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CCF-NLP走进高校”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CCF-NLP)发起,联合MLNLP及各个知名高校开展的一系列高校NLP研究分享活动。通过特邀嘉宾分享交流,促进更多师生对自然语言处理前沿进展的了解,帮助在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期走进高校活动将于2025年4月11日15:00—18:10走进“乐山师范学院”,与乐山师范学院一起聆听各位嘉宾在NLP领域的研究成果。
2
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含10分钟Q&A)
主持人:金澎
15:00—15:10 张 岳 开场介绍 + CCF-NLP介绍
15:10–15:20 金 澎 乐山师范学院介绍
活动主持人:金澎
15:20–16:00 张 岳 分享主题:AI科学研究加速–自动的知识整理和写作(分享+Q&A)
16:00–16:40 徐睿峰 分享主题:大模型时代的情绪理解与情绪支持(分享+Q&A)
16:40–17:20 钱铁云 分享主题:大语言模型对齐:从通用对齐到个性化对齐(分享+Q&A)
17:20–18:00 王中卿 分享主题: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文本隐喻分析(分享+Q&A)
18:00–18:10 活动总结

3
嘉宾介绍
嘉宾介绍
金澎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
嘉宾简介:金澎,乐山师范学院教授,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执行委员、四川人工智能学会常委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及其应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在包括CVPR、AAAI、IJCAI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
张岳
西湖大学教授
嘉宾简介:张岳,西湖大学教授,工学院副院长。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2009年获得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2012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等。著有剑桥大学出版社《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视角》,编写牛津参考文献自然语言处理。担任国内外顶级会议CCL 2020、EMNLP 2022程序委员会主席,以及TACL、TASLP等期刊编委。获ACL 2018 (提名)、COLING 2018、IALP 2017、SemEval 2020、ACL 2023(提名)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多次入选斯坦福全球2%科学家、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等榜单。
三、乐山师范学院介绍:
金澎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
四、分享嘉宾:
张岳
西湖大学教授
嘉宾简介:张岳,西湖大学教授,工学院副院长。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2009年获得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2012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等。著有剑桥大学出版社《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视角》,编写牛津参考文献自然语言处理。担任国内外顶级会议CCL 2020、EMNLP 2022程序委员会主席,以及TACL、TASLP等期刊编委。获ACL 2018 (提名)、COLING 2018、IALP 2017、SemEval 2020、ACL 2023(提名)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多次入选斯坦福全球2%科学家、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等榜单。
报告题目:AI科学研究加速–自动的知识整理和写作
报告介绍:AI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从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构预测、文章写作、自动实验等方面全面帮助科学家提升效率。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会报近期实验室关于文献调研和论文撰写的工作。在文献调研端, AI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推荐文章,自动撰写综述,以及帮助人类对领域知识进行问答和翻译;在论文写作端,AI可以根据给定的标题,完成自动调研、自动实验设计、自动文章撰写的全流程,并且根据审稿意见对文章进行改正。
徐睿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
嘉宾简介:徐睿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ALRC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自然语言理解专委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情感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人工智能安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情感计算、社交媒体挖掘。出版学术专著3本,译著1本,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200余篇。获得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的情绪理解与情绪支持
报告介绍:情绪理解与情绪支持在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报告将汇报大模型时代情绪识别、对话情绪识别、对话情绪溯因、情绪支持对话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体会。
钱铁云
武汉大学教授
嘉宾简介:钱铁云,博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Web数据挖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专委会执行委员,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一流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如ACL、AAAI、TKDE、TOIS)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TKDE、TOIS、《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审稿人,ACL、IJCAI、WWW等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以及NDBC、CCKS、CCIR等国内旗舰会议的出版、海报等组织主席。
报告题目:大语言模型对齐:从通用对齐到个性化对齐
报告介绍:如何实现大语言模型与人类需求和价值观的有效对齐,已成为推动大语言模型迈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相关的对齐技术也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大语言模型对齐按其目标可区分为通用对齐和个性化对齐两个方向。本次汇报将围绕以上两个方向展开,探讨当前大语言模型通用对齐和个性化对齐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演进,特别是极具挑战性的可扩展监督及多模态场景下的个性化对齐技术。
王中卿
苏州大学副教授
嘉宾简介:王中卿,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信息抽取等。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与期刊上(CCF-A/B)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目前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担任ACL,IJCAI,AAAI,EMNLP,COLING等国际会议的高级程序委员或领域主席。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秘书长,情感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
报告题目: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文本隐喻分析
报告介绍:隐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没有明确的比喻词,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文本隐喻检测是指从文本中自动发现存在的隐喻现象。由于隐喻没有明确的触发词,语言现象表达较为复杂,目前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初步。通感(Synesthesia)是指隐喻中表达的感觉与单词原始感觉不同的现象。对于通感现象的检测除了需要从文本角度出发外,还需要结合认知科学,分析不同感觉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报告将从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见多,分析和探讨隐喻检测主要使用的语料库,和目前最新的检测方法,以及通感现象检测最新的研究成果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4
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
视频号
B站

(文: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