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hatGPT热潮延烧,生成式 AI 领域进入“深水区”,AI 应用和商业落地成为行业发展方向。今年10月,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的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 AI 领域科学家,AI成为2024年诺奖最大赢家。很显然,就像蒸汽机、电和网络技术的发明一样,AI 已经成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据钛媒体AGI 统计,截至12月18日,2024年全球AI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074个,融资规模超6100亿元。但其中,中国生成式AI领域年内仅达成113笔交易,比去年143笔交易减少约20%,总融资额350亿元人民币(48亿美元),比去年205亿元增长约41%。钛媒体AGI还统计了过去12年 AI 赛道投融资规模情况,无论是投资事件数量,还是融资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底,全球 AI 企业有29542家。中美 AI 企业数占全球总数的近一半,美国有9914家(占比为34%),中国有4469家(占比为15%)。同时,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500家。算力层面,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每秒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到了每秒7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增速超70%。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35年中国 AI 产业规模有望达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达30.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我们与 AI 这类新生事物一起成长,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么,2025年即将到来,AI 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又会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我们邀请了五位有着 AI 味的“行业专家”——豆包、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文心一言)、腾讯元宝、智谱清言一起预测2025,让人工智能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
当前,开源与闭源大模型,To B与To C商业化,做基础模型还是推理模型、垂直行业模型……这些依然处于非共识状态。同时,算力、数据也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已经不再呈现指数级增长。2025年,随着OpenAI o3和即将的GPT-5正式发布,生成式 AI 技术和产业化或将再次迎来新一轮热潮。同时,国内大模型“六小虎”和互联网大厂之间也将迎来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 AI 产业将加速“内卷”,如何用AI大模型“赚钱”将成为 AI 产业新的发展共识。然而,有人因此担心:未来科研难题都会交给AI解决吗?我们还需要人类科学家吗?从现有AI技术水平看,AI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而非替代的。AI可以帮助人类处理数据、模拟实验、预测结果等,但人类科学家的直觉、创造性和决策能力尚不可被替代。人类有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思考,并在研究中引入新的视角;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决策需要复杂的判断,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处理、风险评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等,这些通常需要依赖人类的直觉和经验;人类在制定研究议程和决定研究方向时,会考虑伦理和道德,这也是AI难以完全理解或处理的。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拥抱AI新技术、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也要以科技向善驱动AI向前,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中国 AI 的蓬勃发展正为各行各业赋能提效,为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 AI,毫无疑问能够给生产力带来巨大飞跃,这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从供给侧看,中国 AI 技术创新活跃,产业体系完备,具备支撑全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AI 被认为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将持续释放经济潜力,对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普华永道预测,未来 AI 或将对全球GDP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其中,中国到2030年预计将因人工智能实现高达7万亿美元的额外GDP增量,相当于2023年全年GDP的40%,将成为 AI 最受益的经济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