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知识库从“资料仓库”进化为“智慧引擎”?
作者|栗子
编辑|王博
幻觉那么多,AI到底应该怎么用?
自今年初,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的崛起让无数企业看到了智能化转型的曙光。然而,AI的幻觉问题却像一瓶卸妆水一样,祛魅着用户对AI的盲目崇拜与信任。
例如在客服领域,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的AI客服曾向客户虚假承诺“丧亲乘客可追溯申请折扣”。客户索赔被拒绝后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再比如在市场营销领域,某奢侈手表品牌使用AI生成社交媒体内容时,将产品与假冒商品图片错误关联,引发公众抗议。
事实上,国内外企业在使用AI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问题极其普遍。这些问题都揭示了通用AI的局限性:在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准度的企业场景中,缺乏内部数据支撑的通用模型往往难以胜任。
换句话说,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回答问题”的AI,更是能够深入理解企业私域知识、提供精准安全解答的“智慧大脑”。
而构建一个企业大脑,首当其冲就是要建立一个能用、好用的企业级知识库。
5月21日,在2025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宣布升级知识库系列产品,基于腾讯乐享和腾讯ima,为企业用户、组织和个人用户提供高效的知识管理体验。
那么,当AI浪潮席卷而来,企业如何让知识库从“资料仓库”进化为“智慧引擎”?
1.企业知识库,想说爱你不容易

企业级知识库,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信息共享和协作的核心平台,其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存储着企业的各类知识资源,如文档、数据、流程等,更通过智能检索、知识推荐等功能,帮助企业员工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根据MMG调研团队和中智信投研究网的报告,2024年全球知识库软件市场规模为3.17亿美元(317百万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长至4.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3%。
这一增长背后,是企业对知识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Zendesk Guide、Confluence、Salesforce Knowledge等国际一流厂商,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知识库份额;而中国市场主要是各大互联网厂商自主研发使用并对外推广的产品,例如腾讯的乐享、阿里的语雀、联想的Filez等等。
然而,尽管企业级知识库的价值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诸多痛点。
首先是数据分散与整合难题。
企业内部的数据通常分散在多个部门、系统和个人手中,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存储方式各异,给知识库的数据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曾尝试构建知识库,却发现不同车间的数据录入标准不一致,导致产品质量数据存在大量重复和错误记录,最终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数据清洗和校验。
其次是知识更新滞后。企业知识的时效性至关重要,但许多知识库产品缺乏有效的知识更新机制,导致员工获取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某金融机构在使用某知识库产品时,发现其存储的法规和政策信息经常滞后于实际更新,给业务开展带来风险。
第三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企业知识库中存储着大量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部分知识库产品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最后还有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部分知识库产品的用户界面复杂,操作流程繁琐,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员工宁愿通过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询问同事,也不愿使用知识库查找信息。
其实,很多企业在构建知识库时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强如腾讯也不能幸免。
几年前,腾讯全面发力To B业务时,面临企业服务领域知识体系复杂、信息分散的挑战。不同团队的产品方案、技术文档和行业经验分散在各个部门,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跨部门协作效率很低。新入职的员工需要大量时间熟悉业务和产品,知识获取的门槛很高。
2.知识库的“智慧进化”

