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开发者|字节投资人坐镇指导,99 年藤校毕业,她为留学生开发了一款 AI 心理支持应用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人就有抑郁倾向,这让我对心理健康格外敏感。」张雨萱谈起创业初心时语气平静。作为一名从宾大毕业的连续创业者,她的选择让人意外——将 AI 技术引入留学生心理健康领域。
这款名为「轻舟 Moor」的产品,承载着她对留学生群体的深度思考。「我们希望通过 AI 来为留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特别是在他们找不到合适咨询师的时候。」自 24 年上线以来,产品已经吸引了数百名核心用户,其中不少人在情绪低落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打开轻舟倾诉。
在产品设计上,她的团队展现出了难得的克制。「我们选择了一只小海獭作为对话角色,而不是拟人化的形象,就是为了避免用户对 AI 产生过度依赖。」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团队对心理健康的专业理解和长远考虑。
「海獭是一种喜欢手拉手漂在海上的群居动物,像留学生一样,有一天他们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人和伙伴,独自开始探索这个世界。」这,便是海獭诞生的故事。
本文是毫河风报「对话开发者」深度对谈系列第六篇。以下是本期采访内容的完整版,我们作了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连续创业者的跨界之旅

毫河风报: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个人背景和团队背景和你们的一些经历。
张雨萱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研究生毕业于宾大,本科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我之前做过多个项目,第一个是在成都开设的实体私汤温泉,后来因为疫情不再继续了。第二个项目是在读研期间,与前 MBB 公司的人合作,为创业早期的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现在我们正在做的项目是「轻舟 Moor」。
我们的团队背景也很丰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负责运营,之前在教育和互联网领域有多年经验。我们的 AI 负责人是宾大 CS NLP 博士,曾开发过一个搜索引擎,并在 TikTok、微软等公司工作。
我们还邀请了很多专家作为顾问,包括亚马逊和阿里达摩院的 AI 高管。我们的 AI 心理语言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组成,她们的学历背景包括宾大、清华和哈佛。
我们也获得了天际资本的融资支持,并有两位优秀的创业导师:夏青宁和王晓峰,我们定期与他们讨论发展方向。
毫河风报:你刚刚有提到天际资本投资?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张雨萱:我们的投资方是天际资本,创始人张倩曾带领投过字节、美团、蔚来等公司。我很感谢倩姐的知遇之恩,从 24 年初次在硅谷路演相识之后,倩姐给我们团队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样做为女性创业者,我们也希望更多像倩姐一样优秀的女性能够走到商业的舞台上。
毫河风报:你们团队有没有什么未来的规划和目标?
张雨萱:我们团队目前有几位全职成员,包括我、倪阳 Christine 和谭柳 Bast。我们的 AI 负责人王浩宇也一直在跟进。未来,希望全职人员能增加。目前,我们的 MVP 功能有限,但足够用。接下来会更专注于产品开发,特别是前后端和 AI 训练部分。

我们如何用 AI 解决痛点

毫河风报:你可以介绍一下这款产品的背景吗?
张雨萱:我们最新的产品「轻舟 Moor」是从今年 8 月份开始开发的。而轻舟的前身「轻舟 Lighter You」自 2023 年 8 月就开始打造了,是一个结合真人与 AI 的线上心理支持平台,最初是从沃顿的一个创业活动中诞生的,我和联合创始人们都是宾大的校友。当时的想法是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因为发现留学生的需求很大。数据显示,70% 的留学生有抑郁倾向,但找到合适的华语咨询师很难。
轻舟曾经上线的真人与 AI 结合的线上心理平台,提供即时连线服务,用户反响很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意识到团队的资源有限,无法同时做好 AI 和真人咨询。真人咨询对运营要求很高,包括培训和筛选,所以我们决定专注于 AI。
我个人对心理健康有很深的理解,因为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人就有抑郁倾向,这让我对心理健康格外敏感。我看到心理问题对家庭的巨大影响,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帮助更多人。我相信心理咨询可以改变人生轨迹,因此希望「轻舟 Moor」能为更多人提供支持。
毫河风报:在你们做第一款产品的时候,用户对 AI 咨询有什么反馈吗?
