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Next Token Prediction 范式会统一多模态吗?

 Datawhale学术 

作者:MMNTP Team

介绍一下最近和来自北大,北航,港大,国科大等学校的同学以及阿里, Microsoft, Humanify 等研究机构呕心沥血的综述工作《Next Token Prediction Towards Multimodal Intelligenc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 完整论文: https://arxiv.org/abs/2412.18619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LMM101/Awesome-Multimodal-Next-Token-Prediction

简介

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多模态(Multimodal)领域涌现了大量基于 Next Token Prediction(NTP)的模型,以下简称为 MMNTP,这些模型在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图片模态举例,有以 LLaVA, QwenVL 为代表的图片理解模型,也有以 Unified-IO 系列,Chameleon,VAR 为代表的基于离散 Token 的图片生成模型以及融合 NTP 和 Diffusion 架构的 Transfusion,MAR 等模型。音频部分则有 Moshi 为代表的基于 NTP 的音频理解和生成模型。
本文采用全新的自下而上视角,从 NTP 范式的构建出发,全面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 多模态的 Tokenization 技术
  • MMNTP 模型架构设计
  • 训练方法与推理策略
  • 性能评测体系
  • 现存挑战与未来方向
综述的完整目录如下:

多模态的 Tokenization

我们认为多模态的 Tokenization 是 MMNTP 的基石和最重要的部分,它将各种模态的信息(如图像、视频和音频片段)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序列(Token),以便 Transformer 结构为基础的 NTP 模型学习。Tokenization 方法可以分为离散(Discrete Tokenization)和连续(Continuous Tokenization)两种。离散标记化通过量化将原始信息映射到有限的离散空间,而连续标记化则不涉及量化,保留了数据的连续性质。下面的图给出了两种方式的示意图。

Tokenizer 训练方法

本节针对图片,视频,音频领域的 Tokenization 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比较。首先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例如对比学习,自编码器等,以及这些方法在不同模态上的应用与针对不同模态特点的改进,并按照不同的训练方法归纳整理了不同类型的 Tokenizers,如下表所示:
我们以表示能力(representation)和重建能力(reconstruction)为基点,重点讨论了 Tokenizers 在训练时存在的挑战,例如离散型编码器存在的编码表塌陷,信息损失的问题以及一些改进措施例如 FSQ,LFQ 等方案,以及以 CLIP 为代表的连续型编码器中主要存在的语义对齐,编码效率,以及对于不同模态的数据,大家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MMNTP 模型

MMNTP 模型一般结构如上图所示,它主要由骨干模型(一般是一个 Transformer 模型),以及不同模态的 Tokenizer 与 De-Tokenizer 组成。Tokenizer 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转换为 Token 序列,De-Tokenizer 则将 Token 序列转换为原始模态的信息。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 MMNTP 模型进一步分为两类,组合式(Compositional)和统一(Unified)式。组合模型依赖于强大的外部编码器例如 CLIP 和解码器例如 SD3 来理解和生成多模态信息,而统一模型则使用轻量级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例如 VQVAE,将大部分理解和生成任务交给骨干模型。本文对这两种模型结构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对于不同的多模态任务来说,MMNTP 模型可以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处理不同任务,区别之处在于不同任务的输入输出不同。上图以图片模态为例子,列出来了同一个 MMNTP 模型结构如何进行图片理解例如 VQA,图片生成,以及基于文字指令的图片编辑任务。只需要替换输入输出的组合形式,同一个模型架构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体现了 MMNTP 模型在多模态任务上的统一性。本文针对图片,视频,音频模态的 MMNTP 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根据结构类型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

训练范式

训练任务的类型

一旦将不同模态的内容转化为序列化的标 Tokens,就可以使用统一的骨 MMNTP 模型来训练,以解决各种理解和生成任务。本文将训练任务按照生成的Token类型不同分为两类,离散 Token 预测和连续 Token 预测。二者的区别在于预测的token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这会对应不同的训练任务,以及特殊的输出头的结构。例如多模态理解任务往往以语言作为输出,则需要使用语言模型头作为输出头,进行离散 Token 预测。如果将 Diffusion 模型和 NTP 模型结合,则需要使用 Diffusion 模型头作为输出头,进行连续 Token 预测。

训练阶段

和语言模型类似,MMNTP 模型的训练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上图所示,分别是模态对齐预训练,指令微调和偏好学习。这里的预训练阶段,通常指的是在多模态数据-文本对数据上进行预训练,以将不同模态的信息对齐到语言空间。指令微调阶段是针对不同的下游任务,例如理解和生成类任务,用标注好的数据进行训练。偏好学习在 MMNTP 模型中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将模型的输出和人类的偏好进行对齐。本文详细这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工作,并根据任务类型进行了归纳整理。

测试时的 Prompt 工程

Prompt 工程是提升 LLM 模型效果的重要手段,在 MMNTP 模型中,借助了 LLM 继基座模型的能力,Prompt 工程同样重要。本文对 MMNTP 模型中的 Prompt 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如上图所示,分为多模态的上下文学习(Multimodal In-Context Learning)和多模态思维链(Multimodal Chain-of-Thought)两种方法。

如上图所示,多模态的上下文学习指的是在输入中加入多模态任务的例子,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多模态思维链则是指在输入中加入一些思维链的提示,例如“感知”,“推理过程”等,以促使模型更好地进行多模态推理。我们将这些方法进行整理,如下表所示。

训练数据集与性能评测

在综述中,我们还对 MMNTP 模型的训练数据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包括数据集的构建,数据集的规模,以及数据集的多样性。同时,我们也比较了 NTP 模型和非 NTP 模型在多模态任务上的表现,如上图所示,在大规模理解任务例如 VQAv2,MMMU 上,NTP 模型表现全面优于非NTP模型。在生成任务评测数据例如 Imagenet,GenEval,我们观察到 NTP 模型在和纯 Diffusion 取得了不相上下的效果,甚至在某些任务上表现更好,这展示了 NTP 模型在统一不同多模态任务上的潜力。

存在的挑战

本文提出了四个目前尚未解决的挑战,主要源于 MMNTP 训练范式。这些挑战包括:
  1. 如何更好地利用无监督的多模态数据来扩展 MMNTP 模型
  2. 克服多模态干扰并增强协同作用
  3. 提高 MMNTP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效率
  4. 将 MMNTP 作为更广阔任务的通用接口。
这些挑战的解决对于 MMNTP 范式实现多模态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结

本文从 NTP 范式的视角出发,全面梳理了多模态领域的最新进展。从 Tokenization 到模型架构,从训练范式到性能评测,我们希望这份工作能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全景图。

在 2025 年,随着 MMNTP 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工作能够突破现有的挑战,推动多模态智能向前发展。欢迎大家引用论文并且: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见解;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有补充建议,欢迎邮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新版本的综述中进行更新;如果觉得这份工作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给我们的 GitHub 仓库点个 star🌟。

一起“三连

(文:Datawhale)

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