃豆”助手提供个性化服务,抑或是创作工具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可能性,都是在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如何服务于人的需求。
不止爱奇艺,整个影视行业都在借助AI更好地服务于内容和用户。以Netflix为例,其正在为订阅者测试新的搜索技术,借助由OpenAI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来帮助用户更好地查找电视节目和电影,包括心情等等。此外,还有Prime Video推出“对话增强”功能,通过AI分离并强化语音,解决背景音干扰问题等等。
这些案例共同印证,AI不仅是影视行业的“增效工具”,更是新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关键驱动力。在视频流媒体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谁能够更好地将技术与内容融合,谁就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赢得先机。


(文:硅星人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