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AI、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引发关注,时空智能技术有望驱动人类走向物理AI世界。
5月22日消息,近期举行的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上,时空智能科技公司千寻位置创始人、CEO陈金培表示,AI 技术发展让设备智能化上取得巨大突破,不仅具备自身思考决策能力,而且明显增强整个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陈金培指出,伴随AI浪潮,时空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任何时期。对机器人而言,AI 是 “大脑”,负责思考和决策,时空智能是“小脑”,负责感知和行动。
“汽车是装了轮子的机器人,飞机是装了翅膀的机器人,其他场景里应用的智能设备,统称为机器人。”陈金培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计算网、时空网、互联网是三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三者形成了整个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基础设施闭环。
会后交流时,陈金培对钛媒体AGI表示,智能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产业有些类似。比如,电动化和智能化来临之后,很多传统汽车厂商遭遇巨大挑战,而今天机器人产业也是如此。而且,机器人比起智能驾驶汽车可能更难,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要求更高。
陈金培强调,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一定会迎来淘汰赛。
“它(很多机器人企业)100%会被淘汰掉。我认为将来真正在这些里面会胜出的,不见得是今天做机器人的公司,很多可能是从其他产业迁移过来的,比如汽车产业等,一旦他们解决机械控制这类更加复杂的技术,一定程度之后,工业化的能力就会被拉动起来。”陈金培表示。
在陈金培看来,人形机器人目前时空感知和控制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把数字世界里的智能变成在实体世界里的行动。作为一家为“机器人”而生的公司,千寻位置希望能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提供能力,并不直接服务于自然人。千寻位置正是像Tier1一样给各类机器提供更加符合场景需求服务的公司。
据悉,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家时空智能科技公司。公司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 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6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累计接入终端设备超过23亿。
目前,千寻位置员工总数超过700人。
融资方面,千寻位置在A轮融资和后续股权调整中陆续引入了上海国际、工银投资、国风投、高粱启航、北斗七星投资、莫干山高新领航等机构。今年4月,千寻位置完成新一轮融资,新增株洲市北斗时空产业基金、无锡博智未来产业投资基金,老股东高粱资本跟投。
过去一年内,千寻位置B轮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截至目前,千寻位置公司整体估值已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千寻位置公司还具备多传感器算法协同、数字孪生和AI技术,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智慧城市、行业数字化升级等提供云芯一体、数实融合的全栈时空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今年4月,千寻位置宣布免费开放机器人时空智能三体开发套件SpatiX,助力机器人企业降低研发门槛、提升研发效率。
事实上,当前 AI 和时空智能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5700亿元,同比增长7.39%,而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过4.1亿台;另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中国核心AI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元,相关产业规模10万亿元,AI带动人类劳动价值等效可达6.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4.7%。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会上表示,除了文本类模型,未来AI大模型技术还包括多模态、时空智能等方向发展。AI最终要从数字世界,做到物理世界AI。
陈金培表示,当前世界模型、空间智能都是相对比较静态,只有时空智能是动态技术,而非应用场景。对于企业来说,智能化水平的高与低,会对生产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时空智能最大想象力,不仅停留在万里之遥的高空卫星中,更应该在天下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烟火生活里。“把高空中的卫星能力,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力,与地面的应用设备、与人类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
在陈金培看来,千寻位置希望做类似云计算一样的AI基础设施,将“星地一体、云芯一体、软硬一体”的三体技术能力,赋能于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目标下,千寻位置能够提供更多技术能力和价值。
“就跟今天用电一样,你买手机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电费是个问题。因此,今天电网是中国最赚钱的业务(行业),这不仅是基础建设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将无所不在,而且它(基础设施)需求量确实非常大、非常广泛。”陈金培对钛媒体AGI称。
在谈到为什么会提出时空智能,陈金培表示,最早大家讲定位PNT(定位、导航与授时),所有技术要摆到产业里,摆到经济社会发展里,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社会每一次进步都跟人类对时间、空间的认知能力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谈及为什么不是空间智能而是时空智能,陈金培指出,时间这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人类无法感知到毫秒、纳秒,但是在机器里,纳秒和毫秒是普遍化存在。时空智能是帮助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向人类看齐的一项必不可少能力。
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圆桌对话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荣誉院士李德仁表示,整个世界万物中,目前最智能、最聪明的是人类智能。五千年的技术进步创造了万物世界,即便计算机超过人的计算能力,但人类智能还是创造了人工智能(AI),AI可以帮助计算机、飞机、宇宙飞船,就像这些帮助人一样,但它不能削弱人类智能的形成和发展。
陈金培向钛媒体AGI进一步补充称,未来100%会发生“AI取代人”做的部分事情,但我们需要防止AI毁灭人类。
“我认为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硅碳’(碳基和硅基)共生世界。”陈金培称,任何一项技术既要有发展,也要有监管,这是肯定的。不仅仅是今天的AI,互联网、核能等也都进行发展和监管,无论多么强大,AI都需要稳定、健康发展。
(文:钛媒体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