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智能体趋势真的爆了。
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Agent横空出世,从硅谷到国内,大厂们都在争相推出自家智能体。
但Agent不是一个新词汇,从2023年就开始有人谈论。不同时间、不同阶段,这些智能体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有哪些改变?
一份值得参考的行业定义,新鲜出炉。
现阶段的智能体,更应该被称为“超级智能体”,它有三大核心功能:
-
感知与交互 -
认知与决策 -
自主与演进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贯穿这三大功能的基座。

从分类上看,超级智能体应该包括个人、企业、城市三方面,才能更全方位推动智能体浪潮向全社会范围渗透。
从核心基本能力到核心矩阵,超级智能体的概念终于清晰了。
如上这份定义参考,来自联想。
作为终端硬件巨头,联想在2023年就提出“AI Twins”概念,并通过AI PC等部署实现,实现公有+私有模型、跨云边端的混合式AI架构。其中对AI本地性、个性化、执行力等方面的强调,都与当下趋势相呼应。
那么这一次,联想再次抢先定义超级智能体,又看到了哪些新趋势?
个人和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
在2025联想创新大会上,联想的主要动作有:
-
定义超级智能体 -
发布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
发布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 -
亮相城市超级智能体
首先看对超级智能体的定义。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超级智能体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一个引爆点。
相较于初代智能体,它具备三大功能。
感知与交互是超级智能体的第一层能力。
通过文本、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协同,智能体可实时捕捉用户状态与环境信息,跨终端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解读和响应。例如,佩戴联想智能眼镜的用户进入超市时,智能体会结合健身数据与当日饮食记录,动态推荐健康食品;若用户刚完成长跑,则会“宽容”调整推荐策略。

认知与决策能力则能够调用跨设备、跨生态的本地的个人和企业知识库,通过知识积累、经验反思、实时学习和高效反馈,建立并维持端边云一体的可追溯、可关联的长期记忆,从而挖掘事件和情景背后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复杂意图,并能举一反三,把一个场景中的学习结果迁移到其他场景中。
在发布现场,超级智能体就为大张伟生成了个人风格鲜明的段子。

自主与演进是超级智能体的终极目标。
它可以结合用户意图和先验知识,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派发给相应的领域智能体,然后自主编排执行顺序,规划执行步骤,基于智能体互联协议调用跨生态工具来主动执行任务,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演进和升级。
它可将复杂任务(如组织户外烧烤)分解为预约场地、采购食材、邀请朋友等子任务,调用电商、社交、导航等生态工具自动执行。更关键的是,智能体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用得越多,它越懂你”。

在此基础上,联想推出了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和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
其中,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可以部署在PC、手机等智能终端上,服务于每一个普通人。
这对端侧计算能力也提出考验。
为此,联想联合清华大学及无问芯穹研发了“联想推理加速引擎”,可以让一台普通PC的本地推理能力,达到OpenAI o1-mini云端模型水平。
它通过高性能并行解码、算子融合优化以及异构计算技术, 实现了多种应用场景下推理速度的大幅提升,以及功耗和内存占用的显著降低。
发布现场,联想直观演示了推理加速引擎在AI PC上的加速效果。
3台配置相同的AI PC同时解答2024年高考数学压轴题:
-
初代大模型(灰色):耗时27秒,没有回答出正确结果,0分。 -
二代大模型(蓝色):耗时26秒,答案满分。 -
二代大模型+“联想推理加速引擎”(红色):耗时13秒,答案满分。

目前已有4款新产品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企业方面,联想推出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
联想认为,企业超级智能体的核心根基在于算力支撑体系。
联想已经构建了基于“端-边-云-网”架构的混合计算基础设施,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GPU内核态虚拟化技术,能有效降低AI模型训练成本,加速AI推理。
此外,在会场展区还看到了联想万全AI一体机的身影,它们可以提供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服务,并推出了国产GPU版本。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最高吞吐可达12000 token/s的AMD版本一体机已经被抢购到暂时没货了。

软件层面,企业超级智能体具备主动意图理解、混合记忆机制、复杂任务分解编排、模型服务与调度、多智能体协同、企业专属知识等能力。
能实现多模态自然交互,呈现形式包括web、APP、小程序,甚至是具身机器人。
“联想乐享壹号”机器人就是搭载了乐享超级智能体,它不仅大秀太极拳,而且还对联想各项业务了如指掌,是联想首位硅基员工。

最后,AI向全社会范围流动,还需要构建城市超级智能体。
联想也提出了“1×N城市超级智能体”:
-
1个核心中枢:负责任务规划与资源调度 -
N个领域智能体:支持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
目前已在武夷山、宜昌等地落地服务。

未来12个月,端侧AI能力至少涨3倍
梳理来看,联想这波新发布,意在通过超级智能体矩阵,全面覆盖个人、企业和城市级别的AI应用场景,重塑生产力范式。
这背后,计算是底层根基。无论是个人计算终端(手机、PC等),还是计算服务中心,云边端一体的混合式AI架构才能实现超级智能体的灵活流转。
比如在个人领域,杨元庆表示,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智能体,而不是每个设备有一个智能体。如此才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私人化、主动的智能体体验。
目前,云上算力已经可以面向大模型、智能体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终端设备还需要完成进一步迭代。这也是AI手机、AI PC为何爆发。
杨元庆表示,未来12个月,端侧AI综合能力将实现至少三倍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新一代AI PC等终端设备也即将发布。届时,面向超级智能体,联想将完成对端侧AI计算能力的重新定义。
如此看来,在大模型时代,底层计算与上层软件智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无论是计算设备还是超级智能体,它们也将不再局限于工具的角色,而是变成个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入口,更像是一个整体的认知操作系统。
这或许也是为何联想需要在此时此刻定义超级智能体。
你觉得呢?
— 完 —
📪 量子位AI主题策划正在征集中!欢迎参与专题365行AI落地方案,一千零一个AI应用,或与我们分享你在寻找的AI产品,或发现的AI新动向。
💬 也欢迎你加入量子位每日AI交流群,一起来畅聊AI吧~

一键关注 👇 点亮星标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文: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