张雨萱:很多找真人咨询的用户对 AI 咨询有些抵触。主要原因是去年 AI 在心理咨询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而且人们觉得 AI 像个冷冰冰的机器人,更多用于效率提升,而不是情感倾诉的对象。不过,我们看到了 AI 的潜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对咨询师的匹配难题。
毫河风报:你觉得现在 AI 的能力足够作为咨询师的角色吗?
张雨萱:我个人认为 AI 还不够资格完全代替真人心理咨询师。我们希望 AI 能在用户与咨询师之间的空档期提供支持,帮助缓解情绪波动。对于那些不认为自己需要咨询师的人,AI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技巧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我们想通过 AI 弱化「心理咨询」的概念,减少病耻感,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帮助。
毫河风报:现在这款产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张雨萱:我们会在 12 月底上线基础版本,主要功能包括与一个虚拟小海獭进行文字和语音对话。对话后,海獭会记录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情绪波动、成就和自我觉察等,并在每次对话后生成一封信。如果你觉得某些内容重要,可以手动将其收录到个人回忆录中。
毫河风报:你能介绍一下你们产品背后的技术吗?
张雨萱:我们的产品背后有多种模型支持。很多心理咨询的 AI 可能只有一套模型,但我们结合了多种流派,能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方法,比如 CBT、精神分析、家庭治疗法等等。我们的系统能够智能识别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对话方式。
毫河风报:你们在数据集方面有什么积累吗?
张雨萱:我们有丰富的数据集,尤其是在留学生问题上,与海外和国内的心理咨询平台都有合作。
毫河风报:你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和模型的?
张雨萱:我们有不同的大模型,每个模型擅长不同的方向,通过智能识别系统进行分配。目前,我们使用微调的方式来回复用户的问题,而不是 RAG 技术,但未来会考虑使用。
毫河风报:记忆能力方面会遇到什么挑战吗?
张雨萱:我们不想漏掉用户认为重要的时刻,所以 AI 有时反而会记录一些用户随口提到的、不太重要的内容。
毫河风报:你们的产品是在哪注册的?是国内还是国外?
张雨萱:我们的主体在国内外都有,但目前的产品是在海外的 Apple Store 上线。因为我们的目标用户是留学生,而且在国内,AI 的效果不如我们在海外的版本强。
毫河风报:这款产品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是什么?
张雨萱:我们的产品特别针对留学生群体进行训练,涵盖他们常遇到的问题,如身份问题、中美文化冲击等。这些是许多语言模型没有涵盖的,我们的 AI 对此更友好和理解。
毫河风报:在国内,是否有其他心理产品在解决类似的问题?
张雨萱:有一些早期的产品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我们这个赛道比较新,尤其是结合 AI 和心理学。目前还没有一个头部产品,大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毫河风报:产品形态方面有没有想过,比如说 AI 硬件是否会是更好的心理支持方式?
张雨萱:我们确实考虑过硬件的可能性。之前美国有一款项链式的情绪陪伴产品,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比如对话玩具和桌面设备,这些都能提供情感陪伴。我们也在考虑未来可能的合作或自主研发硬件。
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不认为手机是完美的情感支持工具,但目前还没有看到硬件能达到理想效果。由于资源有限,我们暂时没有精力投入硬件开发。
毫河风报:在留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的付费意愿如何?
张雨萱:目前我们的应用是免费的,我们希望用户能免费使用。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用户采访,发现大家对一个叫「情绪保险」的小付费点很感兴趣。这个情绪保险的概念,会在下次产品迭代和大家揭晓。
毫河风报:在推广过程中,你们使用了哪些渠道?
