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满地都是Agent。
上周,一款Design Agent在海外火爆出圈,Lovart官方每天除了发码还是在发码。
无独有偶,昨天Manus也上线了生图功能。
据Manus介绍,它不只是生图工具,而是能够「理解意图+规划方案+调用工具」的Agent。
这介绍是不是很熟悉?4天前,Lovart才这么定义过自己。
好,既然都是Agent,那我们有必要横向评测一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附两者体验地址:
Lovart(国内直达):www.lovart.ai
Manus(需要魔法):https://manus.im

横评6个case
1)生成单张海报
先来一个最简单的,考验最基本的生图能力,同时也看下效率。
Lovart花了2分9秒,完成任务。
过程还是老三样:制定Smart Plan(智能计划)、设计绘图方案knowledge(包含提示词)和调用模型(ChatGPT-Image-1)。
这是Lovart生成的图片。
Lovart工作全过程:
https://www.lovart.ai/r/z4gcbx0
然后,我们来看下Manus。它一上来就先问了我对口红样式和LOV标志的要求。
接着,开始搜索口红图片,找了半天似乎因为网站验证问题进不去……于是,换了个思路,直接用生图模型生成图片。
最终,花了4分钟,才把图片画了出来。
这是Manus生成的图片。
Manus工作全过程:
https://manus.im/share/8nwf6rxaPOvC18aD2SgKrx?replay=1
出图质量上,大家觉得哪个更好?是不是都差不多?
这是因为,两家都是调的OpenAI的ImageGen API,也就是ChatGPT-4o模型。
任务时间上,Manus比Lovart慢了一倍多(后面的case更离谱),因为它做了一些无用功,这其实蛮浪费用户token的。
2)生成一套VI方案
为沃垠AI网站设计一套VI方案,提示词是:
我们先来看下Manus的。
还是和前面一样,它一上来就先问了我6个问题。
也不知道是该夸它负责呢,还是没头脑。其实prompt里,我已经写得很详细了。
然后,开启了漫长的工作流程。
设计LOGO标志,设计品牌字体和颜色,设计UI图标,设计网站首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编制VI文档,验证设计方案,以及向用户发送VI包。
最后,交付给了我一套VI包和品牌视觉识别手册。
这是logo。
这是icon。
这是颜色板。
这是UI。
这是网站首页效果图。
移动版。
这是品牌视觉识别手册。
是不是看起来挺全面的?但素吧……这结果难评,基本上没法用,因为实在太丑了……
生成时间这块,Manus也是够得等的,整个设计流程耗时12分钟,如果算上首次咨询的时间,那更是有16分钟之久。
同样的prompt,Lovart则在10分钟内全部完成,期间我还让它重新生成了次。
8款logo中,我选了这款。
然后,根据我选的logo,设计了一套VI视觉方案,有logo、品牌色、品牌字体、排版要求、icon图标和网站界面(含移动版)。
我还让它出了一套产品效果图。
从这个Case可以看到,Manus与Lovart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3)制作分镜故事板
作为《三体》的脑残粉,我很想用AI重现“人类首次遇见水滴”的场景。
于是,我把想法告诉给Gemini 2.5 pro,Gemini与我一拍即合,几秒钟就把生图prompt写出来了。
我先是发给了Lovart。Lovart很快, 不到5分钟就把所有图画出来了,还做了排版。
然后,我又发给了Manus。不出意外,它果然又来问我了。
我耐心(烦躁)地回答了5个问题后,Manus开始工作。
又是接近20分钟的等待,终于完成了任务。
交付了一份16页的分镜故事板。
同样一套提示词下,我觉得Manus的图是不如Lovart的。
比如,这第8个场景【远景:水滴远去,宇宙寂静】。
这是Manus生成的。
哥,水滴只是长度只有几米的探测器,怎么被你搞得跟行星一样大。
这是Lovart生成的,显然合理了许多。
4)批量生成图片
既然都是「能干活的Agent」,这会我就不给提示词,你们自己想吧。
我的问题是:
Lovart给我画了6款,分别是休闲装、商务装、运动、晚礼服、海滩和冬日场景,审美在线。
Manus也画了6款,分别是休闲、运动、学院、未来、复古和夏日风格。
就是这画风,有点过于像素画了,尺寸比例也不统一。
继续测像素风的海报。
这是Manus画的,这回尺寸统一了。
这是Lovart画的,明显细节上要比Manus丰富很多。
3D方面,也跑了个case。
这个prompt极其简单,原本我都没报什么希望。
但没想到,Lovart生成的效果这么好。
这几个3D模型,还有点小喜欢。
而且还支持3D预览。
相比,Manus就相形见绌了。

写在最后
其实,测到这里,已经能够明显看出区别了。
Manus作为通用Agent,它什么都能做,但未必就什么都能做好。
在设计领域,Lovart作为专业Agent,显然要比Manus强不少。即使他们的底层模型都一样,但对于行业的理解、对于工作流的设计、对于交互的思考以及对提示词的设定,都会不一样,所以自然也就有能力的差异。
而生成速度上,Lovart则比Manus要快一到两倍。
作为垂类Agent,果然还是行业里的人会更懂一些,更懂Know-How,更懂用户。譬如,旅游行业的飞猪AI问一问,设计领域的Lovart Agent。
最近,大洋彼岸的红杉AI峰会上,几位大佬提出:「真正的AI产品,不是“有没有能力”,而是“有没有结果”;不是“你点它做了什么”,而是“它替你完成了什么”」。
从实际体验来看,Lovart Agent正在成为那个“替你完成”设计任务的智能伙伴。
不仅好玩,还好用,甚至值得信赖。
Prompt in,product out.
(文:沃垠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