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头们纷纷开源自家模型,他们背后的博弈是什么?
放眼全球,谷歌在发布其王牌模型 Gemini 2.5 Pro 时,选择开源其衍生的轻量级模型 Gemma,Meta 的 LLaMA 虽名为开源,却始终带着商业限制的“镣铐”……他们小心谨慎地通过开源开放吸引全球开发者的关注,同时却牢牢掌控核心能力与商业变现路径。
回到国内,从阿里通义千问全尺寸开源到 DeepSeek 的一鸣惊人,再到前几天百度开源其主力模型文心 4.5。中国巨头通过直接亮出底牌的打法来快速抢占用户心智,打造「事实标准」与硬件生态,探索一条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
在这个「开源」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巨头之间的战略分歧,尤其是百度与谷歌这两家以「搜索+大模型」为核心的公司,他们差异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战略思考。
就在 7 月 2 日 19:30,CSDN 的《AI 进化论》栏目特别邀请了 CSDN 创始人&董事长 蒋涛,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LVS 创始人 章文嵩,广州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程勇围绕「开源 AI 浪潮下的新格局与新发展」展开深度对话,直击开源生态背后的真问题——巨头战略、创业公司生存法则、开源模式变革以及 AI 开发者的下一站机会……

以下是本场直播对话的详细对话提纲,抢先一览:
-
百度开源主力模型,谷歌只开源轻量版,这背后反映了什么不同的战略考量? -
百度开源的背后,是否是在试图破解搜索业务的“创新者窘境”? -
大模型会像操作系统一样免费,竞争最终转向生态吗? -
“Scaling Law”是否已触顶,未来竞争的关键在后训练技术? -
AI 时代的“护城河”在哪? 巨头开源了大模型之后要怎么面对竞争? -
开源模型与国产硬件结合,会是中国发展自主AI的独特路径吗?
-
今天大模型的“开源”与当年做 LVS 的开源,精神和商业逻辑有何不同? -
AI 开源项目能靠社区发展,还是必须由巨头“供养”? -
基础模型免费后,开源 AI 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
面对美国主导的 AI 开放标准,中国公司应融入还是自建体系? -
如何平衡 AI 开源带来的“发展速度”与“安全风险”?
-
对开发者而言,未来机会是做 Agent 的“插件”,还是独立的 AI 原生应用? -
“氛围编程”会实现“人人都是开发者”,还是催生大量“僵尸应用”? -
AI 时代,“软件架构师”的价值会被削弱吗? -
AI 时代,开发者的核心竞争力将从“编码”转向什么?

📢 AI 产品爆发,但你的痛点解决了吗?
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
8 月 15–16 日
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联网大厂、AI 创业公司、ToB/ToC 实战一线的产品人
12 大专题分享,洞察趋势、拆解路径、对话未来。
立即扫码领取大会PPT
抢占 AI 产品下一波红利

(文:AI科技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