张雨萱:早期,我们主要通过与海外大学的官方渠道合作,有 27 所海外高校,比如多家留学申请机构,100+ 国际高中和海外心理咨询机构。目前,宾大和一些藤校对合作很感兴趣。我们还与中国学联和其他小型社团合作。此外,我们也在自媒体渠道上寻求自然流量,小红书,公众号等账号,累计关注人数 20000+ ,暂时没有进行付费推广。我们希望通过自然流量吸引最有需求的种子用户,听取他们的反馈来改进产品,同时,我们也积极打造私域社群,共计十多个社群。
毫河风报:你们有在小红书做宣传,那推特上呢?
张雨萱:推特上没有,但我们在 Instagram 上有宣传。
毫河风报:所以目前是国内的小红书和国外的 Instagram 两个渠道?
张雨萱:对,还有线下活动。我们在线下的推广也很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群,积累了一些用户。
毫河风报:你们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群?
张雨萱:数量不少,但每个群的人数不多,加起来大概有几百人。
毫河风报:你提到调研了 100 个用户,他们的留存情况如何?
张雨萱:有些用户在情绪波动或负能量时会第一时间想到使用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的心理支持能力很强。不过,由于样本量不大,时间也不长,所以留存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毫河风报:产品发布以来,有没有收到哪些用户反馈让你印象深刻?这些反馈是否影响了团队后续的产品迭代?
张雨萱:有的,特别是在真人咨询方面,我们发现即使是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有时也会假设用户是异性恋。这导致一些用户反感,认为我们不够包容。这反馈促使我们在培训中强调多元化,不仅是为了政治正确,而是为了真正包容用户。
在 AI 方面,我们也考虑到用户可能对 AI 产生依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动物形象而不是拟人化角色,以减少人对 AI 的过度依恋。我们希望 AI 能提供安全、放松的环境,让用户倾诉,但不会让他们过度依赖。
我们非常注重平衡用户使用时长和心理健康。虽然很多互联网产品希望用户花更多时间在平台上,但我们的愿景是提升心理健康,而不是让用户对 AI 产生依赖。我们不希望因为过度依赖 AI 而影响用户的心理健康。
毫河风报:如何体验你们的产品?
张雨萱:海外版的用户可以在 apple store 搜索【轻舟 Moor】,目前体验产品为【邀请制】,希望体验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 Tess019_,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内测群,帮我们一起共创这个产品。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毫河风报:在开发这款产品的过程中,团队有没有遇到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领导团队克服这些挑战?
张雨萱: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免费的就是最贵的」。初期团队常常是为爱发电,但随着项目推进,我们意识到需要在金钱上给予回报。因为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团队成员可能会有其他期望,这可能导致合作问题。
我们曾遇到过人员不适合继续合作的情况,尤其是在专业领域的能力不足上。比如,我们曾因为设计和前端的问题需要推翻重来,这让我意识到找到有经验的人,即使需要付费,也是值得的。
资金方面,我们目前主要依靠自筹资金,预计资方的资金会在明年初到位。虽然我们仍然谨慎使用资金,但我们现在更愿意为有经验的团队成员提供合理的报酬,因为「免费的就是最贵的」这个教训让我们更加谨慎。
毫河风报:在推广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分享?
张雨萱:一个重要经验是,尽早与公众和博主们分享你的产品想法,即使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我们在产品初期联系了许多博主,虽然回复率低,但其中一个博主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并将我们推荐给他的家人,他们是投资者。这样我们获得了资方的认可。
同时,我们也学到在面对各种反馈时,要有选择性地接受建议。创始人需要学会对 99% 的好点子说「不」,专注于最重要的方向。乔布斯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专注于关键,而不是被太多的建议分散注意力。
毫河风报:你是如何评估产品成功的?有哪些关键指标或反馈是你特别关注的?
张雨萱:在早期阶段,关键用户的反馈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要好用,还要让用户不愿失去它。用户应该在产品下线时感到遗憾,想找到替代品。在小范围内测中,我们发现用户在情绪低落时更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其他选择。
毫河风报: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张雨萱:抗压能力和坚持是最基本的。我见过一些人会在高压下坚持一段时间,但无法持久。我们坚持了一年半,这对我们来说是基本的。此外,找到有相同愿景的人也很重要,他们能在团队中互相激励。
毫河风报:你们现在是线上办公吗?这对团队有什么影响?