当下,大模型掀起的热潮正席卷全球,在各领域引发变革,很多企业希望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落地大模型实现经营革新。然而,通用大模型在准确性和信息安全性等层面,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腾讯乐享总经理周芝芝指出,只有将“企业专属知识”与“大模型”结合,才能为企业AI注入“智慧大脑”与“专业知识”,使其能更精准、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腾讯乐享总经理周芝芝,图片来源:腾讯
让企业便捷地将海量的知识沉淀并利用起来,是乐享知识库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着企业知识管理在每一个环节的需求,乐享提供了丰富的能力,让企业能把知识放得进、管得好、找得准、看得清、用得上。腾讯乐享知识库的全面升级,正是针对上述痛点,通过AI赋能,推动知识库从“资料仓库”向“智慧引擎”进化。
在知识沉淀方面,腾讯乐享知识库支持办公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各类主流格式文件的无缝兼容,还支持在线协同编辑文档与智能表格拓展。通过这些功能,海量分散的文件得以系统整合,有效解决了企业知识四处散落、杂乱无章的困扰。
而在知识更新的能力上,乐享知识库可实时追踪知识更新时间,及时判断文档有效性与时效性。通过有效性巡检、知识审核、知识引用实时更新以及知识所有人机制,保障知识的可靠可用。
另外,权限管理是知识库极其重视的组成部分。基于组织架构层级关系,腾讯乐享灵活设置知识的查看、编辑、下载等权限。既支持默认继承父级权限,也能为成员单独定制权限,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充分兼顾协作需求。
当然,在AI渗透率持续提高的今天,腾讯乐享也把AI能力融入进了知识库产品中。
腾讯乐享将知识萃取与模型推理深度融合,优化了传统RAG(检索增强生成)模式的局限,深度挖掘企业隐性知识关联,真正做到“理解准”、“检索准”、“回答准”,同时跟让AI根据提问人的权限给出相应的回答。
最后,借助AI能力,腾讯乐享还能实现对知识数据的洞察,深度分析、辅助决策。
知识管理看板通过深度分析挖掘知识数据,提供热度统计、趋势分析等功能,助力企业管理者清晰掌握知识使用情况与价值,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数据洞察功能不仅帮助企业发现了潜在的问题和机会,还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腾讯乐享知识库已经服务了众多客户,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腾讯自己的To B业务。
为了提升内部信息流转的效率,乐享为腾讯的To B业务打造了一个知识管理平台“云知”,系统沉淀和整合各领域知识,帮助产品、技术、商务等人员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基于知识库的沉淀,云知还上线了AI助手,为内部员工提供智能问答、文档摘要及内容生成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知识流转的效率。
数据显示,“云知”平台每年访问量高达800多万次,70%的销售和架构师每周都会使用,为腾讯节省的时间、人力、场地及差旅成本累计近3亿元。
目前,腾讯乐享已经服务了超30万客户,包括比亚迪、中国五环、友邦保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东方、多乐士、科沃斯、同程旅行、用友畅捷通等各行业公司。
3.AI知识库,重构企业竞争力

「甲子光年」认为,在AI的加持下,AI+知识库的组合将会进一步释放AI大模型在企业端的价值。而企业级知识库本身,也将从传统的“静态存储”模式向“自进化认知引擎”转变。
借助先进的AI技术,知识库能够自动学习和更新知识,实时感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自动调整知识结构和内容。
例如,当企业推出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时,知识库能够快速整合相关信息,为员工提供最新的知识支持。这种自进化能力将使知识库始终保持与企业业务的同步发展,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智慧动力。
其实,这也就是知识库与业务系统深度联动的价值。尽管现阶段知识库或许还是作为一个独立于业务系统的产品存在。但一个确定的趋势是,未来随着Agent与MCP的不断拓展渗透,知识库必然将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深度联动。
通过与ERP、CRM、OA等系统的无缝对接,知识库能够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并将知识精准推送给需要的员工。同时,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也将反哺知识库,丰富知识库的内容,形成知识与业务的良性闭环。
当这种知识与业务的闭环形成之后,AI时代的企业知识库就真正实现了从“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的技术革新。
比尔盖茨曾在1999年出版的《数字神经系统》中预言:“未来的企业是以知识与网络为基础的企业,未来的竞争则是植基于知识与网络的竞争。”
在AI时代,企业级知识库作为知识流动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腾讯乐享的全面升级,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开箱即用的知识库产品,更通过AI赋能推动了知识库的“智慧进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企业级知识库将成为企业重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封面图由AI生成)

(文:甲子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