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研团队在可食用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该团队以鱼饲料为原料打造水上机器人,完成使命后能自然降解为鱼群食物;还与意大利科学家合作推出可食用机器人婚礼蛋糕RoboCake。可食用机器人优势明显,既能化解传统电子设备污染难题,又有望在医疗保健、环境管理等多领域大显身手,如实现精确药物输送、紧急营养补给等。

2、津产首款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亮相

武清区举行的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上,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推出津产首款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该机器人定位工业用途,腰部承载200公斤,手臂承载5公斤,引入并联机构,旋转更自由。企业正训练其智能决策能力,预计7月应用于多行业。

3、智能机器人“上岗”乍嘉苏改扩建项目工地试验室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乍嘉苏改扩建SG01标段工地试验室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该试验室占地1600多平方米,布局规范,功能分区标准化。在力学室内,智能机器人“小白”可精准抓取混凝土试块,完成扫码、数据上传及抗压检测,效率远超传统人工检测。此外,试验室还配备物联网改造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实现全数字化调整。项目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管理,消除信息壁垒。后续还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项目建设提供智慧方案。
4、武科大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亮相高教盛会

近日,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现场观摩点,武汉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亮相。工作人员操作三维扫描装置,数秒内将耐火砖转化为数字模型,机器臂可自动完成抓取、涂浆、砌筑全流程。该平台针对耐火砖砌筑难题研发,能自主识别上千种异形砖,砌筑精度优于±1毫米。团队突破7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多领域。目前项目样机已通过测试,计划今年搭建中试平台。

5、00后团队创业半年获千万订单,零次方机器人勇闯赛道

在合肥市包河区中国视界产业园,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年轻团队创业不满半年便获数千万元订单。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全是00后。本月底,公司将推出可量产交付的具身智能产品。其首款人形机器人Z1无需视觉系统就能“盲走”穿越复杂地形,机器人手臂还能模仿人类动作,成功率接近100%。2025年1月,公司落户合肥,获当地政府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目前,包河区已聚集50余家人形及智能机器人产业下游企业,零次方今年将实现超500台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