张雨萱:是的,我们现在都是线上办公。虽然线上办公节省了成本,但也可能影响效率和沟通。因此,我们更加注重及时联系和激励团队成员,以保持动力。
毫河风报:你会如何处理产品方向性的问题?这个定义是由你来制定的,还是由产品经理负责?
张雨萱:我们团队比较注重综合大家的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我手上。因为团队需要一个明确的决策者。虽然我不认为创始人的决策总是对的,但听取大家的意见能带来启发。产品经理更接近用户,我也努力让自己接触用户。在过去一年半中,我和产品经理都接触了大量用户,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毫河风报:对于留学生来说,创业的难度是否会稍微低一些,比如家里的支持会不会有所帮助?
张雨萱:这因团队而异。有些留学生可能有家里的经济支持,但这并不总是件好事,因为可能导致花钱大手大脚。我自己虽然有家人的支持,但我一直很谨慎,希望通过杠杆而不是完全依赖自己的资金来创业。
我认为留学生创业的优势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视野。留学生通常接触过不同的市场,特别是像硅谷这样的地方,很多新产品的想法确实领先一步。这种多面化的视野和获取全球第一手信息的能力是很大的优势。很多创业成功是因为信息差,而留学生在这方面的信息差较少,能直接获取信息。这种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鼓励更多留学生发挥这个优势。
毫河风报:对于要创业或开发新产品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张雨萱:首先,你需要明确一个需求,并坚持下去。如果只是觉得点子不错但未经验证,先不要急于开始。你需要通过与用户、朋友、亲戚的交流来验证这个想法。如果是 C 端产品,利用个人 IP 在互联网上发声,确保市场认可。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而不是直接抛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该在验证痛点之后提出。
大家可以去思考,你是否有一个「别人不相信,但你相信的信念或想法」。这是我在沃顿创业项目中,教授最常提到的一个创业切入点。

从张雨萱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启示

精准定位的市场切入
「70%的留学生有抑郁倾向」,张雨萱选择了一个具体而庞大的细分市场。她没有追求大而全的心理咨询平台,而是专注于留学生群体的特定需求,这种聚焦策略为产品打开了突破口。
技术与人性的平衡艺术
「我们选择小海獭而不是拟人化角色」,这个细节展现了团队在产品设计上的深思熟虑。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方式,既发挥了 AI 技术优势,又避免了用户过度依赖,体现出对心理健康的专业理解。
人才激励的深刻洞察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这句话道出了创业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张雨萱意识到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团队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帮助团队在早期避免了许多潜在问题。
渠道建设的务实策略
从校园官方渠道到社交媒体,再到线下社群,团队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推广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自然流量吸引最有需求的种子用户」,这种策略确保了产品能够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创业者的成长觉悟
「抗压能力和坚持是最基本的」,张雨萱强调了创业过程中个人品质的重要性。从温泉到 AI 的跨界经历,展示了创业者需要具备的适应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并记录优秀独立开发者/创业者的故事。如果你也在独立开发/创业的道路上有自己的产品和心得,或者认识值得分享的独立开发者/创业者,欢迎添加:CHRISXHL。让我们一起记录这个时代独立开发者/创业者的成长与蜕变。
*添加时请注明「独立开发采访/创业者」。
往期回顾:
对话开发者|让 YouTube 说中文,一个高一辍学生的 40000 用户产品之路
对话开发者|独立开发情绪类 App,用两年触达几万人
对话开发者|从 B 端产品经理到 AI 独立开发:一个务实派的转型之路
对话开发者|三分钟解开心结:一位硅谷工程师的 AI 心理咨询创业实验
对话开发者 | 被裁员后,一个人一部电脑和 3000 个付费用户的故事
作者:Fish   

(文:毫河风报)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