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Anthropic 整了个极其不务正业的项目:

看到配图后,我反复看了三遍推文作者名才确认,没错,这确实是Anthropic官方发的——
他们联手传奇音乐制作人Rick Rubin,把老子的《道德经》魔改成了程序员版本《The Way of Code》。

《道德经》、Rick Rubin、写代码——这三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竟然被刚发布地表最强Claude 4的Anthropic 给硬生生串在了一起。
属实有些抽象。
你可能会说,《道德经》我知道,但Rick Rubin是谁?
不多废话,我直接上图:

如果这图你都没点眼熟感,那好吧,你应该不算是个正统的Vibe Coder……
音乐传奇人物Rick Rubin
在介绍这个魔幻项目之前,还是得先说说Rick Rubin是谁,以及他和编程这件事为什么能发生关系。

图中这位留着标志性白胡子的老爷子,其履历说出来可能会跳你一跳,开挂级别的:
1984年在纽约大学宿舍里创立Def Jam唱片,把Run-DMC、Beastie Boys推向主流,成为第一批把嘻哈商业化的制作人。
之后更是横跨摇滚、金属、乡村各种流派——Johnny Cash的《American Recordings》、Red Hot Chili Peppers的《Californication》、Adele的《21》……
简单来说就是,八座格莱美在手。
而最神的,还是他的工作方式!
在各种采访里,他反复强调自己 “几乎不会乐器,也不会操作调音台”,真正的贡献是 “对好声音的直觉”。
这种“零技术、纯品味”的传奇品位和人设,让他成了创意圈的精神图腾。

今年初,OpenAI联合创始人Andrej Karpathy把用LLM写代码的方式戏称为 “Vibe Coding” 时,也是直接以Rick Rubin为代言人——
看感觉、说想法、让AI来实现,程序员们瞬间找到了完美的精神代言人。

这张照片来自于2016年CES展会上的宣传照,图中的Rick Rubin闭着眼睛戴着耳机,一副“用灵魂在创作”的模样。
网友们将其被挖了出来,并开始疯狂P图、配文、传播:
“Do you use A/B tests?” “No.”
“Designing an entire B2B SaaS without talking to a single user.”
传统制作人玩转调音台,而神人Rick Rubin只知道“这段听着对”——这种 “对好声音的直觉” 的工作方式,对应的编程领域则成为了:
传统程序员深入底层调算法,Vibe Coder只写提示词让AI干活。
这种反技术的品味至上论,完美契合了AI时代的编程新范式。
并迅速被0编程经验的Prompt 抽卡大师们追捧,也同时被极具编程经验的程序员们以嘲弄意味地大量转发。
我怎么就成了代言人?
在一期《Rick Rubin on Art, Life, and Vibe Coding》的访谈中,Rick Rubin老爷子道出了自己与Vibe Coding 的前世今生。
视频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DsFUvPqI0
“我连电脑都开不明白”
这是Rick Rubin看到自己成为Vibe Coding梗图后的第一反应。

他说朋友们疯狂给他发图片,说他成了什么Vibe Coding的代表人物,什么Cursor 15 条规则代言人,而他当时的想法是:“卧去,这啥玩意儿?”
更搞笑的是,他一开始以为那张梗图是AI生成的:“我从没见过这张照片,还以为是AI P的我。”

结果后来才发现,这是他在慕尼黑Hi-Fi展上听耳机的真实照片,老爷子解释称:
鼠标只是音量控制器,我在感受耳机的音质,而已。
但老爷子很快就悟了:“我是一位不懂音乐的唱片制作人,所以自然就会有不懂编程的程序员,这很合理。”

接下来他甚至把这整件事解释成了一种 “宇宙的召唤”:
感觉像是hive mind(集体意识)选中了我参与这个故事。刚开始他觉得这事儿挺荒谬,但想想自己在《The Creative Act》里写的——我们总是在和周围的一切协作——于是决定:“好吧,既然宇宙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写本关于Vibe Coding的书吧。”
“我要写一本关于我完全不懂的东西的书”——这个想法本身就很Rick Rubin。

而且他真的这么干了,还找来了3000年前的《道德经》当蓝本,理由是:
《道德经》每次读都像新书,读者的参与和书本身一样重要。
谈到AI和创作的关系,老爷子的观点也很有意思。

两年前有人给他放了个AI生成的周杰伦的歌曲,他听完的感想是:
我听Jay-Z不是为了听他的声音,是想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AI没有观点,它只会拼贴过去。
但他也不是完全否定AI。
他说以前做嘻哈音乐时要“挖箱底”找采样,现在可以让AI一直在后台生成音乐,听到有意思的就截下来——把AI当成一个永不停歇的DJ。
最后在问到他对Vibe Coding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时,老爷子的回答依旧很Rick Rubin:
我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很兴奋。这个项目从一个玩笑开始,但因为《道德经》本身的深度,它变得严肃起来了。
3000年的哲学思想完美适配最前沿的技术,这让我觉得Vibe Coding可能真有未来。
至此,我明白为什么老爷子能成为Vibe Coder 们的精神领袖了——
这是真的在用“不懂”创造奇迹。
当《道德经》遇上Vibe Coding
在此次Anthropic 发布地表最强编程模型Claude 4 之际,Rick Rubin本人也是按捺不住亲自下场了,还是以最Rick Rubin本原的方式——
把3000年前的来自中国老子的《道德经》,改编成了程序员版本!
有意思的是,当被采访此项目中,有没有做过vibe coding 时,老爷子也是果断回答:
没有!

