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在国内热度持续,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灵巧手领域,也涌现出数十家企业,押注未来量产时代机遇。
在这种环境下,因时机器人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者的身位。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曝出企业最新销量信息:2024年销量已近2000台,遥遥领先于同行。与此同时,近日因时机器人又一次获得资本加码,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3轮融资,而这距离其超亿元B2轮融资仅过去半年。
在销量和资本的持续助推下,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在接受机器人大讲堂的采访时却冷静且客观。她指出,当前行业整体出货量仍处于“小批量”阶段,尚未达到制造业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水平”。但因时机器人却也已经做好准备,在产品一致性、可靠性上正持续提升,未来将量产作为技术与供应链能力的“试金石”,持续打磨团队,打造成本与供应链的多重壁垒,紧抓下游市场的爆发期。
▍销量增长的背后
因时机器人2024年市场销量接近2000台,较此前2023年公布的累积千台规模无疑实现倍增。因时将这一增长归因于下游市场的爆发,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崛起。例如特斯拉、车企、家电企业等都下注人形机器人,并基于自身场景需求,推动灵巧手在工业、服务、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这一方面印证了灵巧手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在倒逼企业进行产品升级与变革。

在采访中,房海南同样依然强调了因时机器人长期以来秉持的平衡性理念。即灵巧手的自由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平衡性能与实用性。一直以来,因时机器人坚持认为,技术路线的选择需回归场景需求,灵巧手的核心价值无论人形机器人方案如何更迭,其目的始终在于“精准解决痛点”,而非盲目追求参数升级。例如人形机器人采用灵巧手,需要考虑本体适配性。企业应重视灵巧手的体积、重量需与人形机器人本体协调,避免影响整体运动性能。
“更大、更多自由度的灵巧手,虽然看似更灵活,但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往往需额外配置执行器与驱动单元,成本必然上升,同时带来结构复杂度的上升和可靠性的下降。”房海南解释道。灵巧手作为核心执行部件,需与本体企业的“眼–脑–臂”系统深度协同,兼顾灵活度、可靠性、抓握能力、控制精度和成本等因素,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
▍价格的悖论
随着人形机器人热度攀升,灵巧手赛道也涌入大量玩家,尤其大量上市公司切入该赛道,部分企业不惜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面对竞争,因时机器人并不像外界所想陷入价格窘境,而是正持续以“自研核心器件+结构设计”构建护城河。
在2024年,机器人大讲堂注意到,因时机器人的灵巧手价格已经从5万元下探至3.5万元,价格持续下探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因时在核心零部件量产体系的成型。房海南对我们透露:“低价竞争可能损害行业良性发展,但因时自身其实不怕卷”。
2024年,因时的主业微型伺服电缸,得益于自动化业务的快速发展,量产能力已通过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诸多场景验证,成功将出货量推到了数万台级别。因此,依托自研微型伺服电缸带来的技术降本效应,因时的灵巧手本质上依然有着价格下探应对竞争的能力。在访谈中,房海南提到:“我们一手抓微型伺服电缸,一手抓灵巧手,这是立足制造业的基本盘。”

在因时看来,价格内卷是当下行业必然面临的挑战,但长期胜出者需依靠技术沉淀与真实场景落地能力。为此,在另一方面,由于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因时机器人也实现了产品体系化分层,扩大自身产品的应用面,以“通用模块化思维”打通需求。
工业场景追求高精度与可靠性,服务场景侧重轻量化与交互,聚焦自动化产线无法解决的“非标任务”,例如家电检测场景中的按键测试、开门动作任务、汽车轮胎搬运等,因时有3个系列多款产品匹配不同需求,将6主动+6被动自由度的灵巧手打造为业内主流。其去年推出的FTP系列,不仅手掌表面集成了触觉传感器模块,同时强化了整手抓握力,使单指尖输出力就达到3KG,满足工厂高强度需求。
房海南也透露,因时机器人还将于年内推出系列化新品,其中也包含高自由度灵巧手,这同样将是一款强调“解决需求”而非参数竞赛的产品,有望为行业带来真正的价值提升。
▍挑战更大市场
在此前演讲中,因时机器人公开表示,2024年其海外业务增长20倍,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北美、日韩已经成为重点市场。房海南介绍,与国内低价竞争不同,海外客户的需求呈现更为多元化特征,海外客户更愿为技术买单,接受溢价但更关注产品性能与长期服务能力,且高校与实验室对高自由度手部数据采集需求旺盛。在过去海外的持续市场拓展中,因时凭借强大的产品力,与美日韩等众多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提供高可靠性灵巧手。
因时认为,出海不仅是市场扩张,更是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的全球化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因时发现,目前机器人灵巧手的各类指标其实还远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例如驱动单元需在手掌内进一步高度集成,这仍对元器件体积、散热设计提出巨大挑战。为此,因时也尝试在保持微型化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自由度与智能化水平。

▍做时间的朋友
在多次公开演讲和采访中,因时机器人多次强调“回归节奏”的重要性——无论行业热潮还是低谷,企业都应始终聚焦真实需求与技术突破。这种务实态度,使其保持了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的双轮驱动,或许也是其能在激烈竞争中持续领跑的关键。
未来,灵巧手行业必将从“价格乱战”迈向“理性繁荣”。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奇观”走向“工厂标配”,灵巧手作为“最后一道执行关口”,其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可控性,将直接决定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行业的商业化进程。
因时机器人的探索,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映射出当下中国科技与智能制造从追赶到超越的潜在路径:扎实深耕,野蛮生长!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