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I募资120亿美元,却在71个职位中「零录取」产品经理!
你没看错,一个都不要!
这不是个例。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产品经理从「万能职业」到「可有可无」呢?
Anshu Das(@headphoneDas)一针见血地指出:
目前的产品管理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官僚主义、流程和风险规避的表演艺术。当愿景和目标极其明确时,这些都不重要。
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公开「嫌弃」PM,甚至在招聘广告中明确写道:「我们不招PM!」来吸引工程师。
PM正在成为科技圈的「负资产」?

每当看到「10个框架提升你的战略思维」这样的文章,就让人忍不住皱眉。PM们深陷一个「完美主义」陷阱,整天沉迷于制作内部文档:
-
愿景宣言 -
战略规划 -
路线图 -
OKR指标 -
PRD文档
Anshu Das(@headphoneDas)一针见血地指出:
目前的产品管理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官僚主义、流程和风险规避的表演艺术。当愿景和目标极其明确时,这些都不重要。
「爆炸式增长」的灾难

过去那些追求「爆炸式增长」的公司,现在很多都变成了「僵尸」。这种模式的恶性循环是:
-
融大钱,招高管 -
高管盲目扩编(FAANG出身的通病) -
产品和文化遭殃 -
增长放缓,最终大裁员
更好的方式是:设定高标准,按需招聘。而不是提前为了规模而规模。
「创始人模式」改变游戏规则

「创始人模式」意味着CEO和创始人不再轻易下放产品决策权。但这需要把握好度:
-
只在真正擅长的领域保持控制 -
积极寻求不同意见,保持开放 -
懂得何时放手,适时授权
Leo Chin(@leoqin)提到:
如果CEO层面就有一个PM,那剩下的重点就只是执行了。
向上管理的毒瘤

有些PM领导快速爬上职业阶梯,却处处不得人心:
-
整天和高层称兄道弟 -
把团队功劳占为己有 -
失败就甩锅下属
工作环境决定成败

你的工作环境和你的能力同样重要。找到一个能让你在「天才区」工作的地方:既是你擅长的,又能让你充满能量的领域。
大公司的启示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观点值得深思:你的贡献不应该建立在信息特权之上。

亚马逊CEO Andy Jassy最近也在推动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让信息更直接地流动。
PM的未来在哪里?
BlackApple.eth(@BlackApple)半开玩笑说:
他们的PM都是AI代理人
要在新时代生存,PM需要彻底转型:
回归本质
-
把90%时间花在用户身上 -
减少会议和文档 -
专注实际产品交付
建立双轨制
-
给予个人贡献者(IC)与管理者同等待遇 -
打破「管理即领导」的固有观念 -
重视产品创造能力
Yeison Godoy(@Yeisonjg)说得好:
最好的PM就是一个优秀的首席工程师。除非你只有初级工程师需要指导,否则PM很可能是多余的。
这不是PM的终结,而是重生的机会
也许答案就在Zak El Fassi(@zakelfassi)这句话中:
如果你觉得需要一个全职PM,那可能是工程团队技能的问题🤫
PM这个职业会消失吗?
也许不会,但必须进化,未来它一定会变得大不相同。
未来属于那些能真正为产品和用户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会生产文档的人。
(文:AGI 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