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投资人「看不懂」的智能硬件,年销售额已超10亿元

不被看好、却凭借自身产品力成为亿元品牌——LiberLive上演了一个“泡泡玛特”式的增长故事。


王方玉

编辑苏建勋

在近期热播的恋爱真人秀《半熟恋人第四季》中,原湖南卫视主持人梁田作为女嘉宾,在节目第一期为了活跃气氛,拿出了一把有些“怪异”的吉他,和另一位男嘉宾合唱了一首梁静茹的《属于》。

梁田并不会弹吉他,她使用的是LiberLive品牌的“无弦吉他”。虽然其外形类似吉他,但其实没有琴弦,取而代之的是九个硅胶垫组成的吉他指板,这些指板会跟随歌曲的曲谱旋律点亮。用户只需跟着亮光,点按硅胶垫,就可以演奏出吉他和弦的效果。

梁田弹奏的LiberLive无弦吉他 图源:综艺《半熟恋人》节目截图

简易的操作和新奇的设计让LiberLive火速出圈。

在抖音平台上,无弦吉他弹唱的视频,动辄十几万人点赞。靠着社交媒体与用户自发的口碑传播,LiberLive 的销量节节攀升。

无弦吉他弹唱的视频收获很多关注 图源:抖音截图

LiberLive C1产品于2023年4月推出,当年就成为了天猫乐器类目中的大爆款。第二年,LiberLive迅速跻身“亿元品牌”,成为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的乐器类目第一。根据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LiberLive 的产品销量在全球无弦吉他市场排名第一。

“LiberLive是这两年最成功的智能硬件之一。”关注智能硬件的FA机构投资人李晨告诉智能涌现,LiberLive品牌所属公司「未知星球」2024年的营收已超过10亿元,这是一个很多拿了机构大钱的项目难以企及的数字。

然而,如今卖到全球第一的LiberLive,在当初寻求融资时却吃到了大多投资人的“闭门羹”。

智能涌现了解到,在发展的两个关键时间节点2019年和2023年,LiberLive都曾寻求过投资机构的融资。2019年时创始人刚刚启动无弦吉他项目,2023年则正值无弦吉他量产上市前夕,但两次却没有一家投资机构愿意投资。

从LiberLive所属公司「未知星球」的股权结构看,该项目至今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除了孵化机构——李泽湘参与设立的XBOTPARK基金,还有维尔股份、Z·Pilot等上下游产业方,并没有其他投资机构的身影。但有相关人士告诉智能涌现,2024年有一线投资机构拿下了「未知星球」的部分老股。

多位投资人告诉智能涌现,曾看过LiberLive项目的投资人普遍反映是“看不懂”。外界传闻,LiberLive创始人唐文轩甚至因为融资屡屡受挫,对外部投资机构心灰意冷,不愿再见投资人。唐文轩至今也从未接受媒体采访。

四年磨一剑的另类创新

确实,LiberLive与常规意义上投资人青睐的项目画像“不太一样”。

创始人唐文轩既不是大厂高管,也算不上行业老炮。他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曾担任大疆导航部门算法工程师。

2016年,唐文轩从大疆离职创业,成立未知星球。2018年,未知星球曾推出艺术启蒙早教智能机器人与“Planet Racer体感赛车”,但两个更具AI属性和未来感的产品市场反响一般。

2019年,唐文轩开始研发无弦吉他LiberLive,并面向投资机构融资,但却没有机构愿意这个新产品创意买单。那之后,唐文轩蛰伏了4年研发和打磨无弦吉他产品,甚至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只能自掏腰包,直到2023年4月产品上市,一鸣惊人。

谈及研发无弦吉他的灵感来源,LiberLive方面告诉智能涌现,创始人唐文轩热爱音乐,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吉他,但他深感于普通吉他学习难度大、上手门槛高,想要让更多人体会到有仪式感的弹唱乐趣,才有了LiberLive的诞生。

实际上,在LiberLive被发明之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智能吉他产品。创业公司视感科技曾于2016年5月推出了智能吉他Poputar。Poputar保留了吉他的原貌、琴弦和完整的机身,它通过提示灯来提示用户该按哪根弦,从而提升用户学习吉他的效率。