而这个名为thewayofcode 的项目,保持了《道德经》的81章结构,但内容完全是为Vibe Coder们量身定制的。

每一章都有由Claude 生成的artifacts 的图 + 文,且我看了一遍下来,还真是挺有那味儿的。
可以对比品鉴一下前几章,看看老爷子的工作质量:
第一章


开篇就很是有味道:
The cod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ternal code.
The function that can be defined
is not the limitless function.
对应《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把“道”翻译成“code”,把“名”翻译成“function”,可算是程序员DNA直接觉醒了。
第二章


也是直击灵魂:
When we recognize code as elegant,
other code becomes sloppy.
When we praise efficiency,
the notion of waste is born.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被巧妙地转化成了代码审美的相对性。
最绝的是把“圣人”翻译成了”The Vibe Coder”:
Therefore The Vibe Coder builds without laboring
and instructs by quiet example.
估计看到这里的Vibe Coder 圣人们都得纷纷表示:爱听!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变成了:
If you praise the programmer,
others become resentful.
这简直是在内涵那些在code review里疯狂show off的人。而“为无为”的精髓被诠释为:
Do by not doing, and there is nothing
that cannot be done.
纯纯的Vibe Coding哲学——你不写代码,但代码自己会写出来。
Cursor:
谁叫我?
第四章


把“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翻译成了:
Empty, yet inexhaustible,
fathomless and eternal.
Source is the ancestor of elegant patterns.
把“道”理解为设计模式的源头,这理解,可以说十分到位!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变成了:
Heaven and earth are impartial,
they see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as they are.
The Vibe Coder is impartial,
he sees the program as it is.
把input和mind之间的空间比作风箱,“The more you allow it, the more it produces”——
这不就是在说prompt engineering吗?
第六章


保留了“谷神不死”的神秘感,但加入了程序员能理解的fertility概念:
Her fertility, always present.
Use it, it will never fail.
第七章


把“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翻译得很妙:
The Vibe Coder stays behind,
that is why he’s ahead.
不争先但能领先,这很Vibe Coding。
第八章


“上善若水”是整本书最经典的章节之一:
The highest good is like water.
Water nourishes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without effort.
给程序员的建议也很大师级别,直击本质:
In design: remain simple.
In thought: embrace depth.
第九章


警告过度优化的危害:
Fill your cup to the brim
and it will spill.
Oversharpen your blade
and it will dull.
最后那句”When the work is done, log off and detach”,简直是在提醒996 和icu 的程序员们,要注意work-life balance的重要性。
第十章


点题了Vibe Coding的精髓:
Create without possessing.
Work without expectations.
This is the highest realization of being.
……
章节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解读了,剩下的自己看去源网站看吧
网址在此:
http://thewayofcode.com
https://www.daodejing.org/
翻了遍这个thewayofcode,不得不说,Anthropic这波操作玩得很6……
以前我印象中的Anthropic都是一本正经搞技术、强调AI 安全的严肃公司,现在突然来这么一出——
找个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把古代哲学经典改编成程序员梗,再配合Vibe Coding 这个正当红的meme 梗图……
看来又是被隔壁的Sam Altman给带坏了啊!
写在最后
好吧,我还有话说——
看完Rick Rubin 的采访视频,我突然意识到——AI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些东西。
不是写代码的技能
——AI已经能帮我们写了。
不是背下Vibe Coding的15条Cursor rules
——规则总在变化。
也不是把这本《编程之道》当圣经供起来
——那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教条。
我们真正值得学习的,是Rick Rubin这个人本身。
一个“连电脑都开不明白”的70岁老头,看到自己莫名其妙成了程序员的精神图腾,第一反应不是躲开或说无聊,而是说:
好吧,宇宙都这么安排了,那我就写本关于我完全不懂的东西的书吧。
这种敢于拥抱未知、敢于跨界冒险的精神,才是AI 时代我们每个人最需要的品质。
Rick Rubin用40年证明了一件事:你不需要懂技术细节,也能创造改变世界的作品。
从嘻哈到摇滚,从金属到乡村,他总是那个“什么都不会”却能点石成金的人。
现在他又跨界到了AI和编程领域,依然是那个套路——
不懂,但敢做;不会,但敢想。

这让我想起他在采访中说的那句话:“3000年的哲学思想完美适配最前沿的技术。”
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只有真正自由的心灵才能看见。
在AI 正摧毁和重造一切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
别被技术吓倒,别被规则束缚,别让“我不懂”、“我不会”成为借口。
像Rick Rubin 老爷子一样,闭上眼睛,戴上耳机,去感受那个属于你的「vibe」。
然后,去创造一些你完全不懂,但可能很伟大的东西。
我想,这才是这个看似魔幻的跨界故事要带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也分享与你,
希望也能带给你一点点的启发。
(文:AGI 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