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最新财报:AI收入大涨,成新财务增长引擎

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5331日的,2025财年全年及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总收入达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利润为284.65亿元,同比增长9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3.82亿元,同比增长279%

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表现非常出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成为阿里新的财务增长引擎。

AI成为增长新引擎

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的云智能集团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推动公司长期增长的新引擎。第四季度,云智能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云业务的强劲表现,尤其是AI相关产品的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全年来看,云智能集团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180.28亿元,同比增长11%

云智能集团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收入上,其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第四季度,调整后的EBITA同比增长69%,达到人民币24.20亿元。全年调整后的EBITA同比增长72%,达到人民币105.56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公司在客户增长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投入和创新成果显著。20254月,公司推出了Qwen3系列,这是一代新型混合推理模型,结合了快速简单响应和深度推理能力。

Qwen3系列涵盖了多种模型大小,包括两个MoE(专家混合)模型和六个密集模型。其中,旗舰MoE模型Qwen3-235B-A22B拥有2350亿参数,但仅激活220亿参数,实现了效率和世界领先的性能。这些模型已在ModelScopeHuggingFace等多个平台上全面开源,预计将推动开发者、初创企业和企业的新应用和创新。

AI产品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云智能集团的增长。例如,Lingma(阿里巴巴的AI编程助手)自去年推出以来,已经在企业客户中获得了广泛采用,并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AI相关产品在互联网、零售、制造和媒体等多个行业垂直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司对AI产品的研发投入也持续增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5Gartner®生成式AI技术创新指南中,阿里巴巴云是唯一一家在四个定义的子市场中都被评为新兴领导者的中国供应商。这四个子市场包括:生成式AI模型提供商、生成式AI工程、生成式AI专用云基础设施和AI知识管理应用/通用生产力。这一评级反映了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云智能集团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领先,还在于其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持续创新。公司通过不断推出新的AI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云计算和AI市场的领先地位。

AI赋能阿里其他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淘宝和天猫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引擎,在AI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用户体验与商业化能力的双向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该集团收入达10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2%710.77亿元人民币,增速显著。

AI技术在此板块的应用贯穿用户运营与商家服务全链条:通过智能推荐算法优化首页信息流和搜索结果,提升用户购物决策效率;利用AI客服系统处理超80%的咨询量,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将响应时效缩短至秒级;

面向商家推出的全展推智能营销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帮助商家实现广告投放ROI提升30%以上。

针对高价值用户群体,88VIP会员体系引入AI数据分析模型,根据会员消费习惯动态匹配权益组合,推动会员数量同比增长两位数并突破5000万,会员复购率较普通用户高出45%

在供应链端,AI驱动的智能选品和库存预测系统,使天猫超市的畅销品缺货率下降28%,库存周转效率提升19%

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在AI技术的支撑下,跨境业务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335.79亿元人民币。AI技术在此板块的应用聚焦于本地化运营与效率优化:

AliExpress通过AI翻译系统支持48种语言的实时交互,客服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推动欧洲市场新用户增长67%

Trendyol在土耳其市场推出的AI时尚推荐引擎,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分析用户穿搭偏好,个性化推荐商品点击率提升40%,带动GMV增长35%。在物流环节,AI路径优化算法使跨境包裹平均配送时效缩短3天,物流成本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

Choice业务通过AI选品模型分析区域消费趋势,将高性价比商品的曝光量提升200%,推动订单量环比增长55%。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AI驱动的运营效率提升使该集团调整后EBITDA亏损同比收窄13%,向盈利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文:AIGC开放社区)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