相比之前的智能吉他,LiberLive则更具革命性,它彻底取消了琴弦,改变了吉他的弹奏方式。与其说是吉他,它更像一种披着吉他外形的新乐器

正因此,就连LiberLive团队对这一新物种的市场接受度也心里没底。“上市前有做过一些用户调研,小范围的测试结果让我们挺有信心的。但用户数量一大起来,我们对于用户的反馈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LiberLive市场方面人士对智能涌现表示。

但最终LiberLive上市后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LiberLive C1 2023年上市后不久就卖断货,并不是公司搞饥饿营销,而是始料未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就连LiberLive员工也去往工厂产线打螺丝、加紧生产。

LiberLive为何能够超越此前的智能乐器取得成功?

极简的产品风格,是LiberLive打动用户的基本要素。一位行业从业者对智能涌现分享到:市面上有不少试水智能乐器的玩家,有的想拆卸、要凹造型、又请明星搞联名款、增加n个和弦……只有LiberLive的造型和使用是最简洁、最小白友好的。

“抄的、学的一大堆,但最后还是LiberLive卖得最好。”该人士说到。

“年轻人的情绪价值”是个关键原因。李晨认为,LiberLive放弃了小众的传统智能吉他,转而拥抱了无吉他基础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在社交网络、亲友团聚、情侣/朋友聚会等更多场景中进行演奏,带去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情绪价值。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则显示,年轻人对于无弦吉他的接受度更高。传统智能吉他的主要消费人群为30-45岁的中年人群体,而无弦吉他的购买主力是18-30岁的人群,占比总和接近过半。

智能硬件启示录:非主流创业者的一次胜利

LiberLive是一个非典型的、甚至与主流截然相反的商业故事。

寻找产品方向阶段,唐文轩曾经尝试过智能机器人,但他最终选择了不那么性感的乐器;智能硬件创业者普遍追求快速的产品升级和迭代,唐文轩却愿意用四年时间来打磨一款产品。

也正因为这种成长路径的“非主流”,这个在两年内成长为年入十亿、销量全球第一的智能硬件项目,被一众投资机构们集体miss。

“可能LiberLive想做的事情太超前了,之前没有人做过,所以投资人还是会有一些担心。”LiberLive市场部人士对智能涌现回顾公司路演时经历时表示,投资人对于公司最多的反馈是“兴趣不大”。

一位硬件投资人告诉智能涌现,LiberLive让他联想到了当初的泡泡玛特,后者同样被大的投资机构集体错过。“消费品的预判不是调研或者认知能说的清的,和时代变化都有关系。”他说。

但在李晨看来,LiberLive2019年未能获得机构投资尚在情理之中。彼时,唐文轩的两次产品探索均遭遇不利,而新产品无弦吉他也尚处于概念阶段。可2023年LiberLive产品上市前夕寻求融资时,产品已经打磨完成,却依旧没有投资人慧眼识珠,“这值得反思”。

李晨认为硬件投资人可能过度关注了团队背景、流行概念、赛道前景等“虚”的部分,忽视了更实质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不仅适应于投资,也适应于创业。

当下,很多AI硬件创业者陷入到“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尴尬处境中,他们把AI大模型当成核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AI寻找落地的硬件形态和场景。而却往往容易忽视了真实的消费者需求,要么无法找到PMF,要么草草拼凑一台AI+产品上市。

例如某深圳AI硬件公司,在看到AI眼镜的风口后,为了提早占据行业心智,仅用几个月便借助供应链优势拼凑出一台AI眼镜,发布后却差评如潮,最常规的“用蓝牙接打电话”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LiberLive没有特别光鲜的背景,没有流行的AI概念,但它的成功恰恰说明,切中真实的消费者需求比其他要素都更重要。”李晨复盘总结道。

(应受访者要求,投资人李晨姓名为化名)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 AI👇🏻

36AI
👇🏻  👇🏻

(文:智能涌现)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